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4 11:37:09| 人氣5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媽媽的自言自語。我吃故我在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看見我牽著吉吉從巷口走回來,正在公寓樓下和鄰居聊天的媽媽,和那位鄰居均露出了不以為然的表情,母親說:「你媽媽怎麼買這種東西給你吃,不可以吃這種東西。」,吉吉的手上正拿著一包蝦味先。

我心裡想:冤枉啊,其實這是我要吃的(雖然我的確會在拆封的時候分一點點給他),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兒子面前買零食。

我吞下那些想要用來爭論的話,決定在鄰居面前維持一點形象(雖然不知道是給我自己留面子還是給我媽留面子),默默地牽著兒子上樓回家。

心裡頭不停地反覆嘀咕著:你們和我是不同環境背景成長的世代,你們不像我們,從小就是生長在一個零食飲料儼然就是生活固定風景的時代,你們哪裡會懂得要完全不吃這些糖果餅乾零食有多麼困難我的觀念是,吃糖無妨,認真刷牙就好),甚至於,有些零嘴已經變成這些世代的人集體的舊日生活回憶(比如說遠足的時候一定要買小包的五香乖乖)。

然後,我又想起,難得頂嘴的表哥(三十多歲,已婚),面對舅媽不停叨唸他愛吃零食,不注意身體健康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忍不住爭辯,說他比起從前學生時代,已經逐漸減少許多的攝取量。(媽,我也是啊!我一個月都不一定吃到一包洋芋片耶。一個月也不一定進去一次速食店,更何況,你以為小時候沒有讓我們吃零食,長大以後,我們就不會因不識滋味而不去吃嗎?你怎麼知道,不在你眼皮底下的時候,小孩子的我就真的沒有吃嗎

 

二、

這個年代,所謂"媽媽的味道" 這種煮食經驗的生活傳承早就斷層了,甚至有些東西問我媽(四年級前段班),她都只知其味而不知其作法(因為她不是家庭主婦,而且在她的年代裡她是屬於高知識份子,換言之,學校裡的知識學得多,家裡的知識學得少),於是乎,Google竟然意外地變成了我們文化傳承的另類鑰匙,想要知道某種食物的做法,打開電腦連線上網,輸入關鍵字便可略知一二(雖然家傳門派口味等等就無法和你的歸屬感化上等號,反正這個世界已經是地球村,飲食風格終歸會走向大同,而且須得你經過千錘百鍊,嘗試再嘗試才能找到自己的對味。),突然之間,美食寫作類別的部落格價值極其重要(君不見近來出版的暢銷食譜多半是由熱門的煮食部落格版主文章集結而來,不再單純如過去全為特定的老師/大師獨佔市場

除此之外,飲食文化反應著現實生活,台灣早期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造就了一些食材保存方式,以這些食材為配角,變化出許多令人懷念的家常料理,這些家常料理如今大多已經退出一般年輕家庭的日常餐桌風景,變成高檔餐廳裡的名菜(或者登不上台而隱沒於時間洪流,成為記憶裡的絕響),老媽媽們的廚房功夫變成一種都市傳說,流傳在尋找美食嗜吃嚐鮮的年輕一輩中(如:「我們上禮拜去某某餐廳吃那個某某菜不錯吃之類的。」臉書或部落格分享)。

因為飲食不虞匱乏,日常生活中不再迫切需要靠著醃漬風乾日曬等法來保存食物,於是我這個小小的年輕家庭主婦儘管做得出簡單的泡菜,卻只能在夢裡想著高麗菜乾和蘿蔔乾(雖然市場買得到現成的蘿蔔乾但是我想自己曬啊)的鹹甘滋味,因為我所居住的水泥森林牢籠,沒有充足的陽光和空間能夠提供我親手實驗的機會,只能省著偶而回鄉時老公的姐姐(三年級的宜蘭人)送給我們的手作蘿蔔乾和豆腐乳,想著下次什麼時候還可以補貨。或者出去旅行的時候,在山野小鎮的路邊對著曬菜乾的老婦人吞口水,哀嘆著這樣的風景我還能看多久。

我眼中的好吃的食材配角還有很多,如客家鹹菜/梅干/酸菜/酸筍/筍乾/破布子/蔭瓜/酸豆(是菜豆做的不是西餐裡的小圓豆)等等等

 

我吃故我在三部曲另二篇:媽媽困擾的大事。我吃故我在媽媽的味道。我吃故我在

台長: 安妮塔
人氣(53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媽媽垃圾桶 |
此分類下一篇:媽媽的胡思亂講。吉吉的詩歌學習單。秋天篇+節氣篇
此分類上一篇:媽媽的自言自語。我是六年級生父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