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20 17:01:24| 人氣1,2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友好到對抗 美中尷尬渡過建交40週年】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友好到抗 美中建交40年】

197812月宣布,隔年元旦正式國斷交、北京建交。當時恐慌心情漫在台角落,那一年的台,有如暴雨中孤前行的船,在國際上更形孤立、國內則動盪不安。 

《台灣關係法》通 小平跳

(中央社者江今葉華17專電)中1978年底交,隔年美灣關係法。美國國務示,小平之後在北京接總統孟代爾時,抱怨台灣關係法通過會讓蔣經國很得意,「尾巴都了」。

東時間19781215,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外交中抗,宣布美國將197911正式建交,台美關係陷入谷底,台灣對卡特的最後定充滿憤不解。 

台美交 卡特角色待史定位

美中建交判期售存在重歧方一直成共。根國國務院解密案,美最後一任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在宣布建交前7,向已故總統蔣經國報告美台將斷,曾述卡特的保,美已同意的將繼續有效,美方也明向北京傳達建交後會暫售一年,但

任中小平在19781214日接國駐北京聯絡辦主任伍考克(Leonard Woodcock曾不滿表示,兩國建交後,若美續對灣軍售,將會對「以和平方式解問題設下障」,但同意「按原計畫建交」。亦即中國讓步,以建交重,暫時擱議題

國國務197914電傳東亞太平洋地外交機構總統備中也指出,美台之前有的國際協安排應繼續有效,美所有法律、法或命令提及外家、州、政府或實體時,各部門與機構在解釋時應適用台。卡特也在中表示,國會提交有美台人民之非政府關係的立法求。 

灣關係法生效 小平抱怨

這樣的基上,美國國會當3月底通灣關係法。

這項1979410日卡特署生效、生效日期回溯至11日的美國國內法明指出,美政策包含持台海和平定,持台海現狀持美台商及文化關係、保障人權與安全;任何企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杯葛或禁)解的作,均太平洋和平安全,美國將嚴切;以及提供防性武器人民等。

灣關係法,。根國國務院解密案,827日,小平在北京接總統孟代Walter Mondale,曾向孟代爾當面抱怨台灣關係法的通這讓蔣經國很得意,「尾巴都了」。 

中方 40年後仍是台灣資

在美已久。美中建交判期間與之後,北京多次向美方主依循國際法,接收「氏政」在美所有的要求,包括當時美大使官邸的

國務卿范斯(Cyrus Vance)在19781228發給當時在台北交事宜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函中,明美方度,在美外館資法律途

國務院的確認在美依法理,不是依中方要求「移」。之後的台灣關係法也確認,「不去除、剝奪、修改、拒或影去或今後台法律所得的任何利及義務」。

是已被美國內政部列,在40年後仍是台所有的重要關鍵



美中建交判期間與之後,北京多次向美方主依循國際法,接收「氏政」在美所有的要求,包括當時美大使官邸的)。(中央社案照片)



台美外交關係,美國務卿克里斯多福20多人團隊抵台後,車隊被激的群蛋。(中央社案照片)



1979任中小平(中)美,和當時國總統卡特(右)同台。(取自基共享源,版權屬公有域)

19781216敵對30年的美國與宣布建交,方都外交上的重大利。如今,美中關係卻籠在中國銳實影下,著步入冷的疑地渡建交40年。

回想1970年代,美國與蘇聯的冷,莫斯科力因美在越的失利而伸入。於是,中制的重大略目;至於中,也亟欲突破被美的冷圈,展。方一拍即合,束近30年的敵對狀態而建交。

40年後,美中年的頭號敵蘇聯,早已土崩瓦解,蘇聯大部分的俄斯,力不復當年。然而,中國卻藉由改革放,不但走向世界舞台,成全球第2經濟體,更以經濟實,大擴張軍力及各力,芒刺在背。

於是,1991蘇聯後,沉寂了不到30年的冷戰陰影,在美中向建交40年之,悄悄地和北京之大主角彷彿「美「美中」之

國與建交之初,中國剛結束文革,全。那,美國開始接收大量的中生,向中國傳輸源源不的企及活的美式文化。21,美更引介中加入世界貿組織WTO),國經濟全球的道,而有力及機會2008年北京奧運正步入大之林。

美中建交的前30,美中關係而言仍是合作大於競爭態勢

可以,美中建交的前30管中了震全球的「六四」事件、出不的侵害人事件。管美國將假想之一,以至於衍生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美中軍機南海撞等事件。但整而言,美中關係仍是合作大於競爭態勢

