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09 01:45:54| 人氣1,4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 盛】乾坤袋思想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此呢,聰明的小孩總是學走路的同時就開始學會察看各種臉色,以免皮肉受痛;大人們從田間沾了一身泥回來,從工地惹了滿面塵回來,坐在隨便什麼椅子木頭上緩力搖扇喝茶水,最煩怕的正是不曉事的兒女纏住問這問那求東求西,心火旺起來,真會順手往後腦拍下,粗做人教訓晚輩,不可能溫良克己的。

疼兒女,一般是讓彼等吃飽穿暖,夠實際,不馬虎。要克己,往往寧可放空自己的肚皮,要溫良,往往寧可在頭家米商店裡放鬆自己的面皮。否則,何來的入息?何來的一家子溫飽無虞?更何況親戚喜喪紅白包禮、至少一年四節都得花費打理。

老曆五月端午、七月中元普渡、八月中秋才過、年關跟腳便至。有錢尚好辦事,無銀極是苦楚。不理不睬行麼?人皆有之我獨無,想想兒女瞪眼瞧人大嘴吞嚼,既羞且怒,橫了心,包粽子吧,買雞鴨吧,備柚餅吧,炊年粿吧,賒帳也得把兒女的口水攔住。

什麼要緊事,這般將就習俗?習俗就是習俗,關乎飯袋,天大地廣也廣大不過這一生一世填不滿的一尺見方小腹。

所以勿用講大道理,生而為人即該做這些庸凡事。

庸凡也有好處。老祖父見慣生死,七八十年送幾十百人上山頭,閒來就叨念:某某豪富兩代,伸腿後差一點買不起六塊合一的薄板;某某精明一世,子孫爭產爭到唯有神主牌無人領牌;某某苛刻成家,出殯時沿路遭人唾罵……還有那個某某,儉腸餒肚半輩子,春節炊年粿都要盯著石磨,磨好了舀水沖出縫隙中的米漿,結果呢,孝子賢孫三五年把家產敗得像秋收後的稻田那樣禿禿光光。以是,該做就做,該吃就吃,莫要自命不凡,隨俗過日子,好也得要了,不好也得要了,都終歸要了了,哪裡來的精神去機關算盡攏總計較?老祖母常罵老祖父:喔,老顛倒,講得好,好到不得了,子孫是這樣教的?啊?四書五經讀透透,分未清踢踏跑跳!見誚見誚,人要做花,爾偏偏要做草!聽誰的哩。老祖父無錯,老祖母有理,那就這邊答應是,那邊答應好。聰明的小孩聽多了見多了,自然懂得竅門,向老祖父討錢買餅乾,立即拿幾片去給老祖母,小小說謊,路上拾到一張五元鈔票。老祖母開心啊,一時忘了平日再三叮嚀不可亂撿他人物:嗯嗯嗯,乖孫真乖巧。

其實老祖父明白知道。不定何時叫過來輕輕說幾句:下次不可以喔,聰明得像潑猴,將來做賊偷,嗯嗯嗯,以後撿到鈔票,也請記得有個長鬍鬚的人牙齒少,愛吃麻荖。

點心不至於太缺,雖不精緻但便宜。

大問題是三餐,不容易呢。絕大多數的人是啣著鋁湯匙出生的,為了幾碗飯,磨破皮肉磨鬆筋骨磨掉心志。種稻怕缺水,種菜怕蟲咬,做傘的怕晴天,造屋的怕下雨,挑擔賣食怕警察,擺攤賣食怕流氓,當教師怕督學,當小吏怕頂司……尤甚者,亦恭亦儉亦讓,怎麼樣都找不到職業,慘也。

一旦走投無路,人是不會在乎四維八德的,於是小竊小騙。小竊小騙有時候真的談不上道德與否,而確切地說是為了存活。一窮二白的日子,許多老老人經歷過,許多人也動過念頭。就說戰爭期間吧,號稱天照大神後裔的殖民者,餓得受不住時,大白天大太陽底下都敢跑至鄉下偷挖番薯蘿蔔。老祖父親眼看見,站著靜靜地看,老祖母轉身亦見到,正要張口呼喊,老祖父比出一個嚴厲的手勢,並時制止了老祖母與低吠的狗。笨一些的小孩愛插嘴,反覆地問為什麼為什麼,老祖父停止話頭:過去的事了,人雖做孽,天有仁呢。這似乎是秀才誦文言。老祖母不識字,卻每個字都聽懂了,喃喃補充:堆金堆銀,戰到只存壞銅舊錫,何苦哩,用來好好生活,敢不是可以過得真富裕真適式哩。

