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3 16:48:58| 人氣14,79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2號c小調,作品18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Op. 18

這首完成於1901年的作品,是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也是浪漫主義音樂

作品中的傑作之一。這作品之成功,也讓拉赫瑪尼諾夫脫離多年的低潮與憂鬱症。

演奏此曲並不容易,有幾個地方,鋼琴演奏者必須展開手指達10度音程寬度。
能完整演奏這些樂段的演奏家並不多。

拉赫瑪尼諾夫在1897年首演交響曲第1號失敗而喪失自信,並陷入神經衰弱與低潮,
無法繼續創作。拉他逃脫這深淵的是尼可萊‧達里(Nikolai Vladimirovich Dahl)博士。

他花3個月的時間,運用催眠治療法與心理治療法,暗示拉赫瑪尼諾夫會創作非常
出色的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因而恢復自信,並譜出這首傑作。
這首作品也因而獻給達里。1901年10月27日在莫斯科首演。
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擔任鋼琴演奏。首演成功。




第1樂章:中板(Moderato)

自由的奏鳴曲式。在主題呈現部之前,鋼琴慢慢奏出模仿俄羅斯正教鐘聲的
一連串和弦(譜1)。鐘聲漸強。這段很特別的音樂,讓聽者逐漸溶入這部作品的世界。

然後,管弦樂總奏進入主題呈現部。在這裡鋼琴不斷以有節奏感的急速裝飾音型,
敲出正教會的小鐘。絃樂合奏提出濃厚的第一主題(譜2),鋼琴奏出結句而引出高潮。
經管弦樂簡潔的過門樂句後,獨奏鋼琴開始第二主題。然後是耀眼的發展部。

到再現部,第一主題再現,但鋼琴的伴奏音型已有變化。
第一主題之後,不經過門樂句就再現第二主題。

獨奏鋼琴在這樂章中與其他的鋼琴協奏曲很不一樣。
絃樂合奏一直拋出第一主題的主旋律,而鋼琴配合絃樂對話,那有點像鋼琴五重奏。

因此鋼琴沒有獨自發揮的舞台,而且,演奏的樂句要求極難的技巧,卻是音樂上或
情調上所必須,因而不容易讓聆聽者感覺得到鋼琴正在演奏甚難的樂句,而演奏者
則需要有超人技巧方能勝任。

這是這首協奏曲必須注意的特徵。
鋼琴在這裡,甚至可以說是擔任管弦樂的助奏角色。





第2樂章:持續的慢板(Adagio sostenuto)

有序奏的複合三段曲式。E大調。在澎湃起伏的第1樂章之後,是與之成對比的
徐緩樂章。4小節絃樂合奏的序奏,從c小調主和弦開始,逐漸加強情緒轉調,
最後叫醒E大調的獨奏鋼琴。這一部分,似乎輕輕對應第1樂章的獨奏鋼琴序奏。
不久,木管在鋼琴的分散和弦上唱出甜美的旋律。高潮後是再現部。
絃樂合奏在這裡又奏出主旋律。

這個樂章是最有拉赫瑪尼諾夫味道的樂章。被低弦引導出來的鋼琴,靜靜奏出
瞑想似的伴奏音型,更回應長笛與單簧管奏出的美麗旋律(譜3)。
聽到這段音樂而流淚,成為這作品迷的愛樂者一定不少。

第3樂章: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C 大調。最先聽到的E大調旋律,依循環形式引自第1樂章。獨奏鋼琴在裝飾奏之後,
還繼續表現極高超的技巧。雙簧管與弦樂器上顯出帶有哀愁的旋律。這個樂章除了
美麗的旋律外,還有斷然的節奏支配全樂章,銅鈸在這裡用得很有效果。熱鬧的
尾聲部,採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的典型手法,這種手法被稱為「拉赫瑪尼諾夫終止」。

由於這首作品極為浪漫,因此常常用來當電影的配樂。例如英國電影「相見恨晚」,
瑪麗蓮夢露主演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等都在片中使用此曲,以釀出成年人
純愛的情緒,或是引動花心男子的妄想。

這首作品有作曲家自己演奏鋼琴的錄音,司托柯夫斯基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協奏,
1929年錄音。有Naxos唱片翻製為CD。

此曲的CD很多。其中,烏克蘭鋼琴家李希特與維斯洛基指揮華沙愛樂在1959年的
錄音,以其無可救藥的浪漫而被認為是情緒最濃的一張;而俄裔冰島鋼琴家
阿胥肯納齊與海丁克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在1984年的錄音,
則被認為是最好的一張。

音樂究竟是以聲音表現的藝術,文章能表達的,只有相關資料。
還好,此曲在網路電台上經常播放,樂迷稍微注意就很容易聽到。
再不然就到Naxos網站登記為免費會員,至少可以聽到每個樂章的4分之1,
想隨時聽全曲也可以,繳費成正式會員即可。Naxos有好幾千張任你挑,值得的。

Naxos的網址是:http://www.naxos.com/default.asp(如圖)

如要完整的樂譜,可到http://www.sheetmusicarchive.net/index.cfm網站。
免費下載,只是一天只能下載兩檔,因此下載本曲要好多天。也是值得的。




 Sviatoslav Richter Stanislav Wislocki/Warsaw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N65gLNLDE(第1樂章前半)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q7179pQ2U8(第1樂章後半)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fCU7_ROBM(第2樂章前半)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3OLsTz58M0(第2樂章後半)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LTd-bpY5No(第3樂章前半)

(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dnkVOWCpH4(第3樂章後半)



台長: 雲翁
人氣(14,793)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協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作品61
此分類上一篇: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e小調,作品64

W&T
我最钟情第二乐章,相依到老。
2007-05-30 05:01:11
Scott Lin
很經典的名曲,我tutti曾跟3位鋼琴家合過,鋼琴協奏曲中算好聽又受歡迎的,我第一次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就是此曲,算是拉氏少數一聽便不忘的名曲
Ashkenazy 因為手不夠大? 開頭的左手十度音被彈成分解和弦,不符作曲家要求,我不認為是首選
此曲錄音難,因音符太多,許多樂團細節易錯過,而且鋼琴快速地帶+踏板,易形成"音團",其實拉氏的曲子都這樣,缺點是變成音團後,有沒有彈錯?誰也聽不出來
2020-03-02 13:24:0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拉赫瑪尼諾夫天生有一雙大手,據說他張開手可以跨及12度音,難怪他會寫開頭左手10度和音,苦了手沒有那麼大的鋼琴家。
拉赫瑪尼諾夫也是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鋼琴家,因此其作品也包含許多高超演奏技巧。
2020-03-30 15:08: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