然而,美中建交後的第410年,局有了很明轉變

2010年代,中國開外露出芒,特是在周邊國家改硬手段。加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11月上台後,高唱「中國夢」、「中民族復興」,倡「一一路」,且全面改政策後,美中之齟齬便明增加。

芒,美國歐政府2011年底提出了「重返洲」、「太再平衡」等制衡主一直只聞樓。於是,中2年就出了

2012年,中先是菲律手中勢搶控制;接著以日本將釣魚臺有化」由,始派遣海警船行周海域。年後,中更在南海大肆海造,且施,成一座座海上堡

一名美國駐北京的外交官,年前便曾在地一私人搖頭嘆:「就是中國壯大後的『回』(feedback)。」

就是這樣的回楚意到,中不但意圖將南海、海等近海海」,且不甘坐困在第一島鏈內究有一天要脫這鏈條的束,和美國爭奪西太平洋、乃至於全球的霸

藉由大後的力,除了事上,中國還藉由經貿、科技、文化、情等手段,太乃至於非洲、拉丁美洲,分以不同手段力施展「銳實力」,國總算意到,中21終將取代蘇聯,成的最大競爭對手。且更麻的是,中競爭的,不只是事而已。

20171月,被中上下「好打交道的商人總統」川普入主白後,情有了轉變美中在2018年建交第40年,關係直下。

川普上任之後,美政府就在201712月正式表「家安全略」,明白把中國與事、經濟資訊領域的競爭者,更直指中在意和政治上,都是美的「威」。

這個定位,了美國對政策的轉變,美政界、之丕抗」成主流。這讓上下意到,川普一也不是「好打交道的商人總統」。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殷弘向中央社者形容,從白宮選擇美中貿易戰作對中國的突破口就能看出,川普在對中國關係上,是個「殘忍的戰略家、精明的戰術家」,別再把他當成「很容易做成交易」的商人。

3月起,川普一步步地對中國加徵品關稅,迫使中國在解決美中貿易逆差問題上讓步。至於中方,一開始還硬地和美國較勁,實施對等報復,到後來連「對等」都拿不出來,無牌可打,不但傳出私下示弱,更不得不冷卻浮誇的自我吹捧宣傳。

然而,川普沒有收手。美國副總統彭斯104日發表的長篇演說,全面性地聲討了中國近20年來的各種負面行徑,不但被稱「討中檄文」,更讓人憶起194635日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

從此,美中步入「新冷戰」時代的說法不脛而走。但在中國,前幾年此起彼落的「中美必有一戰」論調,陷入鴉雀無聲,學者們更是口徑一致地否認美中將步入「新冷戰」。

儘管否認「新冷戰」論述,但走過40個年頭的美中關係,未來必然不會像過去40年那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中央社記者預測,中美關係的變化會形成長期趨勢,未來10年會比較糟糕,要好轉不是很容易。理由是,美國無法接受中國的崛起,對中國的定位便從「有缺陷的合作伴」,轉「競爭者」。

金燦榮認,目前與美國在安全上對抗的有俄羅斯、伊朗,經濟上則有歐盟、日本,中國則是「兩個都占」,處境比較不利。所以,中國要先避免在對抗上「出頭」,再設法把美國的矛頭引向別處,進而爭取與美國找議題合作。

時殷弘則指出,川普認中國的威脅性超越昔日敵俄羅斯。因此,儘管美中之間還達不到「冷戰」程度,但未來美中關係的「下行趨勢」會視情勢發展而顯現,中國應該有所因應。同時,中國也要謹地面對川普這位戰略和戰術高手。

12120國集團(G20)阿根廷峰會後的「川習會」,雙方協議暫緩加徵關稅,並在3個月內談出結果,否則美方就將依原計劃加徵關稅。協議讓中方在貿易戰中暫時喘息,中國官媒及學者此口徑一致地表達肯定。金燦榮便說,這是劍拔弩張下的「而不破」,表現出「兩國的成熟」。

然而,一名北京的西方外交官,事後私下向當地外媒打趣說,中方如今應該忙著構思「應付得過去、又不能傷裡子、還得顧面子」的方案,去和美方談判。

美中建交40週年,不得不在相互對抗的陰影下及前途未卜的貿易談判中渡過,好不尷尬



美國總統川普 (左2)入主白宮後,讓美中在2018年建交第40年,關係急轉直下。圖2017年川普夫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夫婦參觀北京故宮。(檔案照片/中新社提供)



19781216,敵對近30年的美國與中國宣布建交,雙方都視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圖19791月,首位訪美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左)會晤美國總統卡特(前右)。(檔案照片/中新社提供) 

