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0 22:20:24| 人氣6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歐啟動後疫情時代高級別會晤機制※ +※歐洲需要在亞洲和美國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歐啟動後疫情時代高級別會晤機制※ 

       政治 - 作者: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 2020年06月10日20:45

中歐在香港和其他一些問題上的分歧並沒有阻止雙方在加強戰略夥伴關係方面繼續前行。這是6月9日中歐以視頻形式舉行的第十輪高級別戰略對話的主要成果。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與中國國務委員、外長王毅的對話是“開放和坦誠”的。他說,雙方同意建設性地工作並表現出靈活性,以便就“2025年前議事日程”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達成一致。

博雷利表示,有關中國與歐盟合作的文件的工作可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昂參加的峰會上完成。這次會晤定於六月底舉行。會議的籌備工作是日前舉行的戰略對話的目的之一。

雙方確認將在先前商定的期限內推動完成新投資協議的工作。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今年通過該文件的可能性表現出了謹慎樂觀的態度。

他說:“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將致力於解決雙邊關係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有關投資協議的問題。按照中國特有的外交禮儀,對它來說重要的是,中國國家主席和27個歐盟國家元首能剛好在參加萊比錫峰會時簽署這樣的全球性協議。有10月至11月兩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如果不出現第二或第三波疫情,那麼就有可能召開這樣的峰會。至少德方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王毅在三個小時的對話時強調,中歐之間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對話證實了這一點。中國外長呼籲在後疫情時代推動雙邊關係發展,推進高層交往,共同推動復工復產,維護供應鏈穩定。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歐洲是現實主義者。 

他在回答中歐之間的分歧能對雙邊戰略合作產生怎樣的嚴重影響時說:“我認為,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當然,由於中歐間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分歧,特別是涉及香港、新疆、西藏等問題方面,因此有些影響恐怕難以避免。但是總體來看,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是當今世界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時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那麼歐洲若想今後發展良好的經貿關係,繼續施加影響力,這些都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大環境下歐洲仍然與中國舉行了戰略對話,正說明歐洲是現實主義者。 ” 

雙方不僅聽了,而且也確實聽到了對方的立場。博雷利同王毅一同走出視頻會議,力爭維護他所說的對中國的“現實主義”立場,美國《政治》(The Politico)網站的文章寫道。文章註意到了這位歐洲外交官關於中國可能是歐盟的體制性競爭對手但不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表態。

博雷利表示:“在對話期間,中國證實它想存在於全球,發揮全球性作用,但他沒有軍事野心。中國不想利用趁機參加軍事衝突。”

歐盟的這一聲明表明,歐洲國家和美國以及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內的中國的一些鄰國在對中國政策的評估上存在分歧。這些國家擔心中國似乎不斷在增強從喜馬拉雅山到南海的軍事力量。

王毅表示希望通過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邊機制擴大與歐盟的合作。博雷利則強調,歐盟與中國有很多共同點,例如,一直支持伊核協議,而美國於2018年退出了該協議。

在能加強中歐合作的重要因素中,楊勉專家指出了中國市場對歐洲合作夥伴的重要性。

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歐無論在商業貿易、科技還是產業等各方面都是彼此重要的合作夥伴。疫情所帶來的衝擊更使得中歐需要加強合作,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期間中方也向歐洲國家提供了物資援助。而且疫情沉重打擊了各國的經濟,在大部分經濟活動長期被迫停止後,當下大家也都面臨著復甦經濟的問題。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市場,歐洲是不可能忽視的。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越來越不靠譜,不僅打壓中國,對自己的盟國也毫不手軟。那麼在這一情況下歐洲也必須要考慮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雖然不至於與中國聯合反美,但是至少會讓歐洲逐漸向中國靠攏,不完全跟隨美國。”

楊勉專家表示,美國政策的不可靠性、與歐洲夥伴關係缺乏靈活性將能推動中歐關係與合作的發展。 

楊勉說:“實際上美國與歐洲的關係非常緊密,這種關係建立在價值觀、社會制度和經濟聯繫上,可以說基礎比較牢靠。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特朗普任期內,美國的政策無疑會推動歐洲與中國加強合作。只是美歐作為盟友這一根本事實沒有改變,因此若是美國總統換人,改變對歐洲的政策,那麼在盟友的基礎上美歐關係可能又會重新加強。所以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目前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只能說特朗普任期內的對華和對歐政策將推動中歐關係和合作的發展。”

在對待中美對抗上,歐洲謹慎而務實,《環球時報》在評論雙方此次戰略對話時寫道。該報認為,對話為中歐峰會的舉行以及新投資協議的簽署鋪平了道路。

                    ※歐洲需要在亞洲和美國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經濟-作者: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2020年05月26日21:54 

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正在減弱,亞洲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它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並贏得人們的尊重。5月25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博雷利·豐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在柏林舉行的德國大使年會上發表講話時做出此番評論。講話轉播自布魯塞爾歐洲委員會總部。 

