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21 07:09:03| 人氣1,1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拉伯之冬 一 敘利亞內戰】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土耳其邊境的利亞難民營。利亞內戰導致大量難民逃往國外。

                      【阿拉伯之冬】

“阿拉伯之冬”是在“阿拉伯之春”抗議活動後的阿拉伯世界,發生的各種大規模的暴力和動盪,主要包括:

<一>利亞內戰

<二>伊斯蘭國崛起及伊拉克內戰

<三>埃及危機和西奈半島動亂

<四>葉門動盪,後導致葉門內戰 (2015年至今)

<五>利比亞內戰 (2014年至今)

<六>利亞內戰對黎巴嫩的影響

對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影響包括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歐美等地策動或煽動恐怖襲擊、歐洲移民危機等。

復旦大學中國究院院長張維20116月與法蘭西斯·福山(他相信,阿拉伯之春可能蔓延到中國)的辯論中,首次預言阿拉伯之冬。張維說:一半的年輕人沒有就業,不造反行?而且我自己對中東的瞭解使我得出這樣的結論,西方千萬不要太高興,這會給美國的利益會帶來很多的問題。現在叫中東的春天,我看不久就要變成中東的冬天。

 

                        【<一>利亞內戰】

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利亞政府與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126日開始並於3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並導致國內外多股勢力介入。

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的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利亞政府軍及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在內的戰爭罪行。

利亞反對派的代表性政治組織為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和利亞臨時政府,利亞反對派的主要武裝組織自由利亞軍。阿拉伯聯盟和海灣組織以及57國伊斯蘭世界組織相繼開除阿薩德政權成員資格,並承認利亞反對派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色彩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爾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利亞崛起。據201312月報導,相信有多達1,000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利亞政府,讓利亞內戰成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後更演變美俄直接參與利亞的軍事行動。俄軍從2015930日開始向利亞反政府武裝展開空襲。美國方面則於20149月宣佈空襲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並多次轟炸利亞政府軍事設施,但事後以誤炸或直接否認來搪塞。20174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擊行動)和2018414日美國等國家則直接宣佈並攻擊利亞政府軍事設施。

利亞政府軍雖然幾度遭到西方國家短暫轟炸,但在俄羅斯和伊朗支持下,逐漸穩住陣,掌握戰局主動權,控制地區面積不斷擴大。從2017年開始利亞政府軍先後收復阿勒頗省、哈馬省、霍姆斯省、德拉省等大量原利亞反對派控制區域,並擊潰伊斯蘭國收復大片利亞東部領土。

~∴~∴~∴~∴~∴~∴~∴~∴~∴~∴~∴~∴~∴~∴~

利亞

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伊拉克成功奪權後,同年38日復興黨也很快通過軍事政變掌握了利亞的政權。儘管國內的權力發生了改變,但是復興黨通過“1966年行動“1970利亞校正革命,使該党成為敘利亞唯一的執政黨,利亞議會裏不存在多黨選

1970年時任國防部長的哈菲茲·阿薩德通過軍事政變上臺,此後直到2000年去世他統治的這30年裏,他一直禁止任何反對黨(後來有許多新建的黨派被當局宣佈是非法組織)或非執政黨候選人參與任何選活動。哈菲茲死後,由於他的遺願,其未到法定總統年齡的兒子巴沙爾·阿薩德通過修改憲法繼任總統,巴沙爾本身是個醫師,會講英語和法語,並有一位英國出生的妻子(阿斯瑪·阿薩德),20001月有過一次關於政治和社會方面重要改革內容的大馬士革之春的辯論,他被人認具有迫切的改革願望。

利亞自從1962年就一直處於緊急狀態法的管理之下,這項法令禁止群眾集會和組織運動;當局也有權盤問任何人,並監督私人通訊和審媒體。因此該法導致利亞公民大部分的憲法權利事實上的缺失。利亞政府以與以色列交戰來緊急狀態法的實施進行辯護。

1976年開始的伊斯蘭勢力叛亂持續了六年,19822月發生在西部城市哈馬的哈馬大屠殺成這些事件的一個高潮:哈菲茲·阿薩德將叛亂歸因於是哈馬的穆斯林兄弟會發動的,對哈馬的遜尼派穆斯林實施了焦土政策,派出軍事力量進行了壓,導致一萬多人到3.8萬人被殺。

2004年東北城市卡米什利的庫爾德人發動了反政府的暴亂。暴亂開始於一場混亂的足球賽,當時一些人揮舞著庫爾德旗幟,後來比賽演變一場政治衝突。此後數月,利亞員警與當地的庫爾德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對峙和衝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有人宣稱死亡數字是100人。

巴沙爾·阿薩德家族屬於阿拉維派徒(伊斯蘭什葉派的支派)。阿拉維派僅占利亞總人口約6%12%。不過阿拉維派人士控制著該國的安全部隊,利亞政府也一直完全依靠著阿拉維派控制的軍隊來打擊反政府的人:巴沙爾的弟弟馬赫爾·阿薩德領導著該國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和第四裝甲部隊,巴沙爾的姐夫亞瑟夫·沙烏卡特(巴沙爾的姐姐布舒拉·阿薩德的丈夫)是軍隊的副總參謀長。這使得遜尼派民眾對此生了深深的怨恨。作該國少數種族的庫爾德人也對此生了許多抱怨和抗議事件。

此外,嚴重的貪腐現象和失業問題,也是利亞民眾不滿政府的主要原因。有關究資料顯示:2002利亞1524歲之間的年人的失業占全國總失業人口的77%2005年年人占本國人口的25.4%,年人的失業率(25%)是成人失業率(4%)的6倍,雖然中東國家年人的失業率普遍比較高,不過中東國家年人的失業率平均只是成人失業率的3.3倍,全球平均數字是3.5倍。

利亞人權

利亞的人權狀況一直都廣泛被一些世界性組織所批評。緊急狀態法賦予該國安全部隊以極大的逮捕和監禁的權力;由於該國實行一黨制,所以不存在自由選;當局也曾經騷擾和關押著一些批評政府的人士;言論表達、集會和結社等公民憲法權利的活動一直被政府所嚴格控制;婦女和少數種族可能也面臨歧視性待遇。根據2010年人權觀察發佈的報告,總統阿薩德自上任以來在過去十年所做的改善本國人權狀況的做法是失敗的,同時該組織聲稱利亞的人權狀況是世界上非常惡劣的其中一個。

沙比哈

沙比哈(意思是魔鬼)被認是巴沙爾的一個堂兄弟Numeer Al Asadis所成立的幫派犯罪組織,他們身穿平民服裝但是卻經常帶大量武器裝備。成員據說超過3,000人,主要由來自於阿拉維派的年輕人組成,據說其中也有一些安全部隊士兵(身著平民服裝)。但是該組織並不受利亞官方承認。一名裔美籍活躍人士稱該組織的成員巴沙爾·阿薩德的民間雇傭兵

經濟及金融制裁

2004年起,美國通過《利亞責任法案》對利亞採取經濟制裁措施,大部分含超過10%美國製造的品被禁止出口至利亞。此外,利亞多個個人和實體也遭美國金融制裁,包括利亞商業銀行(利亞最大的銀行)。制裁的理由包括資助恐怖組織、擴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伊拉克扮演搗亂角色、洗黑錢等等。不過,根據維琪解密所公佈的美國外交機密檔顯示,利亞在該區域內的反恐努力方面比美國效率更高。

