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25 00:52:58| 人氣4,7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寒閱讀:過年必讀13本好書


大寒閱讀:過年必讀13本好書
作者:吳怡靜、吳韻儀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何不讓閱讀豐富你的假期?《天下》彙整國內外各大媒體推薦的十三本好書,遍及人文、商管、政經等各領域,並介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推薦的七本好書,與讀者共享。

揭開亞洲奇蹟三大關鍵

日本、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國等九個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的轉型道路上,為什麼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就在於政府有沒有採取三個關鍵政策:一、土地改革;二、發展出口導向、國家支持的製造業;三、建立由政府嚴格監管的金融體系。

英國籍資深中國事務專家周博,繼《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教父級的金權遊戲》之後,再度推出力作,深入剖析「亞洲奇蹟」成敗經驗背後的三大關鍵:農業(土地再分配)、製造業和金融政策。

日本、南韓、台灣和中國,因為有效利用這些政策,實現了從貧窮到富裕的快速轉變。他們推動以家庭為主的農地再分配,讓農業產出最大化,奠定經濟轉型的基礎。接著,將投資和企業導向製造業,並利用補貼措施,強迫本國製造業對外出口,參與國際競爭。金融業則必須同時服務農業、製造業這兩大目標,而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銀行貸款。

東南亞國家,儘管也有追求轉型的雄心壯志,卻因為沒有徹底重組農業,沒有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業企業,同時還接受了工業國家的不良建議,過早開放了金融部門,經過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檢驗,這些國家的發展模式,與東北亞國家相比,證明是落敗的。

周博以堅實的論點,大膽挑戰由英美等富國所主導、主張自由市場政策適用於所有經濟體的「華盛頓共識」。「發展經濟學要求具備三點:培養、保護、競爭,」他歸結,東亞的發展歷程顯示,不同的政策選擇、政府的作為或不作為,決定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命運。

中國:不完全的大國?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影響力無處不在,「中國威脅論」也跟著愈來愈盛行。
但是,中國真的就要超越美國,成為領導全世界的新霸主嗎?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沈大偉的新書,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走向全球,已是既定事實。但這只說對了一半,「事實上,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疲弱得令人驚訝,並且分布極不均衡。與傳統觀念認為的大國相比,中國並沒有那麼重要,」書中指出。

這本書仔細分析了中國在外交、全球治理、經濟、文化、安全等方面的表現。在外交上,他認為中國總是「採取低調、坐在後排」,不積極參與解決任何重大的全球性問題。在安全方面,雖然近年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成績顯著,但全球軍事足跡仍然非常有限。

同時,沈大偉對於中國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評價最低,認為中國「對於全球文化潮流的影響,微乎其微,」而「國際形象則在毀譽參半和糟糕之間徘徊。」
在中國最強的經濟領域,他指出,即使中國很有可能在二○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不會同時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強國。

他直言,中國在全球的存在,「廣度」大於「深度」,還缺乏作為全球主要大國的影響力,因此只能稱為「不完全大國」。
「中國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的話。而且中國永遠也不會『統治世界』。」

菁英政府為何老「凸槌」?
在世人眼中,英國政治人物算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最優秀的菁英,但是,為什麼連他們也老是捅婁子,搞出一堆糟糕的政策?

金恩與柯魯是兩位資深的英國政治學者,他們在這本書裡,詳細地交代、分析了三十年來,英國歷屆政府在公共行政上,犯下的錯誤政策決定。

包括了柴契爾時代的人頭稅政策(引發大規模暴動,最後導致她下台)、布萊爾時代好大喜功的「千禧巨蛋」(耗資八億英鎊興建)、布朗時代浪費百億英鎊、後來觸礁的倫敦地鐵公私合營計劃,到現任卡麥隆政府一團混亂的醫療和福利改革。