                         【40年後 回不去的美中關係】

「美中關係再也回不去了。」高齡95歲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最近一次訪問中國,留下感慨臨別贈言,如今回不去的美中關係正是來自他1971年假腹痛、訪中的歷史轉折點。

「四十不惑」,但美中邁向建交40年,雙方卻猜忌日深,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日前在新加坡一場活動直言,若美、中無法解決歧見,世界恐面臨「經濟鐵幕」風險。

美中陷入新冷戰?事實上,回顧當年「美中關係正常化」的起源,背景就是美蘇冷戰。 

季辛吉驚天密訪北京 尼克森隔年跟進

1960年代,看不到盡頭的越戰,讓美國反戰情,二度競選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打著「結束戰爭、贏得和平」旗幟入主白宮,看準中國與蘇聯關係急遽惡化決定「聯中制蘇」,對中政策由圍堵改「接觸交往」(Engagement),由時任國安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操盤。

197179,出訪巴基斯坦的季辛吉以肚痛開記者悄悄轉訪北京,消息傳出震撼政壇。根據美國歷史檔案,在北京鴨款待下,季辛吉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對周恩來承諾,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同時會隨著中南半島的情勢改善,逐漸自台灣撤軍。

1972221尼克森訪中。脫離越戰泥淖,美國亟需北京協助,台灣地位岌岌可危。曾任洛杉磯時報(L.A. Times)北京分社主任的孟捷慕(James Mann)曾在著作中揭露,尼克森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會談前就已寫下「拿台灣換越南」(Taiwan=Vietnam=Trade off)的紙條。

失意政壇時曾訪台,受蔣介石熱情接待的尼克森,在美中冷戰時代背景下選擇拉攏中國,對作白宮主人的他來說,除了美國利益沒有什不能犧牲。

1972228,美中簽署上海公報標示開關係正常化進程,雙方反對任何國家在亞太地區尋求霸權,在台灣議題上,美中第一公報仍各自表述,但邁向關係正常化是共識和方向,對中華民國而言,無法接受卻也攔不住。 

美國對台政策 尼、季早規畫

1973年,美中協議在華府與北京互設聯絡處,季辛吉同年11月再訪北京,正文革「批林批孔」、四人幫與周恩來爭日盛之際,季與毛對談近3小時,季辛吉再次提出建交時間表,美方希望1976年前完成,毛澤東提出建交「日本模式」,要求美國須與中華民國「斷交、廢約、撤軍」。

尼、毛、季與周4人高來高去,互相吹捧,但更多爾虞我詐,美國檔案讓人看盡國際政治盡是利益交換的現實,關起門來,美國對中國腰更軟。 

毛澤東不急統一 美國急想建交

1973年,毛澤東調侃當時深陷水門案的尼克森政府,當季辛吉面批評「這點屁事也引出這大的亂子」,季辛吉聽訓後,遭反對派痛批,他竟還回批美國反對派及媒體「暫時失常、以在統治美國」。

毛澤東1973年底告訴季辛吉,台灣複雜難解,「我看難和平解決」,但中共可以等一百年。毛還說「都是一夥反革命子,有什好急」,但美中關係不用一百年就能處理。

儘管後來尼克森下台、副總統福特(Gerald Ford)接任,1976年周恩來與毛澤東相繼病逝,四人幫倒台、文革結束,1977年民主黨籍的卡特(Jimmy Carter)上任,對復出視事力「改革開放」的鄧小平,雙方擱置對台軍售歧見,19781215日華府與北京發表建交公報,美國宣布19791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建交公報中,卡特政府不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也「認知」中國立場: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且直到美中建交7小時前、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Leonard Unger)才通知蔣經國。

不過1979年在行政部門主導、國會補下,卡特簽署「台灣關係法」,明定美國會讓台灣獲得足自主防衛的軍需物資及服務,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的措,美國都會視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嚴重威脅。 

美國對亞洲政策辯論 親中派長期主導

冷戰背景下「聯中制蘇」促成美中關係正常化,蘇聯台後,美中冷戰遺在跌宕起伏中發展至今。以季辛吉首、力主交往的親中派雖然面臨不只一次挑戰,但仍牢牢主導中美台三方關係的走向。

天安門事件後,中美關係曾暫時受挫,但隨後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國爭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曾派駐中國的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天安門事件後沒多久就鬆對中經濟制裁,更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1年,美國成功帶領中國進入世貿後,開美中關係黃金年代,但中國入世也成華府如今探討美中關係的重要分水嶺。