政府允許該國廣播電臺播放西方流行音樂,但是如維琪百科、YoutubeFacebook和亞馬遜等一些國際知名網站一直被該國政府所封鎖。到了201111日,該國公民也被允許到這些網站流覽並註冊。不過須注意的是,2007年該國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登記所有在論壇上發言的用戶的實個人資訊。

2011131,《華爾街日報》採訪了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他表示現在是時候開始改革了;對於發生在突尼斯、埃及和葉門等國的運動的看法時,他說中東已經到了一個新時代,阿拉伯統治者需要做更多改變以適應民眾不斷崛起的政治訴求和經濟需要。巴沙爾曾表態利亞不會受到埃及示威運動的影響。巴沙爾的顧問Bouthaina Shaaban指責遜尼派士們煽動了遜尼派民眾的叛亂。

示威與--2011

2011315在首都大馬士革發生了大型的示威活動,抗議者要求民主改革和釋放政治犯。政府對抗議者開火,並且有多人被羈押。此次抗議活動是由一群孩童在月初被政府逮捕所引起,他們在德拉的牆上留下人民希望政權倒臺塗鴉。在壓之後,318日的星期五(尊嚴星期五)全國各地爆發更大規模的示威活動。20日,示威者燒了一棟復興黨黨部和其他建築物。隨後的衝突造成7名員警和15名抗議者喪生。十天后的一次講話中,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譴責外國陰謀,指控以色列抗議活動宣傳。

示威活動在全國蔓延,41日的星期五(烈士星期五)有超過25萬人參加,48日的星期五(反抗星期五)抗議活動同時出現在十大城市,422日的星期五(偉大星期五)有二十座城市發生抗議活動。在47日前,抗議者的訴求主要是民主改革,釋放政治犯,更多的自由,廢除緊急狀態法,終結貪腐。但48日之後,示威口號的重點逐漸轉成推翻阿薩德政府。425日,利亞軍隊開始在相關城市進行大規模的壓,使用了坦克、步兵戰車和炮兵,導致數百名平民死亡。至5月底,共有1,000名平民、150名士兵和員警被打死,數千人被拘留;被捕者當中有很多學生、自由派人士和人權宣導者。

明顯對抗政府的武裝起事開始於伊德利蔔省,靠近土耳其的邊境城市吉斯爾舒古爾,64日安全部隊對葬禮遊行隊伍開槍後,哀悼者放火焚燒建築物,造成8名安全人員死亡,並且佔領一間警察局,奪取武器。隨後的日子,暴力持續升級。有未經證實的報導稱基斯爾(Jisr)的安全部隊有一部分叛變,之後秘密員警和情報人員處決拒對平民開槍的士兵。後來,更多的利亞示威者拿起武器,也有更多的士兵投靠保護示威者。

衝突中,政府和民眾雙方都以宣傳來鞏固他們的論述,並詆對方。至20117月底,約有1,600名平民和500名安全部隊被殺害,13,000人遭逮捕。2011729日,7名起事的利亞軍官成立利亞自由軍,成員包括前利亞武裝部隊的軍官和士兵,目標聯合反對力量推翻政權(阿薩德政府)731日,被稱齋月大屠殺(Ramadan Massacre的全國性壓造成至少142人死亡及數百人受傷。823日,反政府的組織聯合組成利亞全國委員會。總部設在土耳其,試圖組織反對運動。然而,這個包括自由軍等各個政治團體的聯盟並不是很穩定,流亡人士、草根組織者和武裝分子因意識形態、種族和宗派線分隔成許多派別。整個8月,利亞部隊突襲各大主要城市和邊境,並繼續壓抗議活動。8月底的開齋節慶典被禁止後,安全部隊對示威者聚集的霍姆斯、德拉、大馬士革郊區發動攻擊。

20119月,利亞反政府武裝組織在各地積極開展叛亂活動。自由利亞軍和政府軍之間主要的衝突發生在拉斯坦。從927日至101日,政府軍在坦克和直升機的支援下,對霍姆斯省的拉斯坦發動大規模攻勢,以驅除叛軍。2011年的拉斯坦戰役是那時政府軍與自由軍最激烈與最長的戰。一個星期後,自由軍被迫從拉斯坦撤退。避政府圍剿,自由軍的領導人上校裏亞德·阿薩德撤退到土耳其。許多武裝分子逃到了附近的城市霍姆斯。

10月,雙方交戰一直持續。自由軍則開始受到土耳其的積極援助,可以在土國南部哈塔伊省靠近邊境的地區指揮和組織司令部。自由軍利用土邊境安全區和補給線,對利亞北部發動攻擊。有叛逃者指出,2011利亞政府有意地釋放關押的伊斯蘭武裝分子,並他們提供武器,了使自己在國際社會中是沒那壞的選擇。

2012

20125月發生胡拉大屠殺後,停火破裂,自由利亞軍開始在全國攻擊政府軍。2012612日,聯合國首次正式表示利亞已陷入內戰。利亞最大兩個城市大馬士革和阿勒頗也被捲入武裝衝突中。201210月的停火失敗後,反政府軍在各條戰線繼續進攻。

2013

2013111,包括努斯拉陣線在內的伊斯蘭主義團體攻佔在伊德利蔔省的塔夫塔納茲空軍基地。20133月,拉卡省首府拉卡被反對派部隊攻佔,成第一個落入反對派控制的省會。同月反對派發起“2013年德拉省戰役20134月,政府軍和主党部隊發起古賽爾戰役。

201384,反對派在拉塔基亞省發起攻勢,最終被政府軍擊退。86日,反對派經過長期圍攻後終於攻佔在阿勒頗省的梅納戈空軍基地。2013821日,大馬士革市郊的反對派控制區遭到化學武器侵襲,造成大量死傷。反對派與巴沙爾政府互指事件是對方所。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考慮向利亞政府發起軍事攻擊,在俄羅斯政府及美國民意反對動武的形勢下,美國政府接受俄羅斯提出的銷毀敘政府所有化學武器的方案。2013918日,恐怖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從自由軍手上奪取鄰近北部邊境的阿紮茲,此後伊斯蘭國與溫和反對派武裝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10月初,雙方在阿紮茲再次爆發衝突。

2014

20142月,反對派佔領利亞哈馬省莫克,雙方開始進行交戰。不久,反對派亦于德拉省展開攻勢,即使政府軍攻佔庫奈特拉省南部二個地區,不過反對派武裝仍是佔領了Gharaz地區之監獄以及糧倉。同月9日,反對派武裝襲擊並佔領哈馬省的阿拉維派村莊瑪恩,造成2162人遭殺害。226日,政府軍與主党部隊在奧太巴伏擊戰打死超過170名反對派武裝分子。

2014227,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宣佈,在拉卡省的所有基督徒必需向其納吉茲亞稅或改信伊斯蘭,違命者處死。2014320日,政府軍發動霍森村戰,目標是切斷反對派武裝與黎巴嫩之間的人員和武器補給線。在當天下午,政府軍攻佔了城堡。之後,政府軍宣稱完全控制了霍姆斯省西部。329日,伊斯蘭國攻佔原由努斯拉陣線控制的哈塞克省小馬卡達。

20145月,政府軍收復霍姆斯市內被反對派控制的城區,不過市郊的瓦爾社區仍被反對派控制。20148月,伊斯蘭國攻佔政府軍位於拉卡省的塔布卡空軍基地,徹底控制拉卡省,雙方合計有數以百計的士兵在戰中陣亡。20149月,以美國首的多國聯軍開始空襲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和努斯拉陣線目標。2014117日,德拉的利亞政府軍發現了約旦當局移交給努斯拉陣線的武器倉庫。因許多運送輕武器的箱子上面有約旦的字樣,還有一些由沙特購買並運送的乙茶(興奮劑)。

