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3 00:58:25| 人氣15,5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作品6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音樂界,以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為三大小提琴協奏曲,再加柴可夫斯基的一首則成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有趣的是四首當中,除孟德爾頌的一曲採用e小調外,其他三首都採用D大調;同時,除孟德爾頌有另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外,其他三人都只譜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作品61寫於1806年,為代表貝多芬中期的傑作之一。他還有三首為小提琴與管弦樂之作品,其中兩首為作品40與作品50的浪漫曲,另一首為只寫到第1樂章中途的協奏曲WoO 5。為小提琴與管弦樂之協奏曲,他只完成這首作品61,但其完成度極高,因而有「小提琴協奏曲之王」之稱。他在同一時期譜作交響曲第4號與鋼琴協奏曲第4號,而這3曲都有豐富的抒情性,其悠然的表情,會給人很深的印象。有人說,這是作曲家與約賽芬妮‧馮‧黛姆伯爵遺孀的戀愛所影響。

在這時期,貝多芬完成的作品除上述兩曲外,還有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熱情」、交響曲第3號「英雄」、第5號「命運」、弦楽四重奏曲「拉茲莫夫斯基」等傑作。這一個時期稱為「傑作森林」,為貝多芬中期最充實的創作期。
創作此曲時,貝多芬設定曾為維也納劇院管弦樂團首席的法蘭茲‧柯萊孟特為小提琴獨奏者,因此常徵求他的意見。此曲完成時,貝多芬把草稿獻給柯萊孟特,但1808年出版時,卻呈獻給他清親友舒提凡‧馮‧布羅寧。

貝多芬譜寫鋼琴協奏曲時,除第5號外,其他都寫裝飾奏。(第5號沒有裝飾奏,貝多芬本身指示不需裝飾奏)。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則在第1樂章沒寫裝飾奏。可能貝多芬演奏小提琴沒有演奏鋼琴那麼拿手,因此把裝飾奏留給演奏者柯萊孟特自由發揮。現在常被演奏的裝飾奏,大多採用出於姚阿幸、奧爾、克萊斯勒等人之手者。其他如海飛茲,則改編其師奧爾之作使用。還有比較特別的是以貝多芬自己改編為鋼琴協奏曲內之裝飾奏為基礎譜寫者,以及許尼特克譜寫者。

此曲於1806年12月23日在維也納劇院由法蘭茲‧柯萊孟特演奏小提琴首演。到首演時貝多芬還沒有完成此曲,柯萊孟特在事先沒有看譜的情況下,把這首難曲完整演奏,因而獲得聽眾之大喝采。

不過,作品本身受到相當冷淡的批評。當時的報紙上說:「此曲以其具有獨創性與美麗旋律而得很大喝采。不過許多評論家認為,雖有若干美麗旋律,但有時前後不連貫,或把幾個平凡樂段無止境的反覆演奏,致使人很快的厭倦。」更說:「如果貝多芬繼續寫這種音樂,聽眾來聽音樂會,只會累著身體回去。」據說,此曲在首演以後40年之間,只演奏過幾次。直到1844年,只有13歲的姚阿幸再度演奏此曲,最後將其地位提高到被稱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

全曲有4個樂章:

第1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D大調

奏鳴曲式。開頭處,定音鼓在靜寂中靜靜刻出很有規則的節奏。定音鼓的這個節奏,在這個樂章中經常出現。定音鼓引導出除去長笛的木管樂器奏出第一主題(譜1,第2小節)。這主題聽來有點神秘,其柔軟的音色給人美麗的印象。管弦樂造出一個高潮之後,又是除去長笛的木管樂器奏出第二主題(譜2,第43小節)。這是溫暖的美麗旋律。這次刻出很有規則的節奏的是小提琴,而不是定音鼓。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都由規則性節奏陪伴著。這兩個主題不像一般奏鳴曲式有對立性格,而是有同一曲趣的歌謠似的旋律,這會給人有統一的印象。