昔助中國入世 今嘆養虎

老布希時代的美國貿易代表奚爾斯(Carla Hills)曾回憶,在老布希敗選離任前曾問過談判對手、改制前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吳儀「我能相信的改革承諾?」

奚爾斯說,吳儀當時以堅定眼神及口問告訴可以百分之百相信我。」奚爾斯指出,中國2001加入WTO所做的降稅承諾,確實都有做到。

不過,入世後的中國是否繼續改革開放,華府中國專家答案多是否定的,現在親中派更成川普政府的眼中釘。長期擔任美中關係啦啦隊的美國商業團體,對當前美中關係也少有像當年中國說項的熱情。

經濟崛起的中國沒走上美國寄望改革開放的道路,反在挑戰美國經貿利益,讓美中關係漸行漸遠。

40年相處,美中是否像徘徊十字路口的夫妻?鮑爾森形容:「只有正是夫妻,才好談離婚。」 

國家利益擺中間 美中關係重新定位

鮑爾森出身華爾街,他認美中不是夫妻,而美中關係也不僅僅美中兩國而已,亞洲其他國家也涉其中。他不認任何一個亞洲國家能承擔兩國「離婚」,也不想在「離婚官司」中選邊站,關鍵在即使中國經濟放緩,仍是世界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說到底,市場在,利益就在,套用19世紀下令發動鴉片戰爭、改變中國歷史的英國前首相巴默斯頓(Lord Palmerston)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命運與美中關係緊密相連的台灣,對是點滴在心、前塵難忘。

中國正面臨改革開放「硬骨頭」的難題,川普此時敲重打,的是保護美國利益受公平對待。美中關係摸石頭過河40年來,這回能不能搬開大石,大半輩子享盡美中關係紅利的季辛吉在遲暮之年,懷念的是當年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深謀遠慮,把握歷史機遇。

季辛吉預見「美中關係回不去了」,這回不去的從前,能否邁向更好的未來,一心嚮往毛澤東的習近平,有無「爭朝夕、更爭千秋」的眼光,是關鍵。



1972年季辛吉(右1)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森(右2)訪中,會見毛澤東(中)、周恩來(左)。(檔案照片/中新社提供)



尼克森(右)1964年訪台時,受到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左)熱情接待。(中央社檔案照片)



直到美中建交7小時前、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右)才通知蔣經國(中)。圖安克志陪同蔣經國接見外賓,左宋楚瑜。(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灣關係法》源自美棄台?】

       中時電子報 記者呂佳蓉台北報導 2019411日 上午5:50

國政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10日表示,有《台灣關係法》的原因是美國棄中華民國,而有些人認是「慶祝」《台灣關係法》,說實在這對我方而言是沉重的;他也說,蔡英文政府假裝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是100%吻合,但若說吻合,不好外交關係都要恢復,蔡英文總統如此認,「但美國有這為嗎?」

10美國《台灣關係法》生效40周年重要的日子,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在當天行「《台灣關係法》40週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鄧申生、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等人均列席參加會談。

林郁方表示,對於《台灣關係法》,他感謝美國人民、當時學術朋友、以及在立法過程中的美國國會議員朋友,願意幫我方主持正義,通過該法給予台灣幾十年穩定的環境,但也要恩怨分明的指出,對於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卡特政府是不會感謝的,我方不是慶祝,而是有很多複雜的感情,卡特政府的無情是不會忘記。

台美利益不可能一致

話鋒一轉,林郁方直言,國與國之間,沒有兩個國家的利益是一樣的。他提及,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曾經說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大陸攻擊台灣,美國要不要宣戰要由國會同意」,但阿米塔吉今天表現出很愛中華民國,以前與現在的說法明顯不同,因此不要認美國與我方的國家利益完全一致。

我外交政策需要靈活

林郁方表示,他也曾詢問過前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台灣關係法》與《八一七公報》是否有矛盾之處,對方則回應他,這讓美國處理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時,美方的政策可以更靈活。「所以我方的外交政策也需要靈活」,林郁方表示,因沒有兩個國家的利益是100%吻合的,我方得善用自身的智慧。

至於針對9日蔡英文總統以華府智庫會議稱,「會恪遵《台灣關係法》的精神,並確保台海永久和平」,林郁方說,《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是美國要恪遵,而非中華民國總統恪遵,講這個話是失格與不妥當的。