政府為什麼這麼無能?兩位作者認為,原因很多,最明顯的因素就是團體盲思(group think)。
另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領導人和高官們跟人民之間,存有一種「文化上的疏離」(cultural disconnect)。講白了,就是他們根本不知民間疾苦,脫離了現實。例如,當年有人去問柴契爾內閣的環境事務大臣雷德利,窮人繳不起人頭稅怎麼辦,這位貴族的後代竟然回答,「他們總可以去賣畫吧。」
作者指出,政治人物太想當英雄,聰明才智反而讓他們一意孤行,不肯多徵詢、多考慮細節。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們都不懂得如何由前人的失誤中,學到教訓。

如何避免錯誤決策?多點深思熟慮吧,決策之前縝密規劃,不要操之過急。另個建議:人民選擇政治人物時,不必太看重名校學位或高級家世。學歷或出身普通一點的政客與官員,也許更了解庶民的需求。



顛覆者貝佐斯與亞馬遜帝國
介紹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的書,書店隨便找都有好幾本。最值得推薦的除了《amazon.com的祕密》(《天下雜誌》出版),還有最新出版的這一本。

彭博《BusinessWeek》資深撰述斯通,採訪亞馬遜和貝佐斯將近十五年。他不只熟悉亞馬遜的內部運作,還曾數度專訪貝佐斯。這本傳記式新書,透過他跟亞馬遜主管、員工、貝佐斯家人的深度訪談,並爬梳大量的內部文件與郵件,讓外界難得有機會,看見最接近真實的貝佐斯和亞馬遜。

在他的筆下,貝佐斯成了賈伯斯之外,另一個不世出的狂人。他從創業第一天就有大夢想,不僅要賣書,還要包山包海,無所不賣(新書書名的由來)。
偉大的夢想,加上驚人的意志、過人的能力與專注力,以及長遠的視野,讓他成為競爭者眼中,最可怕的終極對手。

書中對貝佐斯有非常生動的描寫。
例如,他生性節儉、極度注重細節、重視長期利益(寧願犧牲短期盈利)。他還是個直來直往,喜怒形於色的人,不滿時會直接嗆員工,「你憑什麼浪費我的生命?」「如果我再聽到這個想法,我就去死。」
亞馬遜的企業文化,就是貝佐斯意志與想法的延伸,他不斷鞭策員工為用戶提供最順暢的購物體驗。專利的「一鍵下單」(one click)服務,也成為他所堅持的顧客至上文化,最獨特的典範。

這本書完整詳實地描述出亞馬遜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如何成為第一家在網路押下大賭注並獲得成功的公司、如何永久改變了人類的購物習慣和閱讀方式,被《金融時報》與高盛公司評選為「二○一三年度最佳商業書籍」,值得成為「全世界顛覆者(disrupters)的必讀書,」《金融時報》總編輯巴勃推薦。



成功新法則:當個給予者吧!
這八種途徑包括:一、「亞洲龜」路線:不斷提升品質,以獲得品牌溢價(案例:中國珠江鋼琴)。二、「企業對消費者」路線:將B2B的優勢應用在B2C市場(華為、宏達電)。三、「海外移民」路線:跟隨移民進入海外市場(墨西哥可樂娜啤酒、文華東方酒店)。四、「品牌收購」路線:收購現成的西方品牌(聯想、印度塔塔汽車)。五、「正面宣傳」路線:設法克服原產地國的負面形象(泰國象牌啤酒)。六、「文化資源」路線:善用文化內涵打造品牌(上海灘服飾)。七、「自然資源」路線:按部就班,打造日用品品牌(哥倫比亞咖啡)。八、「國家重點企業」路線:由國家大力支持(阿聯酋航空)。

八條途徑,每一條路上都布滿荊棘,同時也都孕育著走向國際化的希望,為想要走向世界的品牌,描繪了一張明確的路線圖。


謙遜提問,才能有效溝通
溝通是企業組織成功運作的一大關鍵,
但是,當我們與別人(尤其是與下屬)互動時,我們往往只告訴對方,自己認為他們需要知道什麼、或做些什麼,這種上對下的單向交流,常會導致對方也不想跟我們溝通。