不久,弦樂器上出現把兩者溶合似的結尾主題而結束管弦樂呈示部。然後,獨奏小提琴登場,奏出第一主題,重新構築呈示部。第二主題則在獨奏小提琴的震音上,再次由木管樂器奏出。獨奏呈示部即將結束時,獨奏小提琴展現華麗的技巧。在一長段震音之後,管弦樂的強奏進入發展部。
在發展部獨奏小提琴唱得有點憂鬱,唱出的第一主題帶有變奏風格,聽來有點幻想。到了再現部,第一主題以強奏回來,依式再現第二主題與結尾主題,然後進入飾奏部分。如上所述,貝多芬並沒有為這一樂章寫裝飾奏。音樂逐漸增加力量,最後以強奏的主和弦有力結束。

第2樂章:甚緩板 G大調

變奏曲式(也可視為具有變奏曲主部的三段體形式)。這一樂章的管樂器只使用單簧管、低音管與法國號,不用定音鼓。加上弱音器的弦樂合奏提出主題(譜3),第一變奏由法國號與單簧管擔任主題的演奏,第二變奏則由低音管、第三變奏由全部樂器演奏主題。此間獨奏小提琴並不擔任主題,只是自由加上裝飾性的助奏。第三變奏之後獨奏小提琴挑起大樑,唱出優美的新旋律而進入中段。到這裡,在前面出現的主題已不再明顯。這旋律指定只使用G弦與D弦演奏,並做華麗的變奏。須臾,變形的主部主題與中段主題糾在一起。到弦樂器做出重厚聲響時,獨奏小提琴奏出短暫的飾奏(這飾奏樂段是貝多芬寫的),安靜之後,直接進入第3樂章。

第3樂章:輪旋曲 快板 D大調
輪旋曲式。獨奏小提琴以跳動的節奏,奏出輪旋曲主題(A)(譜4)。輪旋曲主題只是主和弦的分散和弦加上節奏,貝多芬把它變為輕快跳動的旋律。這地方會另人想起英雄交響曲的開頭。管弦樂重複這主題。然後,獨奏小提琴演奏明朗的第1副主題(B),法國號擔任節奏。此後,獨奏小提琴以技巧性的瑣碎的過門句與復音,演奏清爽的華麗樂句後,回到輪旋曲主題。管弦樂重複輪旋曲主題後,獨奏小提琴予以變奏,然後引出有點傷感的第2副主題(C)。獨奏小提琴在弦樂器的和弦伴奏上,奏出小調的旋律。低音管承接旋律,獨奏小提琴在裝飾音之後回到輪旋曲主題。管弦樂重複輪旋曲主題後,獨奏小提琴依常規演奏第1副主題與輪旋曲主題,最後的裝飾奏兼具輪旋曲主題之再現,構築輝煌的高潮後結束全曲。全曲的構造,採A-B-A-C-A-B-裝飾奏-A的輪旋曲式。

1807年,貝多芬接受柯萊孟特的建議,把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鋼琴版呈獻給布羅寧的妻子尤麗葉。尤麗葉為鋼琴家,於1808年與布羅寧結婚,據說這改編的鋼琴協奏曲,是貝多芬送給親友夫妻的結婚賀禮。

貝多芬沒有為原曲寫裝飾奏樂段,但為這首鋼琴協奏曲則留有很精緻的裝飾奏樂段。尤其是第1樂章,非但寫下長達125小節的長篇裝飾奏,還為裝飾奏加上共演的定音鼓部分,成為罕見的例子。不少小提琴家或作曲家把這段裝飾奏改編為小提琴曲而用在小提琴協奏曲裡。無論是哪一種版本,定音鼓部分都保留下來。

台長: 雲翁
人氣(15,56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協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 作品77
此分類上一篇: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2號c小調,作品18

Scott Lin
長笛版也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9ZTZta6n0
2020-04-07 13:44: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