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1 23:53:00| 人氣2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马萧:杜光访谈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马萧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09-6-10 9:02:57

马萧:杜老,沉寂了二十年之后,政治改革的呼声又重新回响起来。对于当前中国的政治现状,大体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二十年,民生得到了重大改善,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国崛起"的形象呼之欲出,因此,政治上不需要进行改革(或者只需要加以"完善",即如何巩固现有体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环境破坏、资源掠夺、低人权为代价换取的,属于畸形发展和难以持续,正是由于当前政治体制的原因,造成腐败横行、道德沦丧,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极少数当权者手中,广大民众并没有得到应当享有的权利,为未来中国计,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您如何看?
杜光:我是同意后一种观点的。至于你说有些人认为"二十年来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二十年",因而"政治上不需要进行改革"。我认为这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不错,这二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二十年,却绝对不是发展最好的二十年。恰恰相反,与八十年代相比,这二十年是倒退多于前进,例如,党政机关腐败的普遍化,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假冒伪劣盛行,人性泯没,道德沦丧,执法不公,骚乱不止。这一切的总根源,在于政治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固然,这些社会危机的远因,是毛泽东时代种下的,但只有进入这二十年,才出现社会危机恶性膨胀的局面。建国六十年来,我们的社会肌体从来没有这样腐烂,这个事实,恰好说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马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当前遭遇到强烈的反弹,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杜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自八九民主运动遭到镇压之后,曾一度趋于沉寂,进入新世纪后才逐渐复苏。近一两年来,这个呼声显得更加强烈,它异乎寻常地引起了改革反对派的猛烈反弹。从去年开始,朝野掀起了一股反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狂涛,从驳斥普世价值、打压"08宪章",到连篇累牍地宣称"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批判三权分立和"轮流执政",曲解爱国主义,等等,一波又一波,形成了二十年来的第三次反改革高潮。与前两次反改革高潮不同的是,前两次是同时反对经济和政治的体制改革,而这次却集中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前面提到的一波又一波的浪涛,充斥于舆论媒体的文章、讲话、报道,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反对政治体制改革,抵制政治民主化。改革反对派的这些超常反应,说明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求,已经成为朝野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途,就要看朝野的推动改革和反对改革这两股力量的博弈和斗争了,它们之间的进退消长,将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是进入和谐社会的门槛。不改革政治体制,经济和政治两大领域就不和谐,还谈得上和谐社会吗?

马萧:任何一场政治变革都蕴含着政治力量的对比,由"党国体制"转型为"多党政治",这是一次非常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您认为,未来推动这一变革的中坚政治力量来自哪里?这种政治力量又如何与拥有七千万党员、数百万军队、警察,汇聚了中国当前最一流人才、全面垄断话语权的中国共产党相抗衡?

杜光:我不赞成把推动变革的政治力量同当政的中国共产党对立起来。从逻辑上看,这是两个不对称的概念。在民间和执政党里,都同时存在着推动变革和反对变革的政治力量。当然,这个情况在民间、特别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里,看得比较清楚,而且呼求变革的力量正在不断扩大。而在掌握政治权力的执政者中间,情况就有些模糊,仿佛是隔着磨砂玻璃看西洋景,看不清楚。有些人把执政党看成漆黑一片,铁板一块,我觉得不能这样看。应该承认,在共产党内,既有只想着升官发财的贪官污吏,也有志在改造社会的有识之士。问题在于这部分有意推动变革的力量太小,也太软弱。因为"六四"把在朝的改革派一网打尽后,官僚体制日益僵化,在这个体制内部,非常缺乏孕育生成变革力量的条件。尽管如此,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共产党内既然能够出现胡耀邦、赵紫阳那样的人物,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三十多年后的明天,四十多年后的后天,为什么就不能孕育出、产生出胡耀邦第二、赵紫阳第二呢?更何况现在有民间力量的推动,这是比当年胡赵更为有利的条件。我认为,中国社会的变革需要朝野合作,而不是党民抗衡。我们现阶段改革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不在于朝野之间、党民之间,而在于改革与反改革之间。民间的变革力量应该支持在朝的变革力量,帮助他们集聚力量,冲破反改革派的抵制、阻挠和破坏,推动他们大胆而谨慎地,逐步改革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国的社会变革,只有上下戮力同心,才能卓有成效。这种非暴力的变革方式,应该是我们当前的最佳选择。海外有些人鼓吹暴力革命,推翻共产党,这既不符合于国情、民心,也不符合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用、民众利益,可以说是变革社会的下下之策,我是不赞成这种选择的。