艾德格.夏恩是麻省理工大學史隆商學院退休榮譽教授,被尊為管理學界的企業文化大師。他認為,企業組織內部溝通不良,有兩個根本原因。
第一,我們生活在「只說不問」的企業文化裡,特別是經理人,他們習慣解決問題,追求效率和速度,往往懶得發問。第二,很多領導人眼裡只有達成任務這個目標,輕忽了建立關係的重要,所以沒有耐心花時間去贏得信任。


為了激發大膽的新想法,避免溝通上的嚴重錯誤,並且培養靈活應變與彈性,我們必須練習謙遜提問的能力。
桑德伯格在書中講述許多她從貴人兼良師、Google董事長施密特身上學到的事,小她十幾歲的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教她的事,讓讀者輕鬆學到頂尖領導人的智慧。
即使《挺身而進》被歸類在女性與商業類別,《紐約時報》報導,愈來愈多男性經理人也發現必須一讀,才能了解女性、善用女性,在團隊中發揮力量。
最近,桑德伯格再度在TED上講《挺身而進》,相信這股Lean In旋風,在今年會持續擴大。



別緊抱你的「競爭優勢」
面對變動加速的環境,有更好的策略嗎?
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麥格拉思在新書《競爭優勢的終結》中,提出「短期競爭優勢」(transi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是大家搶著學的新方向。


在管理學界,麥格拉思是受矚目的明日之星,才被五十大思想家機構(Thinkers50)選為卓越策略思想家,被視為面對不確定與變動環境的策略專家。她的《競爭優勢的終結》被評為年度最佳策略管理著作。中文版將於今年九月由《天下雜誌》出版。

過去,策略思考的核心概念是建立長期競爭優勢,企業在產業中找到獨特的定位、維護自己的優勢與定位。這樣的思考認為產業環境對競爭優勢有長期的影響,鮮少會出現大斷裂性的變化。

麥格拉思指出,過去的思考,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今天我們對於產業的思考也改變了。緊抱長期競爭優勢的概念,會把企業困得動彈不得。柯達、索尼、還有生產黑莓機的RIM都是這樣失敗的例子。

過去認為競爭是產業內提供類似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彼此競爭,但是現在,愈來愈多的競爭是產業間的相互競爭、不同商業模式間的競爭。
麥格拉思認為,今天重要的不是產業,而是戰場(arena)。企業一選定戰場,就要快速、果決地把機會開發得淋漓盡致,然後快速移動到下一個機會。所以企業要建立的是短期優勢,掌握創業型機會。

所謂戰場,麥格拉思認為是由消費者與產品、或是服務間的關係來界定。
這個概念接近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所提出的「要完成的工作」(job-to-be-done)。與A速食店奶昔競爭的,可能不是B速食店另一種口味的奶昔,而是香蕉,因為消費者在早上喝奶昔當成是便利早餐。

在今天疆界模糊、變動快速的環境,最具威脅的對手很多是來自邊緣、不起眼的角落。
產品特色、新技術能夠創造的競爭優勢已經愈來愈有限、時間愈來愈短。未來的競爭優勢可能將轉向較無形、看來瞬間即逝的事務上,例如與消費者的關係、難以取代的消費體驗。



南風吹拂著被遺忘的生命
二○一三年,公民大力發聲,表達對公共議題的看法,好幾本書討論核電問題,空拍攝影師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更將對台灣環境與國土的關注帶到最高點。

換個視角,就有不同的震撼。不同於《看見台灣》的高空俯瞰全台灣,《南風》是貼近一個個無名的小人物,讓大家看到新聞焦點之外,被六輕改變、卻被社會長期忽略的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