2015

20151月,自由利亞軍與庫爾德族聯軍宣佈收復重科巴尼。同月24日,反對派發動第四次德拉省戰役,成功奪取政府軍於德拉省艾夏赫瑪斯金(Al-Shaykh Maskin)的營地,意圖借此確保德拉省至大馬士革高速公路的控制權,以及自身在德拉省的各個據點。

隨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卡塔爾加援助利亞反政府武裝後,政府軍在多條戰線節節敗退。2015328日,努斯拉陣線佔領了伊德利蔔。521日,伊斯蘭國攻佔巴爾米拉。7月,利亞總統巴沙爾承認政府軍兵力不足,被迫棄守部分地區以集中兵力保衛更重要的地區。85日,伊斯蘭國攻佔蓋爾亞廷。

2015930,在獲得俄羅斯國會上議院授權後,俄羅斯空軍開始空襲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利亞反政府武裝。20151124日,一架從利亞起飛的俄羅斯空軍蘇-24M轟炸機在土耳其利亞邊境被土耳其空軍F-16機擊落,兩名機師一死一獲救。此次事件導致俄羅斯與土耳其雙方關係大幅惡化,直至2016年中才開始改善。

2016

20162月,政府軍在俄軍空襲支援下對佔據阿勒頗的反政府軍遂漸形成包圍;與此同時,土耳其與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有意向利亞派出地面部隊打擊伊斯蘭國,只待以美國首的多國聯盟同意。20162月,在其他反對派武裝被俄聯軍重創之際,庫爾德族的人民保衛軍乘機佔領一些被其他反對派放棄的據點,土耳其要求人民保衛軍停止在西北部擴展地盤,並多次炮轟人民保衛軍在利亞境內的據點。俄羅斯反對土耳其與其盟友出動地面部隊進入利亞,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警告此有可能觸發新的世界大戰。

2016年初,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一項由美國和俄羅斯草擬的臨時停火決議案,停火對象不包括被多國定恐怖組織的伊斯蘭國和努斯拉陣線。利亞政府與大約100個反政府武裝團體同意遵守該項停火決議,停火於大馬士革時間20162270時開始生效。20163月,政府軍在俄空軍支援下從伊斯蘭國手上收復古城巴爾米拉。脆弱的停火至2016年中已逐漸瓦解。20167月,政府軍成功包圍反對派控制的阿勒頗市東部。同月恐怖組織努斯拉陣線了改善外界印象,宣佈脫離基地組織並改名征服沙姆陣線8月初反對派勉打破政府軍對阿勒頗市東部的包圍,不過到9月初政府軍再次成功合圍。

20168月,庫爾德族主導的利亞民主力量從伊斯蘭國手上奪取北部城曼比季後,土耳其了阻止庫族把利亞東北部的控制區與西北部阿夫林州飛地連成一片,發起幼發拉底之盾行動,出兵協助自由利亞軍奪取伊斯蘭國在土邊境以南的控制區,阻止庫爾德人勢力繼續壯大。912日,美俄兩國達成的新臨時停火協議開始生效。917日,美國領導的聯軍空襲在代爾祖爾對抗伊斯蘭國的政府軍,造成至少83政府軍人員喪生,另有120人受傷。美國在事後表示是誤炸,但俄兩國則懷疑聯軍是蓄意攻擊。919日停火屆滿後,政府軍在阿勒頗發起新一輪攻勢。由於阿勒頗的反對派部隊在俄聯軍的空襲下傷亡慘重,美國政府要求俄羅斯停止空襲,並以考慮讓反對派部隊擁有防空導彈向俄羅斯施壓。另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如果利亞內戰持續,俄羅斯的城市等目標將有可能遭到利亞極端分子攻擊,其言論被俄方批評威嚇俄羅斯和鼓動恐怖分子攻擊俄羅斯。

201610月,俄羅斯副國防部長阿納托利·安東諾夫宣稱從2016227日至91日期間,利亞境內約有35,000名恐怖分子被消滅。1014日克里姆林宮宣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了一項關於俄羅斯空軍無限期使用利亞赫梅敏(Hmeimim)軍用機場的協議。俄兩國於2015826日簽署了該項協定。201611月,包括自由利亞軍屬下團體在內的利亞反對派與土耳其軍隊聯合發起巴卜之戰。

12是戰局大量變化的一個月,在俄羅斯空中力量和航母及若乾親俄國家幕後資源支援之下,利亞總統阿薩德的政府軍獲得大量戰果,且先解決歐美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再攻擊IS的戰略意圖明顯,該月政府軍收復阿勒頗市東部反對派控制區的大部分,迫使反對派接受外交斡旋,同意完全撤出阿勒頗市。至此基本上政府軍收復了所有大城市,總統阿薩德並在電視訪問指出歐美在攻城決戰過程中一直出的停火建議和人道主義原則,本質是一種干擾來包庇恐怖子,沒有所謂反對派和IS的差別,他們都是恐怖子必須全部消滅。同月伊斯蘭國再次攻佔巴爾米拉。

2017

20171月,伊斯蘭國在代爾祖爾省首府代爾祖爾的戰事取得突破,倚賴空運補給的政府軍控制區被分割成不相連的兩部分。同月政府軍發動東阿勒頗攻勢,成功從伊斯蘭國手上收復幼發拉底河以西大量領土。2017128日,征服沙姆陣線與其他一些反政府武裝團體合沙姆解放組織

201732政府軍再度收復巴爾米拉。2017329日,土耳其宣佈幼發拉底之盾行動成功完結。201744日,利亞伊德利蔔省的沙姆解放組織控制城汗謝洪遭受猛烈的空襲後,大量平民化學中毒。伊德利卜省衛生局表示,被釋放的毒氣疑似沙林,至少造成58人死亡,逾300人受傷。201746日,美軍向利亞霍姆斯附近機場發射了59枚戰斧巡航導彈,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此次攻擊的機場正是汗謝洪化武襲擊中戰機起飛的機場,並號召其他國家一起抵制巴沙爾的政權。

20175月,政府軍發動利亞沙漠攻勢,並于6月重新控制小部分與伊拉克接壤邊境。59日,美國宣佈加援助利亞民主力量中的庫爾德族武裝,引起土耳其不滿。20176月,利亞民主力量發起拉卡攻勢的最後階段行動,攻入伊斯蘭國首都拉卡。

聯合國難民署於2017630日表示2017年上半年有44萬多國內流離失所者重返家園,此外自2015年以來已有約26萬難民從國外自願返回利亞。難民自願返回的地區主要是阿勒頗、哈馬、霍姆斯和大馬士革等由利亞政府控制的地區。20177月,政府軍發起利亞中部戰役。20179月,政府軍解除歷時超過3年的代爾祖爾之圍。

20171017利亞民主力量完全攻佔拉卡。同月利亞西北部戰役開始。 201711月,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在伊德利蔔省成立利亞救國政府。2017127日,俄羅斯國防部宣稱俄聯軍在5日內消滅550名武裝分子,成功解放伊斯蘭國在利亞最後剩下的居民點。

2018

2018120,土耳其宣佈進攻阿夫林州的利亞庫爾德族人民保護部隊。同日利亞政府軍從反對派手上收復位於伊德利蔔省東部的阿布杜胡爾空軍基地。

20182月,利亞西北部戰役結束。218日起,俄聯軍開始猛烈轟擊反對派控制的東古塔。318日,土耳其軍與親土耳其武裝分子攻佔阿夫林市中心。47日,大馬士革東部的杜馬發生化武襲擊事件;414日特朗普政府確信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美國、英國、法國出於懲罰阿薩德政府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平民,開始對利亞三座化學武器設施實施攻擊。俄羅斯與利亞則聲稱化武襲擊是歐美自導自演的事件。415日,利亞政府軍控制東古塔地區。