马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好的,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只是目前的掌权者背离了共产党的初衷,换句话说,极少数掌权者挟持了中国共产党,变成了服务于极少数人的利益党,这种观点在"左派"比较流行,在民间也很有市场,应当说,这是中国走向民主政治一个很大的阻力,您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这一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它能否在未来的民主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想,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杜光: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在未来的民主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或者,继续处在舞台的中心,取决于它是否能够革新自身、完善自身,成为一个符合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是一些怀着救国救民理想的知识分子,按照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宣布要推翻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历史的误会。经过十多年的颠仆、摸索、思考,跌倒又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民主主义的正确道路,认识到"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但在这个新民主主义的理论里,却包含着与民主主义背道而驰的因素,如: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义文化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领导,等等,这就隐伏着离开民主主义道路的潜在危险。因为这些观念性的内容没有确定的量和质的标准,却可以由有权力者随心所欲地驾驭利用。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继续完成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离开民主主义轨道,这是一个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攸关的抉择。不幸的是,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后者,在中国远不具备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硬要推行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一旦离开民主主义的道路,甚至以民主主义为敌,就只能向专制主义倒退。因为中国还没有出现可以孕育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要扫除民主主义,就必然要召唤民主主义的天敌--封建专制主义。这就是五十年代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所在。

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就其性质来说,是向民主主义的复归。但这个复归是非常不彻底的,经济上虽然已经打破了国有经济的全面垄断,但在政治上却依然深陷在专制主义的泥潭里,结果是社会危机重重,严重地削弱了共产党的威望和执政合法性。所以,共产党要重新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戴,就必须回到民主主义的道路上来。共产党应该自觉地掌握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主动权,放弃一党专政,把自己放在民主政治的浪涛里洗涤、锻炼,浴火重生,在"经过民主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经受考验,变革自身,改造自身。这是共产党的唯一出路。

马萧: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党国体制",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批判国民党鼓吹的"国情论"。而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国情不适合搞西方那一套(民主政治),一搞中国就会乱,推导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国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这一"国情"。您怎么看待"国情论"这一观点?民主政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必须具备公民意识,我主要归纳为三点:自由的精神、平等的权利意识、独立的人格尊严,实事求是的讲,中国正统的传统文化中并不包涵这些因子,您如何看待民主政治与传统文化之间可能造成的这种冲突?

杜光:"国情论"向来是抗拒变革、反对进步的一个重要借口。毫无问题,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好,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好,都应该充分考虑此时此地的"国情",结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否则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实际上,最不重视国情的,恰恰是那些高举"国情论"的统治者和他们的帮闲文痞。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要求民主、进步、宪政,蒋介石却宣传"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大搞违背国情的法西斯独裁。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情要求和平民主,国民党却撕毁和平协议,大打出手,结果把自己流放到海岛上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按照当时的国情,应当与民生养休息,恢复被内战摧残的民族元气;同时继续推进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主义革命。但毛泽东却热衷于运动,不断折腾,使社会濒临崩溃的边缘。目前那些高唱"国情论"的人,拒绝学习西方的经验,拒绝普世价值,反对宪政民主,实际上正是最脱离国情的人。因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广大民众要求肃清贪污腐败,建立和加强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此,就必须要改变一党专政的专制政体。而"国情论"恰恰是被用来作为拒绝改革政治体制的借口。所以,目前甚嚣尘上的"国情论",实际上正是违背国情的谬论。

