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0 20:15:30| 人氣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莫之许:极权巨轮碾压过的未成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莫之许 文章来源:莫谈国是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8/10/2009 4:24:31 AM

承继1957年反右运动而来的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给当时尚是未成年人的许多中学生带来了一生的苦难,这段历史湮灭多年,如今,在一群当事人的努力下,当年的惨痛记忆被和此后的不幸经历,连同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件材料,都被收入了一本名为《五八劫》的自由出版图书中,为共和国的痛史再添一份见证。

自60年前建政后,30年间,政治运动络绎不绝,推本溯源, 一是为巩固统治,对旧政权基础的清理,如镇反、肃反;一是为推行新政,对旧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进行清理,如退租减押、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文化领域的反武训、反胡风,反右,都是如此。然而这还不够,因为这样的运动并未能改变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家庭,因此,政治运动势必还将延续下去,一是将极权权力延伸到家庭之中,在家庭中造成缺口,打入楔子,于是,儿女揭发父亲,夫妻划清界限,概莫能外,一是要用极权的教育手段之类,抵消家庭中的反极权潜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应运而生了,后人可能惊诧,为什么政治运动要祸及未成年人,却不知道,这乃是极权主义体制巩固和有效运行必须经过的过程。

事隔50多年,通过《五八劫》一书所收录的诸多珍贵材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执政者的思维,极权体制的巩固和运行,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既有的文化和经济状况,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即在1950年代,能够升入高中的学生中,仍有相当多的出自成分不好的家庭,当中更有不少是被看作是敌对分子家庭——主要是指三代中有人被专政过——的子女,如在强调为什么要展开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讲话中,杜心源就指出:“中学生中,有杀亲之仇和直系亲属被关、管、杀、斗的,高中一般占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初中占百分之五十。。。。。。有的心怀刻骨的仇恨,表面勤学苦练,(内心)蓄意报复。”,因此,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单一,那就是要将这些家庭背景的孩子尽量排除在继续深造的行列之外,同样在这次讲话中,杜心源毫不隐晦地说:“对于这些人是首先在劳动生产中去改造呢?还是用文化武装了他们回转头来反对我们呢?”于此也可见,运动的基调早已经定下,绝大多数如此家庭背景的孩子的命运也早已经注定,只不过,既然名曰运动,也难免有些冤死鬼,本书主编王建军先生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子女,也被波及,当然,由于这一成分,其后来的命运也比其他中学生要好得多。

可见,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乃是极权体制巩固运行的必要步骤, 其所针对的是家庭关系中的自然记忆, 目的是彻底扭转旧社会长期形成的经济和文化分布下的精英再生产机制,把旧社会经济和文化优势阶层——他们已经被看作是新制度的敌人——的后代排除在精英再生产的环节之外,而把更多“根正苗红”的阶级后代培养成“又红又专”的新人。很自然的,这一逻辑一旦确立,就将继续发展,不仅会出现扩大化,还会出现庸俗化,以致到了文革中,竟然出现了“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坏蛋”这样赤裸裸的唯成分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太看重在运动中的各类人的具体表现,也不太倾向于用道德的标准去评价个体,极权体制的巩固运行,以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为后盾,一经发动,就如水银泄地,个体无从逃避,更无从反抗,古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背后是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而极权不仁,也以未成年人为刍狗,背后则是极权体制单一化的铁律。本书主要汇集了四川省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内容,在执行上与具体当政者的政治态度、秉性乃至个人政治考量或许相关,但从大历史的角度而论,作为极权体制必欲清除的家庭历史记忆,作为极权体制巩固必欲建立的新精英生产体制,其实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早已注定了的,不仅四川一省为然。

如果我们把眼光拉回到现在,那么,当初为巩固极权体制的运行而所作的努力,在今天也还保留着影响。割断历史记忆,重建精英生产体制,造就的必然是一代充满意识形态僵化和敌对意识的精英,即使在30年的所谓改革开放后,这一代精英于早年奠定的陈旧意识也很难消除,尤其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未深入到政治领域,那么,这一代精英的诸多执政行为与经济社会进程呈现出巨大反差甚至出现某种倒退和复归,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从而,“五八劫”不仅仅停留在那一个让当时中学生悲伤的年头,而正在影响着当代中国,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在今天重温《五八劫》的意义,也就在此。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