416戰斧導彈襲擊過後,美國宣稱擊所有想打的目標,俄方則稱供應給利亞的雷達與S-200防空系統擊落數十枚來襲導彈,各自宣稱勝利。方則公佈總統正常上班街頭反美遊行照常行畫面,並表示美國空襲不痛不癢沒死半個人,只有六平民受傷。中國大陸央視專題報導則分析,此次攻擊更像是一場大國間協調好的面子工程以讓美國有臺階下,其攻擊前大量喊話讓敵方有準備,不符合軍事規律,前一天還經由法國媒體將攻擊目標間接透露出來,導致所炸機庫沒有飛機、彈藥庫沒有彈藥,都已經先撤走。俄羅斯與伊朗消息面都有軍事將領表示,若再有西方攻擊將提供最先進武器支援利亞,同時將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全部作反擊目標,同日俄羅斯在聯合國發言表示西方未獲安理會授權的動武,違反國際法等同於侵略行動。

521利亞政府軍完成了對反對派在大馬士革南郊最後據點哈傑爾艾斯沃德剿行動。這也意味著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及周邊地區自2011利亞內戰爆發以來首次完全被利亞政府軍控制。

2018712政府軍收復德拉省首府德拉的反對派控制區。利亞反對派主要據點僅剩伊德利蔔省。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11 21日說,美軍將在毗鄰土耳其的利亞北部邊境設立觀察哨,與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的土耳其分享反恐情報,助力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恐怖分子。

美國在利亞留有大約2000名士兵,他們中的大部分駐紮在該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美國總統特朗普認,伊斯蘭國已經被擊敗,且不再尋求推翻利亞總統阿薩德政權,加上之前特朗普曾對在利亞的軍事行動表示耗費巨大1219日,特朗普宣佈從利亞撤出所有美國軍隊。利亞庫族武裝在美國宣佈撤軍後,面對土耳其再次入侵的威脅,只好向利亞政府求援。1228日,政府軍進駐曼比季週邊地區。

2019

201929利亞民主力量開始進攻伊斯蘭國在最後據點巴古茲。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戰機配合利亞民主力量對巴古茲進行轟炸,但卻遭到利亞媒體指責使用白磷彈,美國矢口否認。2019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美軍繼續於利亞和土耳其交界處及南部和伊拉克、約旦交界的坦夫地區各保留一支約200人總數達400人的小規模維和部隊。特朗普表示,這並不代表他改變了撤軍決定,留下的美軍只占美在駐軍很小一部分。2019321日,利亞民主力量完全控制巴古茲

~∴~∴~∴~∴~∴~∴~∴~∴~∴~∴~∴~∴~∴~∴~ 

交戰方:

<1>政府方

(1)利亞政府

(2)親政府民兵

(3)伊朗和俄羅斯

<2>反對派

利亞全國委員會曾是最大的反對派組織,後來其地位被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取代。

(1)自由利亞軍

自由利亞軍,也譯作利亞自由軍2011729日通過一個發佈在YouTube上的影片宣告成立,由脫離政府軍的變節官兵組成。原利亞空軍上校裏亞德·阿薩德擔任自由軍總司令,最初只有1,000多名成員,截止20123月已有70,000名成員,20136月有120,000成員(不含後來分出去的伊斯蘭軍),是主要的反對派軍事武裝之一。

有意見認自由利亞軍到2014年已名存實亡,無法約束屬下各大小武裝團體,只不過其溫和反對派武裝形象仍有宣傳價,所以仍有不少武裝分子打著自由利亞軍旗號以提高自身的正當性和方便取得西方國家支援。

(2)利亞全國委員會

利亞全國委員會是一個利亞反對派團體組成的聯盟,於20119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正式成立,初期共有235名反對派代表。該組織對媒體表示:委員會將代表利亞全體人民;他們將堅持定的政治路線,適時成立代表利亞人民的臨時政府。委員會認為敘利亞革命將分成政權更迭、過渡時期和未來政治道路3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大約需要6個月的時間。SNC與自由利亞軍之間有聯繫。

20121031,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批評利亞全國委員會不是由正在戰場上的人組成,無法代表利亞反對派。201211月委員會同意與其他幾個反對派團體組成利亞全國聯盟。SNC利亞全國聯盟的60席代表中佔有22席。

(3)利亞全國聯盟

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於20121111日在卡塔爾多哈成立,是內戰中所有反對派組建的聯盟,包括自由全國變革運動伊斯蘭祖國運動解放和發展集團土庫曼斯坦全國集團庫爾德新生活運動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與阿拉伯國家聯盟多數國家(除了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國)以及北約國家土耳其、美國、英國和法國均承認全國聯盟是利亞人民唯一合法代表,並向其提供援助和支持。

2013318全國聯盟成立了利亞臨時政府,總部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現任總理是艾哈邁德·圖馬赫。

(4)爭取民主變革全國協調委員會

爭取民主變革全國協調委員會是由13個左翼政黨(都被政府宣佈非法組織,其中有3個庫德政黨)和獨立政治活動家于2011年組成的政治組織,總部設於大馬士革,領導人是Hussein Abdel Azim。全國協調委員會(NCC)與利亞全國委員會(SNC)是利亞內戰中兩個最主要的反阿薩德政權組織,全國協調委員會的立場較溫和,主張透過與利亞當局的對話使利亞安全與和平地民主化

(5)革命委員會

利亞革命委員會于於2011819日在伊斯坦布爾宣告成立,是由40利亞反對派組織組成,目的是團結廣大示威民眾,以致力於在未來建立一個在所有國民享有自由、平等、尊嚴和人權的基礎上構成的民主的公民國家

(6)地方協調委員會

地方協調委員會主要是由年輕的抗議者組成的組織,作用是記錄事件的進展和在全國傳播相關抗議的訊息。雖然他們只有幾百名成員組成,不過在示威運動上卻是一支主要的力量。

(7)伊斯蘭陣線

伊斯蘭陣線(AL-Jabhat AL-Islāmiyyah)是利亞內戰中7個武裝組織的合,於20131122日正式成立。該集團約有戰士40,000人到60,000人。一位不願具名的發言人表示,不會與利亞全國聯盟有關係,雖然該集團的政治局成員艾哈邁德·穆薩曾提出,他希望利亞全國委員會可以合作並認可他提出的建議:利亞人民希望的是一場革命,而不是政治和外交議程。該集團普遍被認是沙烏地阿拉伯所支持。

<3>薩拉菲派

20139月有13大的反政府武裝拒絕敘利亞全國聯盟的領導,並呼籲以伊斯蘭立法的唯一來源。他們在一聲明中宣佈,“Ahmad Tu'mah所領導的聯盟與政府並不代表或承認我們。簽字的團體包括努斯拉陣線、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統一旅(Liwa al-Tawhid)等。

(1)征服沙姆陣線

征服沙姆陣線原名努斯拉陣線,原是基地組織在利亞的分支,20167月宣佈改名及脫離基地組織。雖然努斯拉陣線(包括改名後)是美軍空襲對象之一,但是美國被懷疑在後來非正式地向努斯拉陣線提供實質援助,協助其對抗利亞政府。

