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1 17:00:58| 人氣1,8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媽媽的自言自語。我是六年級生父母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你是屬於五、六年級生的世代,這樣的情節你大概不陌生。

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三、四年級生),如果遇到我們不用功讀書,他們八成會說:我們以前是想讀書而沒有機會讀書,你們可以好好讀書,卻不努力讀書。甚至總會附帶恐嚇一句:不唸書的話就去工廠做女工!(在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裡汪茜茜已經為我們演過了)

他們那一代的集體人,或許因為戰亂因為經濟造成社會上的教育困境。

當然,即便是現代社會,依舊存在著許多因家庭因經濟因素而失學的孩子。

我們這一代(五六七年級生世代為人父母),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認真讀書,不想讀書,不知道爲什麼要讀書。

那麼,我們會說什麼?

 

我們這一代是走過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走過填鴨式教育,走過一試定終身的那個聯考後的第一代高知識(和以前許多父母只有小學或高職畢業相比)父母。

我們學了很多基本的共同科目(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地球科學/生物/物理/化學/健康教育/甚至三民主義),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找工作,怎麼談戀愛,怎麼當好父母。 

我必須說,以前的社會很單純,甚至可以說以前的世界很單純,所以不太需要刻意去學習怎麼找工作/怎麼談戀愛/怎麼為人父母。

 

我們該如何教養孩子,如何培養親子關係,如何讓他們喜歡學習,又懂生活,卻還能健康又快樂的成長。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但是隨著母親退出家庭主婦的角色之後,這個老師逐漸失去能夠好好的給孩子上課的時間。

例如:(莊祖宜在她的第二本書: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的序中提到說,因為我們這代的孩子,父母總是爭取時間用功唸書為理由,讓我們遠離了廚房,間接造成我們逐漸喪失了自古以來賴以維生的生存技巧:廚藝。

對此,我不得不承認,社會分工越細,很多東西用金錢都可以換得到。只是我們付出的不單是有形的成本,還有更多無形的代價,這就是社會演化的過程,但是我認為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培養讓孩子具有更多選擇權的基本能力”。

 

然而,社會越複雜,面對的挑戰也越多,父母對孩子的責任越重。

 

後山地圖/何英傑/遠景出版/節錄:

「槍之前,是矛。矛之前,只是石頭。槍只是工具。」伊娜試著努力去想,希望能爲達哈想出一點什麼頭緒:「我們需要新的工具。矛和槍,都是祖先找來應付生活的工具,現在,輪到我們要想。」。。。。。。

那時候,井上總勸他不要瞧不起日本文明,因為文明無法阻擋。文明發展中有好有壞,聰明人能選擇。。。。。

「以前是敗給日本,以後是敗給自己。」達哈記得當年井上是這麼說的。。。

 

高中時就打定主意不婚不生的我,也不是不喜歡小孩,而是不喜歡沒有教養的小孩,但是我深知教養好一個小孩(不是成績好而是在人格品德行為舉止上的好)絕對是件費時費力的麻煩事,我討厭麻煩的事情,所以我不想生養小孩。

然而上天卻特意給了我這個功課。

我也還在學習當好父母,當好每一個階段的父母。

 

至於,我們這一代(五六七年級生世代為人父母),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認真讀書,或不想讀書,或不知道爲什麼要讀書,爲什麼讀書和工作有著必須的關係。

 

李偉文(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AB寶的親子交換日記/野人文化是這麼回答的。以下節錄:(他認為唸書只是一種工具罷了。一般來說,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誕生的。這位作者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會想得到許多東西,甚至只要我們活著,就必須靠別人提供許多東西,若是沒有這些人的話,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自在舒適的過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拿東西跟別人「交換」,才能獲得食衣住行育樂種種的必需品。這種「交換」的過程,就是用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來交換對方擁有的物品中自己想要的。通常我們都習慣用「錢」來當作衡量的標準,但是並非只能用錢來交換,用物品來交換物品,或用抽象的價值來交換物品,也都是可能的。一般而言,我們到公司上班,就是拿自己所有的,也是公司想要的勞動力和時間,來交換公司擁有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金錢」和「安定」,當然,你付出的成本跟你獲得的金錢,要依你們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來議定。

因此,唸書可以說是我們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以與別人作更好交換的工具,也就是唸書是用來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

放榜後的天空這一篇章的最後,A寶問:雖然大家都說「人生的道路很多」,可是我看每個人還是在走教育體制內的路,是不是除非有一技之長,不然路就很漫長?

爸爸答:所謂「人生的道路很多」大部分是在事後回顧的感想,在當下作選擇時,哪個人不是充滿不確定與跌跌撞撞的?身處在高度競爭與變化這麼迅速的社會,或許單單只有「一技之長」,恐怕也不太夠用,不管是不是在教育體制內讀書,想辦法讓自己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士最重要的目標。只要我們有把握不管時代或環境怎麼變,我們都會是個有用的人,那麼就會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然即便是在體制內獲得很好的學位,可是因為個性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與他人合作,那麼進入社會還是會處處碰壁,無路可走。   (這段真的說得非常正確與重要啊。)

 

我想要送給我兒子如簡媜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印刻出版)裡對姚頭丸說的話:「孩子,我希望你明白:一個對自己的學習與成長缺乏責任感的人,是走不了遠路的。」

 

我要時時提醒自己,劉墉在《劉墉生活Cafe8分鐘搞懂孩子的心》(時報出版)裡寫的話:教育的目的是爲了生活,這生活不只是謀生賺錢,而是充實生活。也可以講,如果你學了一堆東西,卻對你的生活毫無幫助、不能擴大你的視野、改變你看事情的態度遇到問題又不能解決,那知識是死的。那種教育即使能讓孩子考高分,也稱不上成功。

 

我必須記得,洪雯倩在《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一位媽媽的德式教育觀察》(天下文化)裡寫的:教育的本質,不只在教人學會操作什麼,而是要教孩子如何「體驗」生活。一輩子活得精采的人,不在於他活得愈久,而在於他的生命有著不凡、深刻的體驗。。。。。在維也納,孩子沒有成績單,那有沒有功課?有的,人生的功課,從小學習。

 

我期許自己在當我的孩子長大到會向我提出關於人生哲理之類的問題的時候,雖然不像作家們(如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楊照的《我想遇見你的人生》,李偉文《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等等)能夠給予經過深度思考的答案,但至少我有用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學習到更上層樓的人生意義。

 

台長: 安妮塔
人氣(1,81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媽媽垃圾桶 |
此分類下一篇:媽媽的自言自語。我吃故我在
此分類上一篇:吉吉的第一份書單。主題分類版 (2017.04.06停止更新)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