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23 11:42:40| 人氣4,8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滿閱讀:品茗.賞壺 茶器五感體驗

小滿閱讀:品茗.賞壺 茶器五感體驗
 現代人忙碌,要優雅品茶並不容易;但找把好壺,賞型、聽音、品味,還是可行。茶人李啟彰出版兩本「茶日子」,教從「五感」賞壺,特別的是,茶壺可以「聽」,也有「黃金比例」,讓休閒時光平添不少趣味!

 分享聽壺 訣竅在頻率
約訪李啟彰,主要是被他獨特的「聽壺」吸引。一把好壺,得透過「聆聽」決勝負,訣竅在於「聽頻率」。

聽法,是將壺口對耳,稍留一點空隙,就可以聽見音頻高低不同的呼嘯風聲,或優雅沉穩、或高亢流轉,李啟彰說,「高音壺」適合高香茶,例如高山茶或清香型的茶;「低音壺」就宜泡老茶、紅茶。「壺的大小、材質不同,音頻就不同」,因此,買壺、泡茶之前先「聽」,成飲茶新秘訣。

李啟彰除了「聽」壺,也「聽」茶葉罐,道理相同。他說,要空罐、用心感受空間所發出來的回音,能否讓身體情緒放鬆;因為,茶葉罐是茶住居的家,一個能讓人心神安住的空間,也同樣能讓茶葉放鬆休憩。
這款「聽茶」,聽來像是噱頭,也可當成賞玩茶器的一部分;從實踐的角度來說,聲波影響水波,造就茶湯的表現與變化,也確實有理。下回品茶前,不妨閉上雙眼,先傾聽每只茶壺獨一無二的奏鳴曲!


分享看壺 觀弧賞肩線
茶壺也有黃金比例!這也是李啟彰自學的新理論。
他說,西元前300年數學家Euclid的「幾何原本」就找到黃金比例「0.618」的原型,這個魔幻數字不斷出現在身邊美好的事物裡。

例如,人體肚臍到頭頂的距離,比上全身的身高,最美比例就是「0.618」;海螺的弧線、向日葵的花蕊曲線、甚至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戰鬥隊形,都是黃金比例!

「0.618」在茶器中也無所不在。「這樣的曲線,既符合茶器所需、讓茶葉充分舒張的內在空間,又顯得不這麼單調」,李啟彰說,一把善用黃金比例弧形的壺,不會是一個單一角度的弧形,而是將其上下左右不同角度把玩時,都能感受這個弧度的存在。

黃金比例,可能出現在提梁的弧度,也可能在壺嘴、壺身;訣竅之一,就是圓形壺身、茶葉可完全舒張,美感與好湯兼得。

另一個趣味賞壺點,就是欣賞茶壺的「肩線」。沒錯!好壺也有「肩線」。
茶壺從壺口到壺底,需要一個停頓點作為轉折,如此才能表現壺身的張力,壺的「肩線」指的就是這個停頓點。若能充分掌握,茶壺的整體氣勢與沉穩度,就可達到極致。

李啟彰說,老師傅製壺時,會反覆在肩線處,以手指指腹感受這個壺肩的轉折,再決定如何調整壺身的飽滿度。肩線,也像接著壺蓋的「起」、壺口到肩線的「承」,進入「轉」的階段,壺底則是「合」;壺肩也像人的肩膀,有「撐起一把壺」的作用。


分享嗅嘗杯底香
「鼻」與「舌」是五感中,最直接判別茶湯好壞的兩種感知。
嗅覺與味覺,也像是個知識庫,不斷嘗試、刺激,感知豐富了,世界也就精采了。李啟彰說,「杯底香」就是飲茶最大的樂趣之一。

以瓷杯來說,因燒結溫度達1300度,所有氣孔密閉,土胎不會附著任何氣味,留在杯底的香氣,是最原始的茶氣,此時,適合清香與高香型的茶。

反之,陶杯的土胎會吸附部分餘香,杯型也相對重要,收口的杯型、聚香能力較強;至於岩礦杯,最能表現醇厚感,老茶、熟茶最適合。

對於味覺來說,這款「以器引茶」也適用。由於不同的材質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入門嘗試法,可先以5個杯子喝同一泡茶,結果會出現5種茶湯滋味。

簡而言之,要追求清香,可以瓷器盛泡;要追尋喉韻,適合陶器;展現醇厚,則非岩礦材質不可。找出茶器與不同茶葉間的對應,才能喝出這泡茶的真滋味。

分享身觸的感動
很多人初入茶道,選擇茶器的第一個關鍵,是觸感。一只有溫度與手感的杯子,讓「喝口茶」更有情味。
幾無透水性且細緻的瓷杯、豪邁不羈的粗陶,或者是表現凹凸有致、端握感覺沉穩的台灣岩礦,各有所愛。但若能從表象的視覺、觸感,延伸到更深度體驗,對於一只「杯」或「壺」的感動絕不僅止於此。

以景德鎮的白瓷為例,多使用純白的高嶺土,質感大多輕盈、透亮,表面不只於裝飾紋路的繪製,透過強光可欣賞其透光程度;又或者歐洲加了骨粉的骨瓷,手握時的獨特感,又有不同。
陶藝的呈現,則更有變化,握在手中似可讀到創作者的故事,意境之美,又各有解讀。

分享以器飲茶


適合:輕發酵到中發酵的烏龍茶、綠茶、黃茶、白茶,或3年內的生普


適合:中發酵到重發酵的烏龍茶、3年以上的生普、熟普、岩茶、紅茶與黑茶

岩礦
適合:重發酵茶,如熟普、武夷岩茶、紅茶與黑茶

文章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678168

 
茶人李啟彰
聯合報 記者羅建怡/專題報導
李啟彰是半路出師的茶人,6年的時間摸透茶與器,對許多茶人來說,簡直搭著天梯直達仙界。他靠的是物理系、科技業的背景,擅長以邏輯分析周遭的人事物,也習慣透過特殊的視角,找到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因此,他獨創「從科學解釋意念」。

他很認真,離開薪資豐厚的科技業,一頭鑽入茶的世界,博覽群書、四處請益,也飛往各地實境品茶。像是到雲南找普洱,他一天得要過濾70多款茶,透過「聞」先篩掉50款,再「喝」出好味。

茶人之路雖短,但不容易。李啟彰說,美,沒有捷徑,但必須漫步,所有擦肩而過的氣味,都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
文章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678170
 

台長: 讀.冊.人
人氣(4,879) | 回應(0)| 推薦 (13)| 收藏 (0)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人生:美食美味 |
此分類下一篇:小暑閱讀:微熱山丘「蜜豐糖蛋糕」
此分類上一篇:穀雨閱讀:茶香佐春光、等一杯好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