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08 23:27:09| 人氣1,0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冷眼集》電子業 斷鏈中 國家不知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 2012.08.08 

我國出口連續五個月負成長,年減幅度創下近3年來新高。財政部分析衰退的主因是「來自宏達電(hTC)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800億元,對台灣出口影響很大」。但真的只是單一公司的問題嗎?還是我國電子出口產業結構已發生嚴重的質變,而政府竟渾然不知?
 
從7月份出口地區來看,美國、歐洲、中國占了我國出口市場7成以上,而三大市場同步大衰退20%、14.4%、11%,連我積極推進東協六國出口亦呈現5.8%的衰退。反觀對與我國產業結構相似的韓國,雖然上半年亦出現衰退,但韓國比去年同期僅衰退0.8%,台灣則是5.8%。
 
雙宏困境牽連廣!
NB被砍單,面板、半導體、PCB等供應商也如骨牌倒…

為何我國出口全面大衰退?先從台灣出口產業結構來看,出口大部分是來自外銷的電子業,而電子業與全球景氣連動最密切,台灣電子業又是站在全球電子零組件供應鏈的位置,因此只要那一個地區景氣衰退,直接受害的就是台灣電子業。以一家公司砍NB訂單為例,除了NB大廠出貨急降外,並回頭通知NB、面板、半導體、PCB等供應商砍單,呈現一連串的砍單骨牌效應。如今年NB雙雄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訂單大幅減少近900億元,但受累的不只是NB產業,而是整個NB供應鏈,包括IC設計、面板、零組件等。而韓國是上下游垂直整合,一受到景氣不佳,先砍台灣的供應鏈訂單,集中在自己的工廠生產,這也是為何韓國與我同為外銷大國,但衰退是遠低於台灣。
 
電子產業嚴重質變!
受全球電子業品牌集中化、垂直整合化的影響,台灣電子業全球供應鏈的角色逐漸斷鏈中…

其次,出口重要的品牌--包括hTC、acer「雙宏」,今年同步出現衰退,宏達電較去年前7月份大幅衰退44.5%,大減約800億元;宏碁前6月份衰退2.3%,約衰退40億元以上。其中宏達電受到美國Apple專利權控訴案,One X重要領先機種卡住進入美國的時間點,連帶影響歐、亞市場上市時機,因此宏達電下修今年第二季、第三季財測、出貨,因此如果我出口要靠宏達電,恐怕今年Q2、甚至Q4都不會好。在美市占率一度是龍頭,但如今節節後退,專利權戰卡死宏達電,形成產品、市場惡性循環。而宏碁在蘭奇去職,庫存調整後,今年正值調整期,向前衝的力道減弱。
 
第三是中國的興起,該國過去依賴我國面板為最大宗,如今可以自製,面板又占出口中國比重甚高,亦是我對中國出口衰退的主因。

我國過去電子業站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目前正受全球電子業品牌集中化、垂直整合化的影響逐漸斷鏈中,因此,我國的電子產業正明顯轉向,由過去追求「量」的成長,轉為「質」的精進,以期求質變後,獲利的提升。以台灣兩兆雙星之一的面板產業為例,在2008年前曾一度全球市占率第一,但在出貨越多,虧損越大下,面板雙虎去年合計大虧逾1350億元,甚至被譏為「僵屍」產業,現在面板雙虎積極求質變,以AMOLED、廣視角等先進技術敗部求勝,因此,大老闆們終於言明未來將追求「質」的獲利成長,不再追求「量」的營收成長。
 
因此,短期內我出口要靠電子業將難以彈升,長期要成長亦受電子產業自發質變而難以為繼。未來,台灣要推中堅產業促經濟,國家先要明確的了解,台灣站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已褪色,未來要靠中堅產業振衰起弊,先要認清要站在全球的那一個位置,制度有配套的政策,執政黨才能有效的助產業、興出口。
 