老祖父或老老輩的人偶或特別多話,平日輕易不開口的,談起戰爭,小孩們一次聽飽飽。大概是戰爭結束前兩年起吧,殖民者的兒女們疏散四鄉躲避空襲。清明掃墓,祭拜的人剛收拾好走開幾步,糕粿飛了,夾附在殖民者兒女的手上懷中飛了……打仗打得再兇,五月粽還是勉勉強強要吃一吃應節,一小口一小口咬著,怎麼太陽忽然西斜?抬頭看,喔,幾個殖民者兒女排排站直,遮住了光線哩。施捨嗎?就那麼幾個有蔥無肉的粽子,不施捨嗎?那些亮亮的大眼令人欲流淚……柚子不理會戰火,自自在在地長大長圓,待到月亮只半邊圓,柚子已離枝,連六七分熟的都提早被熟手摘了去……中秋月半圓之前的月圓日,普渡,好意請殖民者的兒女來做客,番薯比米粒多幾倍的飯,一碗一碗往喉嚨裡扒填,人在正廳,眼望後院。想想,是喔,早已打量好後院裡的柚子哩……過春節,巡查提前一個月就日日夜夜出巡,城隍爺的手下也沒這麼勤於探訪民隱,訓話一大疊一大疊,天皇啦,聖戰啦,奉公啦,守法啦,武士精神啦,不惜玉碎啦,最終之必勝啦,米國之必敗啦,支那之必亡啦。天長地久有時盡之後,回宿舍了,巡查娘子取出御歲暮禮筆記本,逐一校對某某某某某某送來某物。除夕之夕,巡查一家人四五口,桌上的魚肉菜足夠讓十幾個餓漢吃到撐肚子……愛插嘴的笨小孩又問了好多次為什麼。老人不再往下說,心軟地應了一句:一年四節都講過了,一年到頭了,還聽不夠啊?囝仔郎的嘴是用來吃飯的,知否?啊?再問就請爾吃菸炊頭,走!其實連老老人也早已不用長菸炊抽菸了,那只是習慣用語。可是父親輩的嘗過那滋味,怎麼形容呢?伯父叔等等總是搔搔頭,不自覺的哇一聲:哇──滋味喔,講未出哩,孫悟空聽到唐三藏念緊箍咒,大概就是那般吧。依常識,聰明小孩笨小孩都能理解,但無法體會,所以又有人問為什麼了。伯父叔等等一急,日本話大串出口。這當下,聰明小孩曉得該溜,笨小孩則愣在原地專等最後一句斥責話:等一下用扁擔敲敲爾的頭,即時就知,到時看看還會不會問為什麼!真正的菸炊頭,不難見到,誰家總會在置物房倉內忽然找出一兩支。硬,真硬,真正硬,往石頭上敲打,不損一分,這才笨小孩深明厲害,原來那可不比番麥骨心。番麥粒曬過剝下,骨心再曬,當柴燒,或者,不曝日,剁成細碎,餵豬也可以。豬不挑食,嚼一嚼照樣吞下肚。那,人吃得嗎?實說,肯定吃得。何樣年頭有人吃番麥骨心呢?老老人沉思良久:久啦,久啦,皇帝還在位的時候啦,有一年,應該是光緒年,日清大戰尚未打起來,彼時年紀小小,大水後大旱,番薯也爛光光,番麥結粒不多時呢,搶孤一樣搶收,穗鬚白細雪,子粒比米大一點點,吃不吃?飯袋牽扯心肝,心肝疼惜飯袋,吃!剁剁剁剁,糊糊糊糊,骨心與子粒分不出了,煮,一鼎煮……之後呢?老老人兩手左右分擺:什麼之後?現在不是正與爾講古嗎?有人走了,有人活下來,人生不就是這般款樣?伯父叔輩完全懂這意思,但有些疑問:官府不理事嗎?救災是官府的正經事啊。老老人兩眼渾濁,比雨後的溪水還濁渾:衙門內出大賊,做官人衰三代,什麼救災?免租已經是皇恩大賞,救災?哼,救災?官府若來救災,庫銀從何而來?死百姓,該受害。伯父叔輩噤聲喘氣,再問下去,老老人會滿面分不清淚水和鼻涕。可是,伯父叔輩亦有人像笨小孩,忍不住問一句:吃了會不會漏屎?老老人一巴掌搧在腦門上,不吭一聲。挨打的人不撫頭,撫鼻尖,笑笑離開,回家去罵自家牽手或小孩。

