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11 12:13:55| 人氣2,0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七修行系列~七七(第四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七修行系列~七七(第四篇)

 

                                 若眾星拱明月!

 

                            處處是參禪地!

 

禪宗常講“一念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換句話說叫做"性具"即“本性本來具足”的。本具的這個“性”是不能改的,就是諸法的法性,『無性之性,是諸法性』,一切法都以這個“性”為根本。黃金無性,所以它能夠做一個佛像、鑄一個香爐、打一個戒指、做一條項鍊。如果它“有性”就不能變,所以“無性”之性是諸法性;這個能變的“性”,是不變的!諸法性,各各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性”本來就有的!從什麼時候有?沒得始!凡夫的心力達不到這一點,佛的心力也達不到這一點,它是超凡超聖的。這個地方是“本來”的,這叫做“本來面目”!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所要見到的、所要“明白”的地方。

 

『本來面目初現前,雖然只是一面緣;念念不忘難放下,釋迦達摩本一人。』這首偈是一休禪師作的,這種風光唯有自知,甚難道盡!圓悟禪師從外返寺,問法演禪師那首艷詩:“只要檀郎認得聲”詩中意。法演反問圓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你道會也不會?』圓悟有省,禮退,忽見一隻公雞鼓翅鳴叫,自語道:「此亦不是聲!」遂再回丈室,呈一偈予法演:『金雞香鎖錦繡幃,竺歌叢裡辭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法演聽後甚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詣!」頓根人一聞千悟,悟也有深淺,不是悟一次就成佛的,沒那麼容易。

 

大悟十八個,小悟無數個,一悟再悟,悟了還要悟,直到成佛。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叫開悟,也是逐步來的。『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最初開智慧這個門難入,就是“初住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開一分智慧,此即“見道位”。見道即見法身,見道後還要修道!破一品無明的法身大士,他的功能,就是能在百佛世界,現八相成道。破二品無明,就能在千佛世界,現八相成道,如此遞增。釋迦牟尼佛最初成佛,成妙覺佛,四十二品無明破盡,那個時候已"甚大久遠"了!

 

所以修行是不能沒有依據的,隨便胡思亂想就覺得自己悟了、證了法身、成佛了!你要拿本事出來,能八相成道嗎?成佛是什麼樣子?只有成佛之後才能真正瞭解,不是隨便說說的呢!參禪人用工起來,什麼現象都會來,也都不只客觀造成,主要因素還是在於自己的“執、捨”之間,若能離得開這束縛,好好用工辦道,說困難也不難!

 

有個雲水僧慕名無相禪師,禪道高深,欲與之論禪,適逢禪師外出,侍者出來接待說:「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勞。」雲水僧說:「你年紀太小不行!」侍者沙彌就說:「年紀雖小,智慧不見得小。」雲水僧一聽,覺得還不錯,就用手指比了一個小圓圈,向前一指。侍者攤開雙手,畫了個大圓圈。雲水僧伸了一個指頭;侍者伸出五個指頭。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指頭;侍者在眼睛上比了一下。雲水僧誠惶誠恐的便跪下,頂禮三拜,轉身走了。

 

雲水僧的心裡想:「我用手指比個圈向前一指,問他心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畫個大圈,說像大海那麼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他受五戒。我又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一指眼睛說三界就在眼裡。一個侍者沙彌尚且如此,可見那無相禪師的修為更深哪!」想一想還是走為上策。

 

後來無相禪師回來,侍者向禪師稟告上述的經過:「報告師父!不知為什麼,那雲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用手指畫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就這麼小;我即攤開雙手說,我家的餅有這麼大。他伸出一指說,一個餅一文錢;我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他又伸出三指說,那三文錢一個好了;我想太沒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識貨!沒想到他向我禮跪後,就匆匆走了。」無相禪師聽後莞爾笑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侍者你會嗎?」

 

諸位行者啊!心地工夫非語言道,而是要自心確確實實地去行出來!體悟出來的哪!大家都發起心來!提起正念來!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霧都早課香am05:05 

台長: 幻羽
人氣(2,004)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首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七七(第五篇)
此分類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七七(第三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