你还提到民主政治和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我认为民主政治和传统文化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就拿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儒家来说,它同时包含着以"仁"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价值体系,和以"礼"为核心宗法伦理。在儒家思想的这两大内涵里,后者主要是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服务的,是当代应该抛弃的传统;前者则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精华甚至可以成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与民主政治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继承与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它符合于当代的"国情"和社会的需要。目前对待儒家思想有两种倾向,一是全盘肯定,甚至把它上升为宗教,成为"国教";另一种倾向是全面抹杀儒家学说,认为它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一切灾难的根源。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妥当的。

马萧:今年是89天安门事件发生二十周年,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八九年的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会沿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子走下去,正是天安门事件中断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有人认为,天安门事件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民主的绝佳机会(这一点您在《回忆20年前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一文》中提及)。

一次大的历史变革,会伴随许许多多历史性的事件的发生、推动,包括对抗、和解、冲突甚至流血,您如何看待"天安门事件"对于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进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天安门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真正地位?

杜光: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上,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的篇章。我曾经多次指出: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是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对抗与斗争的历史,民主主义革命时而掀起高潮,时而趋于低潮。由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积累深厚,影响绵远,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远弗届,有时虽然表面上看来腐朽透顶,衰败不堪,但实际上却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所以,民主主义虽然曾经多次取得胜利,但最后却都在专制主义的反扑下败下阵来。"六四"是民主主义力量对专制主义势力发起的又一次挑战,结果还是被强大的专制主义势力压制下去了。

五十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断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发展进程,从那时以后,五十多年来,有过三次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第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后不久,由"帮助党整风"而引发的大鸣大放,出现对专制主义的大批判、大讨伐,后来被"反右运动"镇压下去了。第二次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民主主义高潮里,民间的活动(以北京的"西单民主墙"为代表)和官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可惜,这个趋势很快就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扼杀了。但它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那就是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可靠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而改革开放正是民主主义向专制主义进军的一个重要形式。第三次高潮就是1989年的民主运动。同"五四"运动一样,八九民运是一场从学生启动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群众民主运动。这是在八十年代比较宽松、比较民主自由的条件下孕育起来、成长起来的民主力量的大发动、大检阅,是对专制主义势力的大声讨、大抗争,它由胡耀邦的逝世引发出来,固然有它的偶然性,但八十年代积蓄的民主力量需要一个喷发的机会,却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当时民众迫切希望肃清贪污腐化,改革政治体制,而这两大诉求又是共产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民主力量的爆发为党和政府提供了解决两大难题的强大后盾,朝野齐心一致,为深化改革、特别是开展政治体制改革,为清洗社会积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大好的条件。但是,专制权势集团却把他们的既得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为了保卫他们的统治权位和既得利益,不惜动用国家武装力量,对民主力量进行残酷的镇压。

"六四"镇压和随后的清查运动,把八十年代积累起来的民主力量,几乎一网打尽,使民主主义革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损失惨重。这当然是令人痛心的。但是,就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来说,这些挫折和牺牲绝不是没有意义的。专制主义的铜墙铁壁,不是一次两次进击就能够攻破的;每一次进击都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六四"惨案在全国人民面前,充分暴露了专制主义统治的残暴冷酷的狰狞面貌,进一步削弱了它的统治基础和执政合法性,同时也就加速了它的死亡。就这个意义来说,"六四"死难者的血没有白流。一百多年来,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前仆后继。他们都为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业绩,不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都将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光耀千秋!

杜光先生简介

杜光, 1928年出生于浙江温岭,《零八宪章》首批303名签署人之一。任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先后担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88年参与筹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任干事长,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双月刊主编。著《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为"自由化"证明》、《从人权保障看宪法的两面性》、《推进启蒙运动,发育公民社会》、《维权、新闻自由、法制》、《化解台湾危机需要新思维》等论文数十篇,致力于推进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2009年5月22日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