(2)外籍聖戰者

2014利亞已有7,000名世界各地聖戰者加入努斯拉陣線和其他伊斯蘭組織,另有6,000多人死亡。據20158月報導,已有34,375名外籍聖戰分子死于利亞。

<4>利亞庫爾德人

庫爾德族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另有少數雅茲迪派。2011年起事開始時總共占利亞總人口的10%。他們數十年來受到歧視和忽略,被剝奪基本的公民、文化、經濟和社會權。在抗爭運動開始後阿薩德政府最終給予約200,000無國籍的庫爾德族公民身,嘗試安撫潛在的庫爾德族反對派。這個讓步加上許多反對派是由土耳其所支持,以及庫爾德族在利亞全國委員會的代表不足,導致庫爾德族與利亞遜尼派一同參與內戰的人數並不多,因此庫爾德地區的暴力衝突已經降低。在後阿薩德時代,庫爾德族希望能有一個分離的州可以享有高度自治。

內戰剛開始時,大多數庫爾德政黨組織起來進入爭取民主變革力量全國協調委員會,對於阿薩德政府的立場相對比較溫和。然而在201110月,民主聯盟黨離開爭取民主變革力量全國協調委員會,另外成立庫爾德全國委員會。

利亞庫爾德族的人民保護部隊自20127月加入內戰,驅逐了駐守科巴尼的利亞政府軍。庫爾德族驅逐艾因角的阿拉伯人之後,YPG也與一些伊斯蘭武裝,如努斯拉陣線之間有衝突。2014年伊斯蘭國興起後入侵羅賈瓦,攻佔了350個庫爾德村莊和城,約有300,000庫爾德族人逃往土耳其。其中連科巴尼也一度危急,一直到以美國首的聯軍空襲支援以及伊拉克庫爾德人借道土耳其增援抵達後才擊退伊斯蘭國。

<5>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前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一個源自基地組織的極端組織,這一組織打算消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協約國勾畫的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並在這一地區創立一個政合一的伊斯蘭酋長國。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們在利亞和伊拉克實施了造成大量死傷的多重暴力活動。

2013年前該組織稱伊拉克伊斯蘭國201349日宣佈與基地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稱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努斯拉陣線拒,與伊斯蘭國分道揚鑣,基地組織於20142月宣佈與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決裂。後者於20146月攻陷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後,改名伊斯蘭國

除了來自伊拉克和利亞的成員以外,這個組織也吸引了來自全球81個國家的超過12,000名聖戰者加入。他們主要經由土耳其邊境進入利亞和伊拉克。

在土耳其境內位於阿達納省因斯裏克空軍基地附近,有個專門聖戰者提供訓練的訓練營。數千名聖戰者已完成訓練並進入利亞和伊拉克協助伊斯蘭國建立伊斯蘭國。

2014102美國副總統喬·拜登指責土耳其資助伊斯蘭國。土耳其否認了這個指責並要求喬·拜登道歉。其實土耳其想借助伊斯蘭國對付庫德族武裝和阿薩德政府並不是什秘密。2012年年初或更早,美國中情局在約旦設立訓練營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軍事訓練,多名完成訓練的反對派成員因受伊斯蘭國理念所吸引,結果加入了該組織。20146月美國向在伊斯蘭國利亞佔領區內的難民提供人道援助。

<6>以色列

以色列在利亞戰爭中一直和利亞政府軍敵對。以色列不止數次轟炸和空襲利亞的軍事目標,還數個反對派和征服軍武裝組織提供創傷治療和軍事培訓。此外,聯合國報告指以色列和伊斯蘭國之間也有定期聯繫。以色列單方面劃了紅線,禁止內戰期間把先進武器移交黎巴嫩主黨,因這將使以軍失去對優勢。隨著伊朗介入利亞,以色列又多次轟炸伊朗在軍事目標。

2013130,約10架以色列戰機轟炸了前往黎巴嫩的車隊,美國官員稱該車隊載有俄國造的SA-17防空導彈。利亞沒有進行還擊,但寫信給聯合國聲明有自衛的權利並譴責以色列的轟炸行動。根據西方情報來源,伊朗少將哈山·沙特爾(Hassan Shateri)在空襲當中喪生。伊朗確認了他遭以色列襲擊遇害的消息,並稱國家將展開復仇。

多個新聞組織報導,在2013523日的上,以色列再次襲擊了利亞。以色列拒回應,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目標有可能是一處武器庫。美國政府人員稱,以色列的戰機是從黎巴嫩上空射進利亞的,戰機未有進入利亞的空域。利亞沒有還擊。黎巴嫩總統蜜雪兒·蘇萊曼譴責以色列使用黎巴嫩空域,並指責以方違反國際法。54日,某匿名來源稱受襲的目標運往主党的長程地對地導彈。

有新聞報導在54上,大馬士革發生一連串的大規模爆炸。利亞官方媒體稱這次襲擊來自以色列的火箭襲擊,受襲目標包括詹拉亞(Jamraya)的一所軍方究中心。《每日電訊報》引述以色列來源,確認了這次的空襲行動。另外根據某匿名來源,空襲目標是送往主党的伊朗造導彈。位於英國的親反對派觀察組織利亞人權觀察稱,空襲中至少有42利亞軍人喪生,另有100人失蹤。另一反對派來源稱死亡人數有300人,大部分都屬於利亞共和國衛隊。

美國總統奧巴馬拒對此次空襲回應,但重申以色列有權防止先進武器落入主党的手中;英國外交大臣夏偉林持相同立場。埃及總統穆罕默德·莫爾西譴責這次空襲,並稱這會使利亞內戰更加複雜

2017113,以色列在提比利亞地區對大馬士革以西的Mezzeh軍事機場發射幾枚導彈,導致機場被轟炸後發生大型火災和一個重要軍事設施損。以色列官方拒對事件回應。根據利亞官方,以色列這次襲擊是恐怖組織提振士氣,因以色列每次襲擊都恰好是恐怖組織打敗仗之後。國外交部重申,國際社會和聯合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懲罰以色列侵略者,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阻止以色列支援恐怖組織和不斷襲擊利亞。

20181225夜間,以軍控制下的戈蘭高地遭到數枚導彈襲擊,以色列鐵穹防空導彈系統隨即展開攔截,成功攔下了從利亞境內發射的數枚導彈,因此並未造成任何人員以及財損失。與此同時,在遭遇襲擊的後第一時間以色列空軍緊急出動,再次針對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西部地區發動空襲。利亞防空導彈部隊在以色列空襲過程中動用了導彈防禦系統,成功攔截了以色列軍機大多數導彈。但是此次空襲行動依舊造成3軍受傷,以及大馬士革西部地區一所彈藥庫受損。

~∴~∴~∴~∴~∴~∴~∴~∴~∴~∴~∴~∴~∴~∴~ 

自由利亞軍的武器匱乏狀況

由於阿薩德政權的空軍及其盟友俄羅斯所派出的戰機擁有對的空中優勢,對僅有少數可擕式防空導彈及精准度差人意的防空機槍的利亞自由軍來說處境顯得更加嚴峻,面對阿薩德政權飛行器的轟炸空襲只能處於被動;且反抗軍對抗空襲最有效的戰力-可擕式導彈只能從價格貴的黑市購入,貨源並不穩定,故限制了所能取得的數量。且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已有數個隸屬反對派的武裝團體在外國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難以取得資金贊助,無法購買更有效率的防空武器及基本軍需彈藥,整個團隊已瀕臨解散;再加上西方國家對利亞內戰議題上多處於隔岸觀火的態度,在軍購上並未給予反抗軍實質上的幫助,一切物資彈藥反抗軍只能自己想辦法取得,使的離自由利亞軍推翻阿薩德暴政的那一天更加遙遙無期。

