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8 12:04:22| 人氣1,03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際醫療:正名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Medical  Trouism?Travel  Medical ? International Medicine?

醫療旅遊?觀光醫療?國際醫療?

孔老夫子明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正名,無非是指出道路與方向,大至國家體制,小至個人生涯,凡事應先正名。

雖說定義莫衷一是,普遍可被接受的說法:醫療旅遊是為滿足醫療需求而產生的旅遊服務,亦即,為了到其他國家進行醫療,過程中必須委請旅遊業者協助行程,是以醫療為主。

觀光醫療,恰恰與醫療旅遊相反,是延伸、創新觀光需求,結合SPA、美容、健康檢查等低侵入性或無侵入性的醫療服務,至於國際醫療,除了經濟面的產出與投入,還包括研究、人員培訓、醫療合作計畫等。

除了上述三種,有沒有其他新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也已經出現,即便商業模式多變,但定位、正名仍不可懈怠。

採取哪一種產業模式,與獲利模式息息相關。作一名追隨者?謹記先進者的慘痛教訓,避開地雷區,抑或另闢藍海市場,當一名創新者?

有方向了嗎?出發前,想一想˙˙˙˙˙

境外醫療,最早源起於歐美,美國曾擁有全球最大的境外醫療市場,但九一一恐怖事件後,境外醫療風氣,吹向亞洲,尤其是東南亞。

其實,境外醫療現象,零星、流行世界各地已有幾十年歷史,亞洲也不例外,以台灣為例,近二十年前,就流行組團到日本施打胎盤素,亞洲國家政策性、系統鼓勵醫療與觀光結合,最早是印度政府1991年鼓勵私人企業,從商業行為升級成產業,則要從東南亞金融風暴後的泰國說起。

東南亞金融風暴後,泰國公立醫院系統突發奇想,推出30泰銖醫療吃到飽策略,私立醫院為求生存,往外尋求發展醫療旅遊,在當時泰銖狂跌,且相較於歐美醫院對有爭議的醫療項目仍持保守態度,較無禁忌的泰國醫療業,由觀光服務業利基為火車頭,推動 Travel Medical。

在這股風潮中,北從日本、韓國,南至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西至香港、澳門等都積極推動跨國醫療,但有人從Trouism Medical出發,例如新加坡、日本、韓國,其中不乏國家政策扶植影子,包括列入優先投資計畫,私人投資可想高額減稅、放寬該國醫療法規允許招攬外國病人、官方補助參加JCI評鑑經費等‧‧‧‧

積極作為下,交出不錯成績單,如以2005~06為基礎,新加坡有將近四十萬人次醫療觀光、印度100萬人次、泰國169萬人次。

在此榮景下,起步慢、方向也不明確的台灣,定位在哪裡?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經驗告訴我們:「基因」很重要,產業的基因包含:國家的歷史文化、制度典章、產業的聚落、國際貿易區位或地理位置等。

台灣可有這樣的基因??你的醫院可有這樣的基因?

Finding Our way!

找路過程,借助外部觀點不可少,但也需要,不斷的回頭檢閱歷史文化,一個不瞭解自己文化,無法從歷史文化中滋養養份,像無根的蘭花,奢談永續經營。 

台長: springtree
人氣(1,03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小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國際醫療:韓國
此分類上一篇:醫療照護的科技挑戰

男丁格爾
國際醫療喔,很新鮮,不過可能嗎?
2009-04-19 22:01:37
版主回應
台灣醫療業已經走到瓶頸,健保已經無法支撐多數醫院財政,要把餅做大才有生存空間,這是一個新趨勢,可以嘗試
2009-04-21 21:49:47
同行
從商業到產業是條漫長的路,更多的是無法形成產業,而夭折、短暫的商業浪花,更何況,台灣醫療國際化連商業化都還談不上。
2009-04-23 00:11:09
版主回應
我贊成,眼前也許是條不歸路,但卻比坐以待斃好
2009-04-23 21:34: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