經濟學家:現在貿易戰 是國與國之戰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12.08.08 

財政部公布7月出口統計僅248億5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大幅衰退11.6%,台經院表示是大警訊,手機出口衰退是主因,尤其是hTC,經濟學者表示,儘管是單一產業或單一品牌,國家仍應該站出來幫忙,畢竟現在的貿易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財政部昨天公布7月海關進出口統計,出口連續5個月退,7月年增率-11.6%,1-7月年增率為-5.8%,10項主要出口貨品中有8項衰退,尤其是資訊及通信產品,7月單月衰退幅度高達34.5%,近期營收大幅衰退的宏達電正是我國出口嚴重衰退的主因。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表示,如同經濟成長率低於4%為國家警訊,出口少於250億美元以下政府就該提高警覺,一旦破了200億美元那就真是衰退了。坦白說臺灣2300萬人,並沒有太大的內需市場,出口才是拉動經濟成長的因素,執政黨應該以如履薄冰的心態看待出口衰退,並有更多的刺激出口方案。
 
黃蔭基則說,目前的貿易戰爭不僅是企業與企業的戰爭,也是國與國的戰爭,亞洲四小龍策略各不同,韓國的戰略是走出去,政府傾全力幫助Samsung等大企業;新加坡靠著開放,引進資金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抓著人民幣國際化腳步,從2004年開始往人民幣靠攏。當宏達電或宏碁努力突破蘋果、三星的包圍時,政府應該可以參酌韓國的策略,多使一些力來幫助企業。

台經院:營造創新環境 比拚出口重要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2012.08.08 

台灣出口連續5個月衰退,其中手機產業受挫,影響全國出口甚鉅。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創新速度不及美、韓,是宏達電很大的問題,國家應營造創新環境,讓台廠本地練兵後再上國際戰場,這遠比短期拚出口、救經濟更重要。
 
政府高喊產業轉型,但從台灣自有品牌hTC在國際市場遭遇的難題來看,政府能提供的協助很有限,到底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怎麼走?孫明德說,宏達電成立較晚,專利戰上相對吃虧,但他認為,宏達電根本問題是創新速度不及美韓。
 
他說,政府創新腳程遠落後民間企業,難以引導廠商創新,因此應該扮演「提供創新環境」的角色。他舉例,美國矽谷匯聚了各國優秀人才,激盪出創新火花,相形之下,台灣人力同質性高,創新不易。此外,可以租稅優惠方式鼓勵中小企業朝創新轉型。營造好的創新環境,有助廠商本地拼搏練兵,再到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外資看壞台灣出口
*聯合晚報╱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2012.08.08 

出口連五跌 7月出口年減11.6% / 蕭伯欽

財政部統計處於昨(7)日公布,台灣七月出口統計較去年同期萎縮11.6%,瑞銀證券即於今(8)日出具報告指出,未來幾個月台灣出口大環境逆風的情況仍將持續,而摩根大通則認為台灣對中國出口呈現穩定趨勢。
 
瑞銀證券在報告中提到,七月出口數據比市場預測要低,部分是因去年七月的出口數據為歷史高點所致。瑞銀證券認為台灣在接下來幾個月還是得面對逆風的環境,不過出口緊縮與順差收窄的情況不會比七月的幅度還大。
 
摩根大通則認為,台灣七月的出口數據大致與全球情況同步,對主要市場的出口量,包括歐美、日本與東協國家都萎縮超過2.8%,唯獨對中國出口僅小幅下修0.4%,表現相對穩定。
 

中資來台 將大鬆綁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12.08.08

有感提振經濟,行政院將四管齊下促進投資,最大亮點之一是「鬆綁陸資來台投資」;政務委員管中閔昨(7)日表示,短期內,將啟動第4波中資來台檢討,他希望將很多行業規定中資不得取得經營權的限制拿掉。這意味著我國可望開大門迎接中資。
 