~∴~∴~∴~∴~∴~∴~∴~∴~∴~∴~∴~∴~∴~∴~ 

國際介入

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均獲得外國勢力軍事和外交上的援助,因此這場衝突往往被描述是代理人戰爭。

<1>支持利亞政府的國家

支持利亞政府的勢力最主要是伊朗和黎巴嫩主黨。兩者都提供軍事裝備、訓練和作戰部隊等,在政治和後勤方面參與這場戰爭。此外,俄羅斯也提供顯著的政治支援利亞政府也從俄羅斯得到武器,直接接受格魯烏的情報。2015930日起,俄羅斯空軍開始空襲利亞的反政府部隊。

為敘利亞政府的盟友,伊朗官方起初把示威運動稱外國勢力製造的陰謀,後來總統內賈德於20111023日表態烈批評政府針對本國民眾的殺戮和屠殺,有報導顯示,伊朗政府提供軍事和情報援助暗中協助利亞政府以加對反對派的壓。俄羅斯和中國堅決反對外國干預利亞內部事務,中俄兩國還分別於2011104日、201224日和2012719日的安理會上三次否決了向政府施壓的決議草案。

利亞內戰起源於西方策動的阿拉伯之春活動和伊拉克戰爭的後續效應,利亞總統是親俄派,當地也有俄羅斯在中東唯一軍事基地,普京在2011年至今的過程中巧妙運用實力引導局勢,並結合伊朗與利亞總統天然的什葉派同盟關係,瓦解了美國奧巴馬總統原本預定對政府實施武力推翻的圖謀,之後事件走向國際聯合打擊IS組織,俄國因得到當地所有反美群眾的情報支援,以相對美國少得多的空軍實力卻對IS造成關鍵重創大幅擴增中東影響力,之後促成一股混合軍隊,也就是什葉派民兵與政府軍主體,伊朗軍隊派出少量精銳以志願軍名義潛入擔任骨幹,混合軍隊擔任地面推進戰任務,至2017年底已經收復92%領土。殘餘IS和美國支援的叛軍被壓縮在北部靠近土耳其的邊陲地帶。

其中兩大關鍵事件是土耳其未遂政變和庫爾德族獨立問題,這是美國自身的戰略失誤被普京反向利用,目前北約的土耳其已經走向親俄,俄國獲取了重大戰略利益。

<2>支援反對派的國家與組織

阿拉伯聯盟、歐盟、伊斯蘭會議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以及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都譴責政府的暴力行徑並敦促當局進行符合民意的改革。

歐盟於20115開始對採取經濟制裁。2011818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以及歐盟等西方多國領導人發表聲明一致要求巴沙爾下臺。阿盟自20111116日開始中止了利亞的代表資格;1127日阿盟開始經濟制裁利亞政府。2011112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調委員會根據所收集的證據得出的報告稱:安全部隊在全國各地持續嚴重有系統地壓和平示威者的行已構成危害人類罪20111219日聯合國大會以133個國家投票贊成,中國、俄羅斯、朝鮮和古巴等11個國家投票反對,43個國家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譴責利亞政府持續使用武力壓示威民眾的決議。2012723日阿盟宣佈斷利亞當局的一切外交聯繫,並呼籲境內外反對派、自由軍及各有影響力政治派別立即組建過渡政府。

2012212基地組織首領艾曼·紮瓦希裏發佈錄影影像表示:他譴責阿薩德政府迫害人民,他聲援反對派,支持他們推翻阿薩德政權,並且所有的穆斯林都應該支持反對派,他呼籲利亞人要靠自己而不是借助西方或阿拉伯國家政府的力量來實現他們的目標。約旦的穆斯林兄弟會呼籲所有穆斯林支持反抗阿薩德政權的聖戰。224日哈馬斯領導人表示他們不再繼續支持利亞政府,他們支持武裝反抗當局。

利亞全國委員會在多次行的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上被部分歐美國家與部分阿拉伯國家承認為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

反對派獲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多個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

~∴~∴~∴~∴~∴~∴~∴~∴~∴~∴~∴~∴~∴~∴~ 

國際調停

<1>阿盟觀察團

2011112,阿盟宣佈已與政府就解決利亞局勢達成一致協議,政府無條件同意阿盟提出的阿拉伯倡議:立即停止暴力、釋放動亂後被逮捕的反對派成員,以及與反對派開展全國對話。在大量傷亡事件不斷發生後,1112日,阿盟在召開緊急外長會議後決定:自1116日起中止利亞在阿盟的成員資格,直到政府全面執行阿盟就化解該國危機的倡議止;阿盟還敦促其成員國召回各自駐大馬士革的大使。

1226,來自蘇丹的將軍穆罕默德·艾哈邁德·穆斯塔法·達比(Mohammed Ahmed Mustafa al-Dabi)領導的觀察團開始進入利亞執行監督任務。觀察團在利亞執行任務期間,利亞政府部隊與反政府示威者之間的衝突仍然持續。

2012122,阿盟起草了一個倡議:仿效解決葉門局勢的方法,呼籲巴沙爾·阿薩德交權給副總統法魯克·沙雷,並組建一個包括反對派領袖在內的國家聯合政府;組建一個獨立調委員會以負責調自示威以來所發生的各種暴力和壓事件;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改編安全部隊;未來三個月內行的自由與公正的議會選做好準備。這個倡議被政府斷然拒

最終阿盟於2宣佈任務失敗。阿盟於是尋求聯合國出面解決問題。

<2>聯合國監督團

由於阿盟未能阻止利亞的暴力衝突,因此聯合國解決利亞危機採取了一次維和行動。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於2012223日開始出任聯合國與阿盟聯合特使,他于3月開始到利亞等國展開斡旋行動,使得當局與反對派于4月中旬達成初步停火計畫。2012421日,安理會通過的2043號決議設立了由300名來自多國的監督員組成的監督團,以監督停火協議的執行。挪威將軍羅伯特·穆德擔任監督團隊負責人。由於衝突一直在持續著並且擴大成全面內戰的緣故,2012616日,監督團暫停監督任務。監督使命第一階段3個月,安理會於720日通過了延長監督團一個月任期的第2059號決議,人數規模減半150人,來自塞內加爾的Babacar Gaye中將接替羅伯特·穆德擔任最後一個月的監督團負責人。816日,安理會決定在大馬士革設立聯合國聯絡辦公室,以便在監督團期滿後聯合國能在利亞繼續開展相關工作,並繼續為敘利亞民眾提供援助和支持。820日,監督團任期正式結束。

~∴~∴~∴~∴~∴~∴~∴~∴~∴~∴~∴~∴~∴~∴~ 

人道援助

自從20114月開始,避政府軍對霍姆斯省的泰勒凱萊赫地區與伊德利蔔省的吉斯爾舒古爾地區的圍攻,一些利亞人越過邊境逃往鄰國黎巴嫩和土耳其。到了2011年夏季,越過邊境進入黎巴嫩境內的利亞人已有數千人。

20121月下旬以來,由於當局部隊加大了對霍姆斯等地的襲擊力度,因此有更多的人逃離家園以尋求避難。201234日,當天大約有2000個難民進入黎巴嫩。201237日,聯合國難民署宣佈有近2000利亞人在過去的兩天裏逃到了黎巴嫩北部。黎巴嫩官員表示在最近幾天裏,有至少3000利亞難民進入黎巴嫩,其中大部分婦女與兒童。一些難民對記者表示,政府軍展開的猛烈轟炸行動使得人們不得不設法逃離家園以避戰亂。