姆母嬸輩不敢隨便找老老人攀談,那等如宣告自己很閒,既然有閒,這好,老祖母踱踱踱踱小腳踱過來:餵雞了否?餵鴨了否?餵豬了否?餵牛了否?餵金孫了否?挽菜了否?割草了否?洗衣了否?擦桌了否?……萬一命中一題,答案為否,事非小可矣。老祖母皺紋全垮下,用鼻孔發聲,有閒的人先是耳朵轉紅,繼而面色轉白,道一句失禮都不敢,又不敢迴身,只低頭望地,直到老祖母輕輕輕輕輕輕噓一口氣,趕緊似施禮似非施禮俯首彎腰衝向任何所在。怪呢,一般都是衝向廚灶間,小孩從未見彼等在受窘後衝出大埕。

廚灶間永遠是姆母嬸輩的最佳避難處。當祖父的當父親的極少踏入去管事,即使是老祖母,進了廚灶間也會說話客氣幾分。身命繫乎此間,而且灶神坐在裡邊,入其內以罵人,會使灶神丟臉,灶神生了氣,每年都有一天要上天庭打小報告,那還得了?膽子再如何大,大不過老天,萬萬不能冒這個險。所以,聰明的姆母嬸輩沒事不出廚灶門,唉呀,當人媳婦不就求個顏面上安全?老祖母也有開通人,媳婦的娘家來了人,更是開通得很,若是來人的伴手禮夠多夠好,嗐,老祖母能夠把嘴角笑裂到耳垂,而且將媳婦誇得人人錯以為聽到外國語言。伴手禮有講究的,首先,老祖父老祖母素愛何物打聽清楚,若料想不出,金孫們最喜歡最需要何物則列為至高優先。實在弄不明白,也行,實用物件與吃食當作第一考量,錯不了。

尤其是吃食,千錯萬錯,就是不至於錯在雞鴨豬魚肉。

此即所謂民以食為天。不是皇帝大臣版的那一套說詞,庶民用的是老百姓版本。吃飯皇帝大,一句話足以推翻所有王朝。以是,處罰太聰明或太笨的小孩,通常頂嚴重的即不准吃飯,罰跪啦,罰站啦,罰打啦,究屬等閒。只不過,上有王法,下有辦法,聰明小孩天生有帶來一冊課外讀本,戶外混整天,身上沒一角錢, 總也回家時肚子滾圓,可吃的東西多得很。笨小孩可累了,辨不出番石榴酸甜,弄不斷甘蔗反而渾身傷痕,禁吃飯簡直不如讓學校老師用藤條打到破裂,雙手破裂,藤條也破裂,無所謂;肚子叫起來癟下去,不是苦但苦死人。此時也,哀哀凝睇母親,塵滿面,心如霜,無處話悽涼,施罰的父親或老祖父呢,縱使相逢應不識,根本不在意笨小孩唯有淚千行。母親用盡心機尋著求情的機會,笨小孩聽著,啊啊啊,得救了,叩謝老天叩謝阿娘。

根據通俗法則,笨小孩長大後概皆比較孝順老阿娘,理由正是如此這般。

聰明小孩長大後,未必不孝順,但根據另一通俗法則,真有不少聰明人是不孝順的。有沒有實際例子呢?老老人說得削鐵如泥:有。那得問個仔細,何處何人何故事?老老人長長長長吁氣:噓──噫──是啊,絕對真實,這個人,住隔壁莊,大戰之前十多年左右的事了,莫提姓什麼,名字不重要,真聰明,自公學校到東京帝國大學,一路順風,簡單說吧,老父死了不回來,老母死了不回來,一個老實小弟,做牛兼做馬以供應花費,小弟因此一直耽誤婚事,終於,回來了,把小弟趕出祖屋,就這樣。