選擇德國作為表達歐洲對全球變化反應的平台不足為奇。6月德國將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 7月將領導歐盟理事會。何塞·博雷利就此指出,德國上一次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是在2007年,曾幫助歐洲在歐盟改革上找到政治妥協,即用《里斯本條約》取代了尚未生效的《歐盟憲法》。何塞·博雷利強調,布魯塞爾希望德國領導歐洲度過當前危機,以確保歐洲在危機過後更加強大。 

他尤其對計劃於今年秋天在萊比錫舉行的中歐峰會寄予厚望。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希望依靠中德關係的獨特性來建立未來歐中關係。  他認為,歐中雙邊關係應建立在信任、透明和互惠的基礎之上。雖然今天的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但是仍有機會。這位歐洲政治家指出,歐洲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需要集體紀律。

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正在減弱,亞洲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它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並贏得人們的尊重。5月25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博雷利·豐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在柏林舉行的德國大使年會上發表講話時做出此番評論。

這位歐盟首席外交官在講話提出了歐盟對華關係的一個走向。博雷利承認“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領導者的世界中”。他指出,當前的這場流行病是幾十年來第一次美國沒有發揮領導作用的嚴重危機。他同時表示,中國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它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並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法國研究中心主任尤里·魯賓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根本不可能不承認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日益增長的作用。這很明顯。因此歐洲外交事務負責人不過是指出了這個公認的事實” 

中國在世界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進一步支持了分析家們的預測,即21世紀是亞洲世紀,它將取代20世紀,即美國世紀。何塞·博雷利將大流行病稱為這種過渡過程中的轉折點。但他承認,“我們到處都可看到競爭加劇,特別是中美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面臨選擇一方或另一方的壓力越來越大。博雷利強調,歐盟應該遵循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避免成為一方或另一方的工具。 

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何塞•博雷利·豐特列斯指出了歐盟未來選邊站隊時可能考慮的優先方向。

週戎專家說:“需要強調的是,豐特列斯並不支持美國,沒有根據中美貿易戰或政治對立而選邊站隊。他的想法代表了歐洲國家的普遍心態,希望中國能夠更加透明,歐洲國家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班列問題上獲益更多。豐特列斯認為整個亞洲正在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的重心。依據就是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四國的GDP總和已經超過美國,而美國的GDP又超過了歐洲,因此在世界經濟體三大板塊中亞洲的分量已經開始凸顯。這側面表明豐特列斯對亞洲的重視程度與以往不同,整個歐洲都正在關注亞洲的崛起,同時也有一些擔憂。而且在中、日、印、韓四國中,中國的GDP又超越了其他三國總和,因此歐洲更加擔心中國異軍突起。他們並不害怕亞洲的崛起,只是希望崛起的是那些與歐洲價值觀相似的亞洲國家,所以在心態上歐洲國家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另外,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尤其是中歐班列方面,屬於受益者。因此他們也會考慮若是對中國打壓過大,歐洲自己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博雷利認為,歐盟需要建立更可靠的對華戰略,為此需要改善歐洲與亞洲其他“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加大對印度、日本、韓國等國的投入。

週戎專家認為,布魯塞爾在製定其亞洲戰略時將更注重差異化方法。

週戎說:“當前歐洲國家將亞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另一部分則是他們認同的民主國家日本、韓國和印度。因此歐洲一方面要拉攏日韓印,另一方面也要對中國採取更強有力的施壓戰略。我想這就是豐特列斯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歐洲政治家的心態。他甚至認為中國對歐洲的策略是逐個擊破,通過雙邊抗疫對話或者外交,逐漸分化歐洲,使歐洲對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立場。” 

尤里·魯賓斯基專家預測,在亞洲和美國之間,主要是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歐洲人的選擇將是漫長而痛苦的。

他說:“美國要求歐洲人在對華關係上與美國人保持一致。考慮到英國退歐,歐盟是否準備好在這場對抗中與美國站在一邊?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布魯塞爾和歐盟主要大國— —法國和德國——似乎在對華關係上尋找與美國人的共同語言,但並沒有完全自動犧牲他們在發展對華關係上的所有利益。這種興趣是巨大的,考慮到中國在歐洲的存在以及中國市場中歐洲份額的增長。總的來說,對於歐盟來說,這種選擇將是相當困難而痛苦的。我個人看不到絕對的選邊站——或站在美國一邊,或站在中國一邊,因為這樣一來,歐洲人實際上必須承認自己是美國的附庸。這種選擇並不符合整個國際舞台上的力量對比。尤其是由於中國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歐盟也承認這一點。”

在表示對中國崛起敬意的同時,這位歐洲外交事務負責人指出,中國的政策在歐洲人中引起許多疑問和恐懼。他提醒道,現在人們喜歡談論正在接近修昔底德陷阱,並表示希望事實並非如此。博雷利的此番表態似乎是歐盟對與中國建立平等和公正關係的建設性態度的正確表述。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