聯合國方面於20123月上旬估計,因衝突而逃離家園的利亞人有125000人至225000人。 這些難民大多進入到了利亞臨國黎巴嫩、土耳其和約旦境內。其中在土耳其有超過11000利亞難民,約旦有至少8萬名利亞難民。聯合國也於20123月上旬表示,約有150利亞人需要糧食援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該機構自20122以來通過利亞阿拉伯紅新月會每月向大約1.7萬個利亞家庭提供糧食援助。

2012315,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政府正通過聯合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提供550萬美元,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別提供300萬美元,向一些非政府組織提供100萬美元)向平民提供1200多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以救濟那些因戰亂而生活困難的利亞平民。美國也在開展外交活動以確保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機構人員能安全進入利亞。截止9月,美國已向難民提供了超過1億美元的人道援助。此外,英國、德國和法國也向反對派控制的地區提供了食品、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人道支援。

201246,有數千人從阿勒頗省逃到土耳其。2012525日,霍姆斯省的胡拉發生了針對平民的胡拉大屠殺,導致108人遇難,其中大多兒童和婦女。201266日,哈馬省的艾庫貝爾又發生了艾庫貝爾大屠殺。

2012628,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決定,將援助利亞難民所需的資金總額上調至1.93億美元(20123的募捐呼籲8410萬美元)。過去三個月平均每天增加500利亞難民,目前難民已超過96000人。聯合國難民署表示,募集的資金將在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土耳其避難的難民提供住所、安全保護、食物、水、醫療保健、育和環衛服務,以及支援收留這些難民的當地家庭。難民署說這些難民中75%以上是婦女和兒童,大部分完全依賴人道援助而維生。

78,聯合國難民署發佈報告稱,目前在黎巴嫩受到救助的難民人數已超過3萬人,其中1.7萬多人被安置在黎北部地方,8000多人被安置在黎東部的貝卡谷地。目前每週約有300難民進入黎北部的哈利德地區,200400人進入貝卡谷地。717日,當天有近1300利亞難民逃到土耳其,其中包括一名將軍和大批現役軍人。目前,土耳其已在與利亞接壤的邊界開設了9個難民營,共接納了4.3萬名難民。土政府將再開設一處能接納1萬名難民的新難民營。720日,聯合國難民署發表通報稱,在過去48個小時裏,有近3萬名利亞人跨越邊境、進入鄰國黎巴嫩避難。而在利亞境內還有超過8.8萬名伊拉克難民(主要聚集在大馬士革周邊地區)的處境極困難。7月底,有20萬人為躲避戰火而逃離了阿勒頗;至今也有14.2難民進入了約旦。

816,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阿莫斯向媒體表示,在利亞境內有250萬身處險境的平民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而在20123月,這一數字100萬。截至829日,全球登記的難民總數228976人,其中約旦有72400人,黎巴嫩有57480人,伊拉克有18600人,土耳其有8萬零410人。而瑞典在當時是接納難民最多的歐洲國家,自20121月以來共接納了2911難民。97日,聯合國人道機構將援助利亞難民的資金需求增至3.47億美元,人道行動包括在開展的57個援助項目,包括糧食、醫療、水和環衛服務、育等10個領域。

201336,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至今逃到鄰國尋求庇護的利亞人已達100萬人,其中一半孩童。

2015年,根據聯合國難民署7月的數位,利亞難民的已經高達4,013,000人。其中土耳其收容了約一百八十萬人;黎巴嫩約有一百一十七萬人;約旦約有六十三萬人;伊拉克約有二十五萬人;埃及約有十三萬人。外湧的利亞難民亦加劇了歐洲移民危機,據歐盟邊防局(Frontex)報告顯示,非法移民中有超過28%來自利亞。至2014年年底止,已有79169利亞難民湧入歐盟境內。

~∴~∴~∴~∴~∴~∴~∴~∴~∴~∴~∴~∴~∴~∴~ 

國內反應

<1>逮捕與定罪

截至2011915日,有12,743人被逮捕關押。到了201110月底,已有超過3萬人被關押。

截至2011年底,據報導共有10萬人被關押,被關押者不僅面臨惡劣的生存條件,一些人被酷刑折磨身亡。

<2>

201125,網路服務受到一些限制,雖然FacebookYouTube據報導已經於28日恢復,但是有關活動家的言論容易受到追蹤和禁止。63日,利亞政府從當天開始關閉了大部分國內的互聯網通信服務,因此導致網路活動報導減少了三分之二。截止729日,FacebookYouTubeTwitter利亞都遭到不同程度的遮利亞人登陸不上Facebook,看不到YouTube裏的視頻,Twitter受到流量限制只有一些人才能使用。

2011825利亞漫畫家阿裏·法紮特因發表諷刺阿薩德的漫畫而受到幾名士兵毆打,導致雙手嚴重受傷。

2012215政府開始全面阻止與干擾阿拉伯衛星電視臺在境內的廣播。

<3>妥協讓步

201184,總統阿薩德簽署法令,允許各派別建立合法的政黨組織,利亞開始實行多黨制,不過專業分析人士稱這也只是復興党領導下的多黨制

2012226政府號召民眾參加新憲法的公民投票,新憲法限定總統最多只能擔任兩屆,一屆任期七年,並且由公民從多個候選人中直接選舉產生。

<4>組織支援政府的示威活動

2012621利亞政府鼓動所有復興党成員行支持總統的集會,以支持阿薩德於620日發表的關於改革的言論。這些集會遍佈數個城市,其中以大馬士革的數量最多,高達上萬人聚集在廣場。

~∴~∴~∴~∴~∴~∴~∴~∴~∴~∴~∴~∴~∴~∴~ 

國際反應

<1>國際組織

(1)聯合國

(2)歐盟

(3)阿拉伯聯盟

(4)伊斯蘭會議組織:

2011813,擁有57個成員國的伊斯蘭會議組織要求利亞政府立即停止壓抗議者。

2012816,該組織在沙烏地阿拉伯聖城麥加行的成員國外長會議上,通過了暫停利亞成員國資格的方案,除伊朗反對外,大多數與會國代表支持除名利亞,秘書長伊赫桑奧盧對記者說,終止利亞成員國資格的決定是伊斯蘭世界向政府發出的有力資訊世界各國已無法忍受,使用戰機、坦克和火炮來屠殺自己人民的政府。

(5)海合會:

201186,該組織發表聲明表示過度使用暴力和武力的行導致了大量的死亡和傷者對於持續的死傷事件感到悲傷。該組織支援利亞在安全,穩定,團結方面的重要性。1220日,海合會敦促政府立即停止血腥殺戮終止流血事件,釋放所有被捕者,以此來作貫徹阿盟協議的第一步

2012315,該組織宣佈關閉所有成員國設於大馬士革的大使館。

<2>外國政府

(1)美國

(2)英國

(3)德國:2011324日,德國外長基多·威斯特威勒說:暴力必須立即停止,利亞政府須確保民眾享有的基本人權和民權,就如法律裏明文規定的一樣88日,聯邦政府委員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發生聲明:當局施加壓力,全球應該抵制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以實現停止暴力壓抗議者。同日,聯邦政府發言人宣佈,如果阿薩德繼續拒對話和使用武力,當局將失去執政的合法性。

(4)法國:2011年法國外交部譴責針對示威者的暴力措施,並呼籲釋放政治犯。323日外長Bernard Valero呼籲利亞應立即進行政治改革。2012827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呼籲全國委員會等反對派組織立即組建過渡政府,法國將在過渡政府成立後立即給予承認。