目前製造業開放幅度已達97%,服務業、公共建設開放幅度僅51%,第4波檢討重點為服務業、公共建設;據瞭解,中資最有興趣的房地產、第一類電信及承攬業等,都有機會納入檢討。
 
管中閔指出,只要法規鬆綁,也許不需要額外作法,「投資自動就會進來」,例如鬆綁中資、僑外資來台,只要稍微鬆綁一些持股比率、經營權,投資就會進來。他強調,這是政府最能著力的地方,只是要不要做。
 
管中閔表示,他承認現階段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限制太多,但我們現在不應害怕別國來投資,而是應害怕外國不來投資,以面板來說,中國現在已有8.5代廠,台灣還有一點優勢,如果未來中國技術再成熟,台灣面板就沒有機會了。
 
中資歷經3波開放,最近1次開放是今年3月,新增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製造業有115項、服務業23項,以及公共建設23項,加計先前開放項目,開放比率分別為97%、51%、51%,皆已跨過過半門檻,3波中資開放後,累計開放項目比率達到66.78%。根據投審會資料,今年1至6月核准中資來台投資件數為63件,較上年同期增加16.67%;投資金額計1.22億美元。
 
經濟部也已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第4波中資開放檢討,財經官員表示,由於製造業開放達到97%,剩餘的3%屬於非常敏感或涉及國安,不會考慮進一步開放,因此檢討重點為服務業及公共工程。
 
行政院昨日天公布中長期振興經濟藍圖,促進投資推動建設,將從擴大招商,促進民間投資;創新財務策略,推動公共建;動員中長期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和因應產業發展趨勢,以及適時調整投資相關法規,四管齊下。管中閔說,擴大對外招商將以日本為重點地區,並爭取台商回台投資,因此,政府將評估僑外投資改採負面表列,及開放中資來台投資業別項目;也將研議修正外國人投資條例及華僑回國投資條例,由現行「事先申請核准」,改為「原則事後申報,例外事前許可」。
 

出口連五衰 7月減逾一成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12.08.08 

出口連續第五個月負成長 / 陳美珍

7月出口連續5個月衰退,幅度超過一成,財政部統計長葉滿足昨(7)日表示,短期內我國出口規模可能難以彈升,但全球景氣成長放緩已是事實,下半年每月出口值若能回到250億美元以上的水準,即可算「健康」。
 
財政部昨天發布7月海關進出貿易統計,7月出口金額為248.5億美元,低於財政部所指「健康」水準。與去年同月比較,7月出口減幅達11.6%,為今年1月以來,第2度出口呈現2位數負成長。累計1至7月出口金額1,71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
 
7月進口239.4億美元,年減3.2%;累計1至7月進口1,595.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減5.4%。7月出超9億美元,至今年7月為止,累計出超12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4億美元。
 
葉滿足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同步減速,壓抑貿易成長動能,是我國出口連續衰退重要原因。7月出口不僅連5月負成長,衰退幅度也較韓國大,韓國負成長8.8%,是國家必須重視的警訊。
 
葉滿足說,7月出口減幅一成,也與去年7月比較基期較高有關,去年7月出口創下281.2億美元歷史新高。

如與上(6)月比較,7月出口微增約5億美元,增幅2%,加上7月資本設備進口35.4億美元,為連續1年負成後,首度轉正,代表企業投資增加,有助未來出口表現。財政部說,一連串出口不振訊息下,難得的好消息。
 
7月出口較上月增加4.8億美元,主要以電子產品增加3.3億美元最多;但若與去年同月相比則減少32.8億美元,資訊通訊產品減少7億美元、減幅34.5%最大。累計1至7月前十大出口貨品,有8項明顯衰退,以手機為主的資通訊產品,以減幅23.3%掛帥。
 
葉滿足指出,歐債危機疑慮加深,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同步減速,國際貨幣基金(IMF)7月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由去年成長5.9%降至3.8%。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