台西村在濁水溪出海口北岸,與南岸雲林麥寮台塑六輕六十多家工廠、三百九十八支煙囪對望,僅僅相隔六公里。夏季,從六輕來的高濃度懸浮微粒與臭氣,就跟著南風滿蓋台西村。

新聞的焦點,似乎都在麥寮。兩位年齡相差一輪、都來自台西村的兩代攝影師鐘聖雄與許震唐,用最貼近的鏡頭,把當地一張張刻滿風霜的面孔,零距離地放到更多人面前。有些人捕不到魚苗失去生計、有些人失去伴侶、有些罹患癌症。

用黑白照片呈現的磚房、面孔,看來恍如隔世,其實都是還沒有解答的現在進行式。
污染,其實不分行政區,會在這塊土地上蔓延開來,也需要更多人持續關心。
《南風》提醒大家,在新聞焦點之外,在產業發展的討論之外,還有更多沒有人過問的生命,與我們息息相連,需要我們共同關注。



讓我們來上一堂「老年學」
愈來愈多的數字告訴我們,台灣「老了」,已經走向高齡化社會。銀髮商機成為熱門話題;《天下雜誌》出版的《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也獲得廣大的迴響。

作家簡媜則是用另一種方式、用二十六萬字的散文集《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帶讀者窺見老年。
我們總是說「生老病死」,有書研究胎教,有人教如何賺到第一桶金的門道、養生方式。但是「老」以後的話題,一直是心照不宣的禁忌。簡媜寫「老年學」,談現代社會需要、卻沒有人教的「老病死」通識課。

雖然簡媜給老年找了個美麗的名字,鎏銀之年,但實際上年老既不美、也不浪漫。
簡媜蒐集了許多數字,還有不同國家的資料、病榻旁的筆記,融入她對生活細微的觀察,讓讀者輕輕讀下老年生活的種種現實。

銀髮生活裡最常用的動詞,就是「提醒」;最常見的生活習慣,就是把生活常用的東西全都攤在客廳桌上,泡茶組、放大鏡、牙籤、藥袋,像是銀髮的「生活娛樂平台」,完全不適合與年輕人一起居住。
青壯年的朋友讀來,一方面是預見未來的變化,也是增加對父母生活的了解,不知不覺間,學會多一份體諒。



看見數字外的中國
在經濟上,中國故事總是引人注目。但是,大家通常都只看數字、機會,而沒有看見人。
柴靜的《看見》,補上了中國大陸一般人的故事。
柴靜是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知名記者與節目主持人,在SARS期間,是最早進入第一線採訪的記者之一,聲名大噪。

《看見》是柴靜在中央電視台節目的同名書,用類似自傳的方式,呈現她十年採訪與部落格上的內容,從她對報導中小人物的描述與對話,讀出中國大陸十年的變遷與社會價值觀。


「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柴靜在書裡寫道。她刻意不挑選指標性事件,也不是用一般揭發黑幕的角度,而是用記者客觀報導的筆法去貼近人,反而更吸引人。讓讀者更不費力地看見了山西重工業污染的問題,土地國有制下的拆遷問題,廣西留守兒童的故事。

「我盡可能誠實地寫下這個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柴靜說。
柴靜的故事,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數字之外的中國。



比爾蓋茲讀了哪些好書?
近年來較少出現在新聞版面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最近登上英國《泰晤士報》全球最受欽佩人物排行榜的第一名(most admired person)。蓋茲成立基金會投入教育、健康醫療,已經讓他成為新標竿。
2013年底,蓋茲在網站上公布七本他過去一年讀到最好的書。「不能說是2013年的好書,」蓋茲寫道,因為其中有些是已經出版好幾年的舊書,但是依然讓他收穫豐富。

蓋茲的選書有新有舊,而且很多元,從改變世界的創新、人口、生態、教育、到海運,共同點是都與世界的長期發展、大問題有關。
「閱讀是我最好的學習方式,」蓋茲說,「我總是想要多了解世界運作的方式。」
蓋茲不只分享書單,還分享他看書的心得、從內容引發的相關思考,從中可以窺見世界級領導人的好奇與想法。