(5)俄羅斯:201146日,總統梅德韋傑夫與阿薩德通了電話,他表示支援阿薩德所做的要進行改革的決定。

(6)土耳其

(7)沙烏地阿拉伯:201188晨,沙特國王阿普杜拉譴責政府的暴力壓,成第一個公開譴責利亞政府的阿拉伯國家的元首。他還呼籲阿薩德立即進行大的改革以避免陷入混亂的深淵,並召回了沙特駐大使。

(8)埃及:201189日,埃及過渡政府打破先前的沉默狀態,埃及外長Mohamed Kamel Amr批評政府一邊承諾改革一邊持續使用武力壓的做法,稱如此的改革是沒有用的。他說他擔心正在朝著沒有退路的方向前進,他要求立即停止射擊行動,並呼籲當局和民眾展開廣泛的民族對話以結束危機。2012830日,埃及總統穆罕默德·莫爾西在德黑蘭辦的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表示,他與利亞人民站在一起,反抗已失去合法性的利亞壓迫政權,並呼籲結束當局的血腥屠殺。莫爾西政府被推翻後,埃及新總統塞西支持俄羅斯在利亞的空襲行動。

(9)西班牙:201188日,西班牙外長Trinidad Jiménez表示,他個人嚴重關切以及西班牙政府譴責政府施加在自己人民身上的暴力。

(10)芬蘭:2011718日,芬蘭外長Erkki Tuomioja說,如果想獲得統治權,阿薩德總統應該至少獲得民主選賦予的權力,而這正是他目前缺乏的

(11)墨西哥:2011年墨西哥外交部表態譴責暴力事件,呼籲當局應克制使用武力並應當多多與自己的國民展開對話。

(12)南非:2011年南非駐聯合國安理會代表表態譴責發生的暴力事件,但反對國際力量干預局勢。

(13)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劉民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利亞有關各方停止一切暴力,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問題,推動局勢儘快走向緩和。中方考慮近期派員訪問地區有關國家,繼續推動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

(14)韓國:201391日,韓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聲明,韓國政府烈譴責利亞政權惡劣的犯罪行利亞動用化學武器的涉案人員應付出相應的代價。

(15)馬爾代夫:馬爾代夫外交部長艾哈邁德在201189日說,無辜的穆斯林男子、婦女和兒童被利亞國家安全部隊濫殺,尤其是在齋月,對馬爾代夫而言完全不可接受。總統納西姆也明確表示支持最近阿拉伯聯盟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對利亞譴責。

(16)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總理拉格達夫·穆拉耶·烏爾德·穆罕默德在2011年六月下旬訪問大馬士革轉達茅利塔尼亞總統穆罕默德阿布杜勒·阿齊茲對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支持。茅利塔尼亞的反對派民主力量痛斥政府支持獨裁政權壓人民

(17)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卡塔爾的特使會談中,貝裏沙總統說:阿爾巴尼亞政府一直關注利亞的事。阿薩德政權利用其權力作許可證來殺死無辜平民。阿爾巴尼亞外交部在2012218烈譴責暴力已經蔓延到整個利亞,以及阿薩德製造的受害者增加。於201241日在伊斯坦布爾召開的利亞之友會議上,阿爾巴尼亞外交部長愛德蒙表示人權問題屬於國際社會的責任。他表示阿爾巴尼亞政府支持聯合國、歐盟、阿拉伯聯盟和其他國際機構在制止大馬士革政權暴力壓平民的努力,同時調阿爾巴尼亞政府支持利亞全國委員會。

(18)墨西哥:墨西哥政府通過外交秘書處發表聲明譴責暴力事件,呼籲利亞當局禁止使用武力和促進政治對話。

(19)博茨瓦納:2011511日,博茨瓦納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利亞正發生可怕和暴力的事。總統卡馬在向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中表示聯合國應立即採取行動制止利亞政府的壓。

(20)巴西:2012726日,巴西駐聯合國大使維奧蒂·瑪麗亞·路易莎表示政府關注利亞的暴力。大使指出,巴西擔心衝突升級和化學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維奧蒂還說,利亞應該通過政府官員和那些反對派之間的對話追求政府和平轉型。最後維奧蒂說,巴西反對針對利亞進行任何軍事干預。

(21)日本:日本外務大臣松本剛明於2011424日發表聲明譴責利亞政府使用武力,聲明說利亞死亡人數在不斷增加。政府需要改革緊急狀態法和停止暴力。

(22)印度: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哈迪普裏在83日發表總統聲明同意由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利亞政府使用武力和廣泛侵犯人權的行。此外,印度棄權不投票反對利亞政府的暴力行

(23)印尼:針對81日在利亞的暴力事件,印尼外交部發言人說,使用武力不會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有關各方在解決利亞問題上能為敘利亞人民通過和平手段達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24)希臘:2011324日,外交部長德魯察斯說:對譴責暴力壓公民抗議的行。我們呼籲利亞政府保證公民的基本權利

亞美尼亞:2015423日,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在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上會見利亞議會代表時說:亞美尼亞支持利亞用各種手段對抗恐怖分子,亞美尼亞將會支持利亞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3>非政府性國際組織

(1)大赦國際:譴責針對和平示威者的暴力壓,並呼籲釋放政治犯。

(2)人權觀察:表態說採取致命射擊的方法以打死那些敢於說出心聲的國民證明利亞政府並沒感到不安。也說利亞人在敢於反抗該地區最專制的政權的行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但是沒必要一定要犧牲自己的生命。

<4>個人表態

埃及的伊斯蘭主義者,跟穆斯林兄弟會有關的學者尤素夫·卡拉達維,宣佈他支持反抗利亞專制政權"oppressive regime")的示威抗議活動,他號召反對利亞復興黨的獨裁統治。卡拉達維也表達了他對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支持,說針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有效地保護了處於卡達菲暴行中的利比亞人。卡拉達維說所有阿拉伯人都應該支持利亞的抗議活動,說今天革命的火車已經抵達利亞站利亞不可能與阿拉伯整體的歷史相脫離。穆斯林兄弟會也參與了抗議,伊斯蘭士號召遜尼派民眾要湧向利亞的大街,去走的阿拉維派的政權,卡拉達維也號召利亞的遜尼派要主動爭取他們的權利。

~∴~∴~∴~∴~∴~∴~∴~∴~∴~∴~∴~∴~∴~∴~ 

媒體反應:半島電視臺的記者們在利亞的示威活動中報導了許多內容,比如哈馬大屠殺等事件。2011323,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一篇由主管外事的編輯Con Coughlin所寫的專欄文章,他呼籲在利亞設立禁飛區以保護無辜的抗議者。

20138月路透社與益普索所做聯合調顯示,美國民眾烈反對美國政府干預利亞內戰,認美國政府不應捲入此衝突,即使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平民的狀況得到證實,60%反對,僅有9%贊成。推測主因同時期埃及軍方發動政變後美國偏袒的行所造成的微妙氛圍有部分相關,因兩者行類似,卻沒有對埃及政府出手,且普遍民眾認此一戰爭的代價會大於伊拉克戰爭,甚至使美國本土遭化武恐怖攻擊。 

影響:利亞政策究中心20162月宣稱利亞內戰已造成2,5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死亡人數:2016423,聯合國與阿拉伯聯盟利亞特使米斯圖拉估計約有40萬人在利亞內戰中喪生。

台長: 幻羽
人氣(1,14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阿拉伯之冬 二 伊斯蘭國崛起及伊拉克內戰】
此分類上一篇:【從友好到對抗 美中尷尬渡過建交40週年】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