台美406任美國總統奉行交往及不挑的中政策,在中美峙,府一整代中通「醒」,認為過判,如今「患」論當道。另外,美國國會挺台浪高,台也可能面川普改變對台政策的變數

台美關係無避美中關係,美中關係起伏不僅牽動包括台的周邊國家,全球也接受影去美國兩黨輪政,但政策有一定共台政策也接近一致,如今美國總統川普打破長達半世的思,台美關係滿戰與機會

台美關係靠外交官 川普上台是

理台美關係多由專業外交官掌舵,職駐美大使政治一等秘的程建人曾多次陪同外交部次長楊西前往國務判。曾有美國國務院友人告他,然美國與國斷交,但美台關係將會慢慢改善。他去近40台美關係展,認為確實如此。

程建人認為,台美關係逐步改善,但仍有上限。關係發展受限於兩條平行,上面是美中三公、一政策、美不支持台,下面的線則是台灣關係

川普上台曾讓許外交官員認為是提高台美關係載難逢的遇。不過從川蔡通、川普疑一中到川普回到一中,非典型總統的善變讓兩岸官大浪。

程建人分析,美國歷總統台政策都在兩條線間發展,未超出這兩條線來說,川普小布希政府的做法比靠近台灣關係這條線

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智說詳細鋪陳國對兩岸的度,引起北京切。府反中氛,未即使換黨執政也不會脫離這個方向,台派建議機會難得,台方提出售等要求,但也有要求望的浪。


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打破長達半世的思,使台美關係滿戰與機會圖為蔡英文(中)川普通。(總統府提供)

                     【美在台海施展力量的地越越小】

國國家安全顧問爾頓以及國務院、五角大發聲明,指解放軍戰機“台海中”。最可笑的是,美方面和蔡英文局不打破台海現狀,蔡英文破了遵守“九二共岸共同的政治基,美了“臺灣旅行法”,美國軍艦光今年以就三過臺灣,他一直不台海現狀反咬一口,指解放了台海現狀

下的美走了一條錯誤的台海路,因為視國為戰競爭對手,就耀武威地陸揮臺灣這張牌。高估了自己事力量的威力,也高估了臺灣在任何情下都國這張牌的意,同大大低估了北京展反制的心和能力,它正在把自己逐推入尬的局面。

進黨抗大的政策,是台海局勢動盪的根源。民進黨這樣做部分出於政治理念,部分是選舉策略,但這種政策能在臺灣上持多久是高度不定的。頓將自己的台政策進黨的激線綁在一起,本身就是短的。

國軍艦一再通何就不考解放軍會採取各反制行呢?如果說華頓認為國會顧及同它的關係而不敢取行,那就是盲目自信致了判。

國雖然希望中美關係持久定,但也做好了中美在一些域博弈和鬥爭會更激烈的準備。中中美突,但為維護核心利益必敢於鬥爭,在臺灣問題上尤其會這樣

臺灣離太近了,中的各種資源都能使得上,而且我心非常雄厚。相比之下,美國應該攤開來認,它在台海地的牌在不多。如果在這裏來展示美的力量,它一定又是選錯了地時間手。

解放可以有海空“台海中”、臺灣島,乃至將臺灣“黎巴嫩化”的各種選擇選擇不必一定戰爭,但足以最迫使臺灣當局修改激政策。

國總來說大,但在台海,它又有多少選擇呢?它的軍艦來來回回示威,升美台交流級別,大概也就些了。如果美重新回到臺灣,直接犯中的《反分裂家法》,解放直接手,那就是另一故事了。我相信,臺灣當量接受美重回臺灣,因知道那是“台喪鐘刻。

國眾院外交委員會星期一又在提交涉台新案,但美國國會作太多了,一旦台海博弈走向域,那些案就全失去了意。一次深刻的台海峙危變臺灣的政治格局,美的“臺灣旅行法”等需要臺灣方面的激進當局承接,但那的基是存在變數的。

一些美人士主張賣給臺灣更先飛機些更是打破台海現狀的危。首先大陸會採取更嚴厲的反制手段,美台的失都大於所得,此外美方休要高估臺灣軍隊的忠,美國賣給臺灣的先進軍事技早晚都落到大的手中。

美方也不要以它可以在南海方向策其台海行,中在南海目前也很克制,但如果美方威國島礁安全,解放的大量戰鬥裝備可以一夜之,最終讓不成把米。

幾屆政府的台海政策基本是慎收的。今天的美政府如果搞清楚台海事複雜性就貿然在這裏鋌而走,咄咄逼人,它必要此付出代


台長: 幻羽
人氣(1,20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阿拉伯之冬 一 敘利亞內戰】
此分類上一篇:【淺析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前景】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