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2 00:19:32|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所謂植物園:植物園簡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所謂植物園●王盛弘  
譏嘲動物園淪為動物墳場的人士,倒是不曾以同樣的矛頭刺向植物園,大約動物的生命型態與人類更為靠近,人們在牠們抑鬱的眼神、遲緩的履痕、百無聊賴的日常,或是展示自己以求得溫飽的舉止中,投射出自身的處境;而植物,不言不語不會行動,甚至連抱怨也往往以自殘的方式,難免為人所輕忽。

  有人說他們出於慈悲而茹素,難道他們不知道,植物也有活潑潑的生命,不一定以類同於動物的方式運作,但舉與其相通者為例,更易於說服:幾年前,日本一婦人死於睡夢之中,法官山本茂勘驗,並無他殺嫌疑,但是婦人為O血型,卻在她的枕頭上驗出了AB血型,大惑不解,後來有人玩笑說,難不成是枕頭套裡的蕎麥殼的。一語中的。隨後山本茂展開研究,為六百餘種植物「驗血」,在其中發現了十九種蔬果、六十種種籽出現了血型特色,以O型為主,而旁及A型、B型、AB型,與人類並無二致。以此為基礎,科學家接續投入研究,法國的克洛德‧波言德有了驚人的發現,他發現在菸草、玉米等植物體內,含有和人類類似的血紅蛋白基因;血紅蛋白是輸送氧氣的使者,若成功加入鐵原子,則或許有一天,血荒時,植物的血可以取代人血輸進體內。

  「植物園」的英文是Botanical garden或Botanic garden,可知不能純粹釋義為「栽種植物的園地」,而更應該彰顯它的學術意義:植物學的園地。今日,全世界超過一千座植物園,最主要的責任是植物保育,而且已有所成:在列名受到威脅的一萬五千種植物中,其中三千種在植物園裡受到妥善照顧,如「據說」已經絕種的Toromiro,這是復活島上唯一的樹種,後來在植物園裡「被」發現。

  只是,甜美的果實其實長在毒樹上(毒樹而不結毒果,並不稀奇:馬鈴薯芽藏有龍葵素、番茄枝梗含有生物鹼……又或者,給哄騙、掠奪、偷竊到大英博物館的敦煌經卷,如果還留在它原初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好的對待嗎?),植物園的逐漸崛起、陣容壯盛,原也和大航海時代、帝國主義相掛勾,和獵奇、誇示脫不了干係,與動物園的濫觴有可以相呼應的地方;而不當的採集則將絕色逼進絕境,如曾經在印度盛綻的萬代蘭屬萬代蘭,如今退縮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腳一隅。

  第一座植物園約在一五四三年成立於義大利比薩;兩年後,享有盛名的帕多瓦(Padua)植物園才出現,該城位於威尼斯西方,有帕多瓦大學始業於一二二二年,為了配合該校藥學系的教學而規劃成立了藥學植物園,可知植物園的初誕與植物學(古代的本草學)密切相關;稍後,歐洲的植物園春筍般冒出了頭,具有指標性的,如一五五○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植物園,一五八七年荷蘭萊登(Leiden)植物園,一六三五年法國巴黎植物園,一六三八年荷蘭阿姆斯特丹植物園……這股風潮在一六三二年湧向了英國,牛津植物園成立,一六七○則有愛丁堡植物園,至於目前享譽全世界的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建於一七五九年,並在一八四一年擴充,而有今日的規模。

  植物園多位於大城市,根據統計,十六世紀建成七座,以藥用植物為基調;十七世紀轉型為普通植物園,增加了十座;十八世紀再添十座,穩定成長中奠下基礎;到了十九世紀迅速發展,世界各地植物園多達九十六座;安東尼‧赫胥黎(Anthony Huxley)著作《綠色資產》(Green Inheritance)時當一九八四,聲稱當時全世界植物園逾六百座;越十六年,千禧年間余樹勛在《植物園規劃與設計》一書中說,超過一千座了。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急速擴大了植物園的規模,以人民流著綠色血液的英國為例,十六世紀有外來植物八十四種,十七世紀暴增到九百四十種,十八世紀更十倍於上一個時代:八千九百三十八種;這些成長曲線呈峭壁狀的數據恰可以和英國海權的崛起相對應:一五八○年,佛朗西斯‧德瑞克(Francis Drake,1540-1596)為英格蘭人中第一位環球航行成功者,伊莉莎白一世親自登上他的船「金鹿號」冊封爵位;一五八八年,英國擊潰「無敵艦隊」,取代西班牙而為海上霸主;接著成立東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打造「日不落國」鍍金招牌,當維多利亞女王於一八三一年即位時,可栽培的外來種植物數量高達一萬三千種……一回又一回的海上探險,政府安排了植物學家參與,如科克船長(Captain Cook,1728-1779)的搭檔、倫敦頂尖植物學家班克斯(Sir Joseph Banks,1743-1820),從世界各地帶回奇花異卉,比如多種茶花、印度杜鵑等。