就這樣?故事太簡單,無情節。聰明小孩與笨小孩一致認為。老老人閉眼假寐之前只補充一句:長大後自己去想。

小孩們一下子都變得同樣笨了,原本聰明的提議去問伯父叔輩,原本就笨的附和跟隨。碰過幾次牆壁,總算有眉目,但仍然故事簡單,那老實小弟還在,還在種田,那聰明的帝大生已經當大官,很大很大的官。然而,不孝的人居然能當大官?伯父叔輩用力點頭:是也是也,忠孝節義的人,戲台上多過真實世間。

世間人,喔,世間人。極笨的小孩畢竟也明白了,果然一種米養百種人,而且而且,難說呢,什麼善惡到頭終有報,好像這樣的話都過分天真了。是也。

是也?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概在姆母嬸輩的地盤外解決。一家大小人口牲口的飲食比什麼都著緊,日日三頓飯,天天不例外。誰不孝,誰做大官,全無關乎蒸煮炒炊。老祖母當年做過小媳婦,承擔重責大任,熬成了婆,唯一重責大任正在盯緊小媳婦是否準確負起重責大任。理想的媳婦,標準當然不定各家十分相同,但九分九各家類似。所有日常該做的都得會做,之外,年節應景手藝最好別有一樣不會。媳婦推石磨磨米漿,炊粿,老祖母檢查炊籠蓋、透氣竹筒。媳婦買月餅摘柚子,老祖母檢驗月餅料餡、柚子甜不甜。媳婦備辦普渡供品,老祖母檢點幾盤幾碗、擺置方位。媳婦清洗粽葉浸泡糯米,老祖母檢測乾不乾淨或軟硬程度。細如燭香金紙,一一檢視質地。

所以,捏準了老祖母的性地,有的妯娌存歹心眼,在老祖母耳邊吹一陣酸風。若是被告慣常受寵,老祖母不說什麼,那表示判決無罪,巧合被告帶來的嫁妝幾牛車,老祖母還會訓斥原告一番。

若是被告慣常嘴拙,糟囉,老祖母當場喊來被告判決有罪,巧合被告娘家人吝嗇或貧寒,老祖母還會訓斥被告給原告聽個夠。這深仇結下,能深到什麼地步?估算得出的只有天老爺。

一旦妯娌鬧到仇如東海怨比南山,連伯父叔輩與老祖父都了然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時,即是準備分炊各灶之日。門戶獨立之前,詬爭內容,各家不定百分百相同,但各家九十九分類似。老大某年某時偷藏幾塊三層肉、老二何處何日背後咀咒老不死、老三拜神拜祖幾回隨隨便便……好,終歸不再比翼連理成定局,反而顯得和氣,一年幾次團圓飯,和樂且湛,笑語翻翻,日子就這麼船過水無痕地過下去,彼此溫良克己。

日子一直過下去,庸凡地過下去,虛的恭或實的儉或虛實讓地過下去。老老人一個個被閻王看破生死,照例幾十百人送上山頭。當然啦,六塊合一板厚薄貴俗全看子孫心意。老祖父或老祖母必定一先一後的走,再不用操心自己或子孫的乾坤袋。老老人說過的,腸胃恰如乾坤袋,一代傳一袋,什麼寶物都裝,永遠不嫌多也長遠填不滿,一袋填滿了便扛去埋起來,免得作怪。

聰明小孩笨小孩為老老人送行數回,一起長大了,娶嫁生子,做了小小孩的伯父叔姆母嬸。縱使士農工商不同業,一律拚力讓兒女吃飽穿暖,概皆照老老老老例行打理年節。小小孩不論聰明笨,粿模複印似的,共款經常會煩人,不曉事。心火升上來,順手往背脊拍下,這才恍然場景似曾經見,正想著,做了老祖母的趴趴趴趴大腳響到面前,伸手摟著才學走路的金孫:囝仔郎不堪用力拍,敢是不知?啊?多少斟酌一點。旋即轉對媳婦:緊去煮飯啦,順便泡一壺茶水。剛做了老祖父的緩緩踅來,不開口。定神仔細瞧,咦呀,那臉色分明活生生是老老祖父生前也。


本文刊於 -2006-05-08-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台長: 阿盛
人氣(1,4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阿盛作品 |
此分類下一篇:【阿盛】瑪莉點絳唇
此分類上一篇:【阿 盛】河邊春夢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