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8 21:59:03| 人氣3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独立作家刘晓波获汉语&#3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独立作家刘晓波获汉语贡献奖
2008-06-04
北京的独立作家刘晓波获得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颁发的2008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在颁奖辞中说,决定把本年度的当代汉语贡献奖授予刘晓波,是为了表彰他对中国的民主自由进程所做的富于洞见的建设性言说。对于这次获奖,刘晓波在北京接受本台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
“这次获奖我当然感谢他们,特别是在六四19周年前。另一方面,我觉得获奖辞对我的评价,确实从我自己的角度讲,我自己想这么长时间自己做过的这些事情、写过的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受之有愧的。”

刘晓波说,在六四19周年纪念日前夕,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选择这个时机公布他获奖的消息,也是用心良苦:
“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是跟六四有直接关系的,而且是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人。而且六四19年以来除了在监狱里,其他的时间都在民间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特别是为了使那些六四的冤魂的亡灵能够早一天得到安慰,使六四事件能够早一天得到公正的历史评价,我一直在做这些方面的事情。那么,他们在这个时候授予我这个奖,显然就像是在授奖辞所说的,六四是我的一个转折点。”

刘晓波在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民主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中非常活跃,被称为文艺理论界杀出的“黑马”。他在1989年六四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并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在颁奖辞中说,亲身参加89学运是刘晓波精英道路的转折。六四后,刘晓波经历了牢狱之灾、被监视居住、剥夺公民权等,这促成了刘晓波生命中真正深刻的、脱胎换骨的转型,是从一个学者到政论家的转型,从作家向持不同政见的中国公民的转型。对此,刘晓波表示:


“实际上,我80年代写的东西从思想观念上讲是跟六四后的观念基本是一以贯之的,只不过80年代的时候我还在体制内,还在大学当老师。身份有一个转换,就是六四后就被开除公职了,没有工作,只能靠自己的稿费生存,而真正的有很多转折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六四前更关注哲学方面、文化方面的问题,六四后更关注时政方面的、特别是中国人权状况方面的问题。他们这点是说对了,‘由一个大学老师或者是由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成了一个在大陆被封杀的一个人。’”



刘晓波说,六四后他被开除公职,这么多年来,他所有的文章都只能在海外发表,靠稿费维持生活。刘晓波说,如果说转型的话,也并非是自己要转,而是不讲理的体制逼迫他这样转的。在美国的中国信息中心的陈奎德先生曾为刘晓波的代表作《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撰写序言,他认为,刘晓波六四前后思想和风格有较大的转变:


“刘晓波在1989年之前,他当时的基本思想状况就是带有萨特、尼采印迹的刘晓波。虽然有他的叛逆性,有他的真性情,但是,对中国来说,恐怕我们更应该接受的是更加显得平实的英美自由主义这方面的东西。而恰恰刘晓波在1989年以后,在跨出监狱以后,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就像浴火凤凰一样地重生了。所以说,他这一路写来,就得心应手地写了很多很多东西,而且他80年代前后他的反差之大是非常之让人触目惊心的。”



陈奎德在为刘晓波的著作出版的序言中这样描述了刘晓波思想转型的轨迹:
“粗略地说,他的转变从西方思想资源侧重点来说,是从德法式的脉络走向英美式的脉络;在思想倾向上是从感性的浪漫主义走向理性的经验主义;在学术取向上是从审美的判断走向伦理的判断;在超验性的思想上是从尼采走向了基督;在为人和为文的姿态上是从狂傲走向了谦卑。”

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认为,刘晓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度关照、对转型方向的逻辑推演和预期,在学术表达与现代传媒性表达之间左右逢源而不失平衡的文字,是21世纪汉语思想可以超越“精英”思维而存续的明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台長: yuluoke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自由民主人士 |
此分類下一篇:异人义士陈兄云飞其人
此分類上一篇:北明特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