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15 17:13:39| 人氣7,6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赫:聖誕神劇(上)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神劇」(Oratorio)是1640年左右,在義大利開始的音樂形式。“Oratorio”一詞,據說是把古代亞拉姆語(Aramaic language)之「祈禱室」翻譯成拉丁語,用來稱呼教堂或修道院裡的祈禱用房間。16、7世紀,神職者與信眾聚集在祈禱室裡祈禱、讀經、唱歌等。這種聚會著重修行,有異於禮拜,因而形式允許自由,也使用世俗音樂。後來清唱劇(Cantata)與牧歌(madrigale )等形式也用在宗教音樂,終於產生神劇。神劇的原形據說是在祈禱室所唱的稱為「勞達」(Laude)的幾段音樂,本來是容易唱而單純的短歌,當初還是一聲部,經過一段時期,其聲部逐漸增加。

在13世紀到14世紀之間,義大利有些信徒盛行公開鞭打自己以表示懺悔。這些信徒的共同體稱為信心會,而他們實行這種苦行與歌唱「勞達」的地方,就是祈禱室,也就是“Oratorio”,因而信心會有時候也稱為Oratorio會。後來他們在祈禱室歌唱「勞達」之後再走到廣場,還在廣場表演福音書與舊約聖經的情景。這種活動一直延續到16世紀左右,後來就形成宗教音樂「神劇」。

「神劇」原是天主教的宗教音樂,曲中多用取自聖經的台詞,更組合各種樂曲而有豐富的描述力。德國在早些時候已有聖經故事等類似宗教音樂,到18世紀,當地的作曲家們開始使用「神劇」形式創作作品。18世紀的「神劇」形式受拿坡里樂派的影響而有類似歌劇的音樂形式。由於形式很類似,因而許多巴洛克歌劇的作曲家,都譜寫「神劇」。

「神劇」大都以基督教的故事為題材,不過20世紀以後的作品也有一些例外。(如蕭斯塔可維奇的神劇「森林之歌」)。其音樂由聲樂(獨唱、獨唱群、合唱)與管弦樂演奏,歌詞有故事性,整個聽來屬敘事歌曲。這種音樂不是單獨的樂曲,而是由數首樂曲組成的大規模作品。其中包括附有器樂伴奏的敘唱(Recitativo accompagniato)、反始詠唱調(Da capo aria)、合唱等樂曲,偶而有二重唱。這些樂曲類似歌劇,但沒有演技,也不使用大小道具。類似神劇而以基督受難為題材的,一般都稱為「受難曲」。清唱劇中,以基督教為題材的教會清唱劇,則很難與神劇區分。

巴赫在1732年到1735年之間,譜寫3部神劇,即:
1.聖誕節到主顯節各慶典用的「聖誕神劇」BWV248。
2.復活節用的「復活節神劇」BWV249。
3.耶穌升天節用的「升天節神劇」BWV11。
當時,巴赫比較沒有譜寫神劇的機會,但還是寫了這3部,這可能是他意欲在教會音樂方面,另闢一片新境界。

「聖誕神劇」(Weihnachts-Oratorium)BWV248在1734年作曲,全曲包括6部清唱劇。曲中合唱曲與詠唱調的大半,以及附有器樂伴奏的敘唱的一部分,是從舊作清唱劇轉用而來。第1部到第4部中的合唱曲與詠唱調,是以兩部世俗清唱劇「站在分歧路的海克力斯」BWV213與「大鼓隆隆,號角高響」BWV214的音樂為基礎。巴赫在1733年創作這兩部清唱劇時,很可能就有把其中的音樂轉用到聖誕節用的宗教音樂的構想,因此音樂的轉用很自然而互相對應。

「聖誕神劇」雖然是由6部清唱劇組成的聯篇清唱劇集,但不是一次就需要演完全部6部,而是在「聖誕節期間」內,分6次演唱。

提到聖誕節,一般都會想到12月25日,然而在德國,尤其是在巴赫時代的德國,聖誕節是指從12月25日開始,到次年1月6日主顯節的13天期間(這期間也稱為十二夜。莎翁有一齣喜劇「十二夜」)。巴赫為1734年到1735年「聖誕節期間」的6次慶典,各上演1曲聖誕節清唱劇,總稱這6部為「聖誕神劇」。6次慶典是在12月25~27日的聖誕第1日~第3日、元旦、元旦後的禮拜日與主顯節。在這些節日所上演的清唱劇,各稱為「聖誕神劇」第1部~第6部。據說,當時巴赫率領聖多馬教堂的第1聖詩隊往返於聖尼古拉教堂與聖多馬教堂間演奏此神劇。第2部開頭的序曲(Symphonia)是全曲中唯一只由樂器演奏的很有名的器樂曲,常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

全曲共6部64曲。(下文中,除經文外,歌詞僅為大意。)

第1部 聖誕節第1日用 (第1~9曲)
(Kamp Salamon指揮Weiner-Szsz室內管弦樂團,Lutherania合唱團)
http://youtu.be/c_bviB1H_BE 

Jan Willem de Vriend 指揮 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 Cappella Amsterdam 
http://youtu.be/RbhB2W0cII4 


這是聖誕節第1日(12月25日)用的清唱劇。敘述路加福音第2章第1、3~6、7各節記載,耶穌誕生時的故事。
路加福音第2章在下面網址查閱。
http://springbible.fhl.net/Bible2/cgic201/read201.cgi?na=%B8%F4&chap=2

這部清唱劇內含:

第1曲 合唱
「高聲歡呼!歡樂雀躍!稱讚神在這日的大業!捨棄恐懼,摔開哀嘆,高歌稱讚聖名。」
這是一首小號與定音鼓高響,歌聲嘹亮的華麗樂曲。此曲原為1733年12月8日,為慶祝薩克森選侯妃瑪麗亞‧約絏法生日而上演的清唱劇「大鼓雷動,號角高響」(BWV214)開頭的合唱曲。巴赫為慶祝聖誕,把原來在侯妃生日僅唱一次的歌曲改編為每年都會演唱一次的永恆的歌曲。

第2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路加 2:1,3~6)

第3曲 敘唱(女低音)
「如今,我所愛的新郎、大衛的勇士、慰藉與拯救世人者終於誕生。雅各的星星燦爛,星光四射。錫安要擦乾眼淚,妳的幸福高達上天。」

第4曲 詠唱調(女低音)
「錫安啊,要誠心準備。既美又可愛的主將臨。要打扮妳的臉,以衷心的愛情,獻給新郎!」
這首詠唱調的原曲,是1733年9月5日為慶祝薩克森王子弗里德里希11歲生日而上演的清唱劇「用心照顧(站在分歧路的海克力斯)」(BWV213)的第9曲「不想聽到你的事」。

第5曲 聖詠曲
這首聖詠曲的歌詞作者保羅‧格哈爾特(Paul Gerhardt,1607-1676)是德國最偉大的讚美詩作者。
「如何迎接您、會見您?全世界的希望,啊,我心靈之寶,耶穌!以您自己為火光,指引我該行之道。」

第6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
「瑪利亞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路加 2:7)

第7曲 聖詠曲(女高音)與敘唱(男低音)
歌詞是馬丁‧路德所寫的讚美詩。女高音合唱與男低音獨唱交替演唱。
雙簧管的前奏引出女高音合唱「他誕生在窮人家,憐愛我們,讓我們在天國富有,主垂憐我們。」男低音獨唱「稱讚救主賜給我們的愛,救主疼惜人之痛苦,為救世人,神子降臨世間為人。」

第8曲 詠唱調(男低音)
在小號導奏後,男低音獨唱「偉大的主強有力的王,敬愛的救主,您不屑地上的榮華,創造世間榮譽與光華者,竟安睡在堅硬的馬槽裡!」

第9曲 聖詠曲
「啊,衷心疼愛的嬰孩耶穌,請把我心當您永住的寢宮。」
歌詞是馬丁‧路德所寫。

第2部 聖誕節次日用(第10~23曲)
(Kamp Salamon指揮Weiner-Szsz室內管弦樂團,Lutherania合唱團)
http://youtu.be/J0BcCrGfQkI 

Jan Willem de Vriend 指揮 Combattimento Consort Amsterdam Cappella Amsterdam 
http://youtu.be/ZEt_7U5PZ3Q 


這是聖誕節次日(12月26日)禮拜用的清唱劇,敘述路加福音第2章第8~14節的情節。天使告訴在野的牧羊人救世主誕生了。

第10曲 序曲(Symphonia)
全曲中唯一的器樂曲,是一首牧羊人的牧歌。常常單獨在演奏會上出現。

第11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
「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路加:2:8~9)

第12曲 聖詠曲
這首合唱曲,歌詞出自漢堡的神學者兼詩人約翰‧利斯特(Johann Rist)之手,旋律取於德國作曲家約翰‧修步(Johann Schop,1590左右 - 1667)。
「輝耀吧美麗黎明的曙光,牧羊人不要怕,天使告知的嬰兒,就是我們的歡樂,就是要制服撒旦而帶來和平者。」

第13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女高音,天使)
男高音「那天使對他們說」
女高音 「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2:10~11)

第14曲 敘唱(男低音)
「神告知牧羊人們,昔日神與亞伯拉罕立的約,現在履行了。一個牧羊人事先被告知所有的事情,現在牧羊人又獲選先於世人,被告知約已履行了。」

第15曲 詠唱調(男高音)
在長笛的引導與陪伴下,男高音獨唱「牧羊人啊,歡樂快去,不要猶豫,急去拜見可愛的嬰兒。快去享得滿懷喜悅。」歌聲表現的像牧羊人在疾走。這是由BWV214中的詠唱調改編過來的曲子。

第16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加:2:7)

第17曲 聖詠曲
「看吧,在暗淡的廐舎裡,要治理世界者在安眠。瑪利亞的嬰孩,在馬槽裡安眠。」保羅‧格哈爾特的歌詞,馬丁‧路德的旋律。

第18曲 敘唱(男低音)
「去巴牧羊人,看這奇妙的光景。如果看到那高貴的神子,安眠在堅硬的馬槽裡,就在那搖籃旁邊,齊聲柔唱搖籃曲。」

第19曲 詠唱調(女低音)
「睡吧,可愛的嬰孩,安眠吧。然後醒來拯救萬民。要清爽的睡醒,而我們的心也會歡欣躍舞。」這是由BWV213中的詠唱調改編過來的曲子。

第20曲 敘唱(男高音,福音史家)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路加:2:13)

第21曲 合唱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2:14)

第22曲 敘唱(男低音)
「天使們歡樂歌唱,頌讚今日的奇蹟。我們也站起來跟天使一齊歌唱,因為我們也不禁歡樂喜悅。」

第23曲 聖詠曲
「我們隨同天之大軍盡力頌唱贊美榮耀之歌。長久盼望之救主,現在終於來臨了。」保羅‧格哈爾特的歌詞,馬丁‧路德的旋律。

(後續)

台長: 雲翁
人氣(7,67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曲 |
此分類下一篇:巴赫:聖誕神劇(下)
此分類上一篇:威爾第:安息彌撒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