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08 20:23:10| 人氣3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纪念历史学家唐德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12-07
座谈人:朱学渊先生,历史学者,政治评论家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时间:2009年12月5日




座谈提纲: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于2009年10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肾衰竭过世,享年89岁。唐德刚先生不是一位普通的书斋里的教授,他自己及其著作晚年来往于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之间,对现代中国的演化产生了影响。“著名的历史学家不可胜数,唐德刚却只有一个。”

一、其人其学其文

1、生涯背景
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家圩,德刚幼时在私塾念书,旧学邃密,十多岁即已圈点过一遍《资治通鉴》。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黄彰健等人同学;此一时期的中大历史系有“沙坪坝的黄金时代”之说,柳诒征、朱希祖、缪凤林、郭廷以、向达、沈刚伯、贺昌群、白寿彝、韩儒林等史学家皆执教于此;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7年。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后兼任系主任12年。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他身历军阀争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一系列大历史,而且与李宗仁、顾维钧、张学良、胡适等许多历史的创造者有近距离的接触,中国人的“口述历史”,他是创发者之一。他是历史的研究者,更是亲历者。他的生命亲历与他的历史研究互为映证,有开拓之功。

2、史学训练与口述历史
中大历史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讲授《西洋通史》、《汉学概论》、《中国史》、《亚洲史》、《西洋文化史》等课程。虽然他在1948年就离开了生养他的这片大陆,然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却又何曾一刻忘记与他血脉相连的母国,母族的兴衰祸福始终萦怀于他的心头,一生难以放下,因此他才会在1999年写下这些话:“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过来人。……真是感慨万千,一言难尽。尤其是我们学历史的老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人相食,眼看他打砸抢,再眼看他改革开放,起死回生。……”引人深思的“三峡史观”既是他的读史的心得,也是他阅世的总结。

口述史: 《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

二、唐德刚的近代中国史观及其影响

“三峡史观”:
《中国国家转型论提纲》、《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

唐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把“废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开阡陌”而起的转型,到最终确立的制度,称为秦汉模式,是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型,而这一转型过程,从商鞅变法到汉武帝昭帝(公元前86年),期间转了2、300年之久,才大致确立。

可是这一秦汉模式延续到清朝末叶“鸦片战争”时期(一八三九~一八四二),就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

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自一八四〇年开始,我们能在二〇四〇年通过三峡,享受点风平浪静的清福,就算是很幸运的了。

“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此一转变,实是任何人力、物力,皆不能逆转者也。这就是吾人所谓的历史的‘必然’。

他如此区分小说与历史———“大事件、大人物就应该用‘历史’来写;小人物、小事件,甚或大人物、小事件,就应该用‘小说笔调’来写。”在他看来,小说写的是“真实的社会、虚构的人物”,历史写的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物”,两者不过是“一个铜元的两面”。他的口述史和其他历史作品,之所以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就是他以“小说笔调”来记录“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物”,使人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他的文字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出入自如,他可以将许多流行的名句、俗语伸手拈来,活学活用。他的历史作品因此没有教科书式的正经和刻板,更不同于时下盛行的学院派文字,常常板着一副学术八股的面孔,道貌岸然,言之无味。而且他打通了历史与现实,时不时从历史中探出头来,插科打诨,淡笑戏谑,这是中国传统说书风格的现代版本,让人读来常常开怀、捧腹,大大拉近了历史和芸芸众生的距离。

三、唐德刚与两岸三地的变迁

近三十年来,唐德刚奔走于中台港讲学人,作文、出书,贯通历史与现实,他的史观与价值信念进入了当代中国的流变之中,产生了影响,铸进了历史。他是最早踏上大陆故土的外籍华裔学者之一,笔者早在80年代初期就听过他在复旦校园的讲学。他是一个“历史的说书人,现实的传道者”。



Copyright © 1998-2009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增添评论
欢迎您在这里发表评论,仅限于文字格式。本站编辑保留删除煽动暴力、人身攻击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评论已提交,请不久后在这里查看您的评论。


姓名(可选)


城市(可选)


Text (Required):


评论(必须)


查看所有评论.

台長: yuluoke
人氣(3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人物志 |
此分類上一篇:人权斗士曼德拉九十一岁寿辰 (史东)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