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6 16:14:21| 人氣2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学者评钱学森"两弹一星"外的更多意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11-02
有“中国航天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获得官方高度评价,本月七日将在八宝山为他举行告别仪式。与此同时,民间的一些评价则超出了“两弹一星”、“弃美回国”的范畴。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消息由《新华社》首发。


官方唁电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称号为先,接下来才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曾任职外交官的大陆知名网络作家杨恒均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多年来官方宣传钱学森政治模范的作用远超过他的科学家身份。“作为一个榜样他的确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科学家,我认为没有他的政治意义重要。作为一个美国跑回来贡献祖国的人,他的影响不是一代、两代人,一直影响到后来。别人把他可能当成政治花瓶,过年的时候去看一下你,重视知识分子、重视海外归来的。” 

钱学森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留学、工作美国二十年,在成为火箭科技领域领军人物,甚至被美军授以上校军衔等等殊荣之后,于1955年回到航天科技处于零阶段的中国大陆,率领年轻科学家研发导弹和人造卫星。

杨恒均说,缅怀钱学森不能够忽略他临终前就中国高校难以培养出科技发明创新人才,而向前往探视的国家总理温家宝谏言。杨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国家重视像钱学森这种从国外带回先进科学人才的同时,却忽视科学的精神;更将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拦阻在大门之外。

杨恒均:“这个话是很狠的,因为他在国内五十五年了,说这个教育,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人才,连他自己都不是中国培养的。钱学森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人才,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学是政治的派出机构,我们的政治体制影响大学,作为一个一直很听话的人,他终于提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中共建政后,带着海外先进技术一心回国支援祖国建设的科学家和学者众多,而钱学森是没有受到反右等政治运动影响的少数。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他比较特别,第一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专家,当时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人物;第二个他放弃了美国的工作回到中国来,而且得到了重用。很多跟他类似的专家学者回到中国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是不断的挨揍、挨斗、挨批,不是几百、几千,而是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回到中国以后,主要在反右中。这是钱学森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因为国家需要搞导弹,缺不了钱学森。” 

不过钱学森在“五八年大跃进”时,公开撰文为浮夸的粮食亩产量提供所谓科学论证,被一些学者视为他一生的败笔。杨恒均说:“确实也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他写了个文章说亩产蔬菜能达到一百六十万斤,科学家写出这个是很愚蠢的,如果这是他真心,说明他在专攻以外是很无知的;如果是政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研究物理的钱学森晚年将研究课题转移到“唯像学”和“人体科学”,论证气功、中医、特异功能等现象,在八十年代中中国盛行气功时曾为具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表示,至今印象深刻。茅于轼说:“还有个地方,他反对批判气功,我同意他的看法。(他的反对有没有起到作用?)没有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还是起了作用的。” 

钱学森在1983年到1987年间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在的 “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作过百次相关的报告、讲话结集成《人体科学与现代科学纵横谈》一书。而中国官方在他去世后的评价中,完全没有提到这方面,有分析认为与打压法轮功敏感议题、以及不符合共产主义 “唯物”主张有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Copyright © 1998-2009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增添评论
欢迎您在这里发表评论,仅限于文字格式。本站编辑保留删除煽动暴力、人身攻击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评论已提交,请不久后在这里查看您的评论。


姓名(可选)


城市(可选)


评论(必须)


匿名游客 :

早死早超生吧,也不用再违心地说假话了。

2009-11-03 07:07

查看所有评论.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