  當然,採集異地花草以豐富自家庭苑,雖盛行於這個時代,卻不是這個時代的專屬,早在西元前一四九五年便有挖掘植物運送並種植到他地的紀錄:會戴上法老王才能戴的假鬍子露臉的埃及女王哈特謝普蘇特(Hatsepshut,約西元前1472-1458出生)曾將探險所得安置於龐特(Punt,今之索馬利亞),在可以辨識的文獻中,顯示她曾自當地帶回三十二株乳香樹以期能夠製成燻香,這些植物被種在柳條編成的籃子裡,內裝尼羅河土壤,運到埃及時只有一株枯死,餘皆種在靠近底比斯的阿蒙神廟(Temple of Amun)。

  西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亞述國王提革拉-帕拉薩一世(Tiglath-pileser I)曾寫道:「從那些被我征服的國家,我帶走了雪松和戰利品,我的先祖父從不曾擁有過這些樹,我將這些樹木種在我的國土上,遍佈亞述各個公園。」(劉德祥翻譯)不難讀出躊躇滿志的炫耀氣味,好像獵人取飛禽走獸的羽毛、毛皮、骨或牙作為裝飾,以誇耀事功。 如此手工藝式的活動,到了十七世紀,運河、鐵路修築成功,交通問題獲得改善,園藝一躍而成為一門大企業,英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地為首的園圃主人資助,或個體戶式的採集者如虎克船長傾巢而出,至世界各地蒐羅,其心態彷彿古代皇帝海內外覓尋後宮佳麗,而其行徑,低調的猶如扒竊、張揚的好似強梁。此時期的植物園,「在研究與教育作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付出勇氣和生命來擴大收集……歐洲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深陷入對外國自然奇觀的愛好……將外來植物的迷人品種逐漸引入植物園,外來植物的貿易也大大地擴展了。」(Dean Smit & Nicky den Hartogh《植物園》Botanical Gardens,余樹勛翻譯)植物園的展示方式則不再依照科屬排列,而是,模擬植物的原生地,小人國一般,造一個小小的溫帶沙漠、小小的熱帶雨林,方便遊客一個下午的閒逛;搜羅的焦點,則從食用植物、藥用植物,一變而為觀賞植物。

  當美可以換算成幣值,美將遭罷黜,金錢成了唯一的度量衡,當時的採集者多半著眼於此些植物的經濟價值,不見得具有保育觀念,比如羅叟(Benedict Roezl)與虎克爵士,前者在墨西哥奪去至少十萬蘭花芳魂,後者來到印度,面對珍稀美麗的藍萬代蘭(Vanda caerulea,Vanda由梵文vandaka而來,原意是附生於樹上)時,採集了「足需七人馱負」的萬代蘭攜回英國,這一批蘭花沒有哈特謝普蘇特的乳香樹幸運,只有少數存活了下來;他並建議旁人帶去更好的設備,推估一季收入將在二千至三千英鎊之間,許多人因他的引導而前去,帶走成噸的藍萬代蘭,甚至連附生的樹木也一併砍下,野生藍萬代蘭漸形稀少,如今只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一帶還有蹤影。

  如此橫徵暴斂的行為不曾絕跡,只是新世紀裡,物種急遽減少、數量日稀,使得採集必須冒更大的險,卻也哄抬了價值,冒險的代價更加誘人,電影《蘭花賊》中,政府規劃了自然保護區,蘭花賊約翰卻僱請原住民印地安人幹盜採的勾當,以規避法律上的刑責,至於道德上的罪疚,則或許對約翰此等人來說,從來沒有存在過。

圖說:愛丁堡植物園裡盛開的百子蓮(Agapanthus africanus),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非。(2001.9)

台長: 阿飛
人氣(1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