海運,為什麼會吸引蓋茲?
蓋茲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過去並不知道幾百年來,貨物都是靠人力搬運上貨、卸貨,耗時、成本高。直到二十世紀中發明了貨櫃的做法,海運的效率與能量才大爆發,也促進了今天的全球化。

星期一生產出廠的貨物,星期二就可以送到美國紐澤西州港口、送抵德國的時間,恐怕比過去光是把貨品裝上船的時間還短。全球貨物運輸的費用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

但是,在貨櫃剛出現的時候,誰會知道這是會改變全球經濟的發明呢?
本來就很難預測哪個發明會失敗,哪個發明將改變世界。誰知道下一個像貨櫃這樣的大發明,會從哪裡冒出來?
所以,「廣泛投資在不同領域的創新就很重要,」蓋茲認為,生技、機器人、農業都好,「這才是推動進步、讓世界更公平的關鍵。」

蓋茲推薦的7本好書
1. The Box :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2006年出版)
2. 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 : A Story of Steam, Industry, and Invention(2012年出版)
3. Harvesting the Biosphere : What We Have Taken from Nature(2012年出版)
4.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2013年出版)
5. Poor Numbers : How We Are Misled by African Development Statistic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2013年出版)
6. The Bet : Paul Ehrlich, Julian Simon, and Our Gamble over Earth's Future(2013年出版)
7. Why Does College Cost So Much?(2010年出版)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作者:喬埃.斯塔威爾(Joe Studwell,另譯周博)
出版社(中文版):八旗文化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21881?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1

《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的大國?》
作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政府的失策》
作者:金恩與柯魯(Anthony King and Ivor Crewe)
出版社:Oneworld Publications

《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
作者: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
出版社: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出版社(中文版):平安文化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20643?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312

《品牌突圍:新興市場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作者:庫馬爾和斯廷坎普(Nirmalya Kumar and Jan-Benedict E.M. Steenkamp)
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

《謙遜提問:一問強過百述》
作者:艾德格.夏恩(Edgar H. Schein)
出版社: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簡單:戰勝複雜危機》
作者:希格和伊茲可恩(Alan Siegel and Irene Etzkorn)
出版社: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挺身而進》
作者: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97595&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308

《競爭優勢的終結》
作者:莉塔.麥格拉思(Rita Gunther McGrath)
出版社:哈佛商業評論



《南風》
作者:鐘聖雄,許震唐
出版社:衛城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590746?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1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作者:簡媜
出版社:印刻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7746



《看見》
作者:柴靜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CN10953369?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1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11068?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1

台長: 讀.冊.人

讀.冊.人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
《天下》彙整國內外各大媒體推薦的十三本好書,遍及人文、商管、政經等各領域,與讀者共享。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作者:喬埃.斯塔威爾(Joe Studwell,另譯周博)
出版社(中文版):八旗文化

《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的大國?》
作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政府的失策》
作者:金恩與柯魯(Anthony King and Ivor Crewe)
出版社:Oneworld Publications

《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
作者: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
出版社: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出版社(中文版):平安文化

《品牌突圍:新興市場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作者:庫馬爾和斯廷坎普(Nirmalya Kumar and Jan-Benedict E.M. Steenkamp)
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

《謙遜提問:一問強過百述》
作者:艾德格.夏恩(Edgar H. Schein)
出版社: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簡單:戰勝複雜危機》
作者:希格和伊茲可恩(Alan Siegel and Irene Etzkorn)
出版社: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挺身而進》
作者: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競爭優勢的終結》
作者:莉塔.麥格拉思(Rita Gunther McGrath)
出版社:哈佛商業評論

《南風》
作者:鐘聖雄,許震唐
出版社:衛城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作者:簡媜
出版社:印刻

《看見》
作者:柴靜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01-25 01:01:1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