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22 01:12:29| 人氣18,909|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之一.你需要自己蓋房子嗎?



  自己蓋房子真的那麼重要嗎?是因為這樣可以省錢?還是自己蓋比較環保?又或者自力造屋看來就是夠酷?這些理由說來都對,但卻都不是重點;至少在我來說是如此。

從全球糧荒談起

  近來去聽了一場關於全球糧荒與小農觀點的演講,主講者之一的彭明輝教授利用網絡從全球各地收集到各種報導、數據,甚至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統計資料,從而分析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此刻造成全球糧荒的最大因素不是糧食不足,而是在WTO的架構下,加上各國糧食庫存普遍不足,使得一些投資者與跨國糧食、食品公司有機可趁、『人為操作』的結果。」
  說得簡單而煽情些,便是以科技文明、數位時代自豪的現代人(其實你和我也都在這當中),在不知不覺間又悄悄的退化回洪荒時代「人吃人」的處境中。只是此刻加害於無辜者的武器不再是拳腳和刀劍,而是看似美麗、法力無邊的「金錢」;少數的既得利益者(投資客、基金經理人與掌握全球30%以上糧食生產、加工、運銷的幾家跨國企業)為了追逐更多財富,而將大筆資金投入期貨市場,進而哄抬物價,最後使得一些貧窮國家的貧窮人民無力購買高價糧食而引發暴動、陷入飢荒。我想這種金錢遊戲的威力只有武俠小說裡那些足以「殺人於無形」的絕世奇功可以媲美,只是這樣的絕世奇功再怎麼厲害,一次不過殺幾個人,而那還是虛構的;但今日的投資客、跨國公司卻可以為了個人利益、財富的追逐(而且還是合法的),真真實實的直接或間接造成無以數計的窮人陷入飢餓甚至死亡之境地。
  我想每一個自視為知識份子的人都了解造成全球糧荒的原因,尚包括全球暖化、能源作物轉作與能源價格高漲等因素,只是同樣的我們也必須理解不管是多還是少,彭教授所分析出的「人為操作」的可能性必然也在其中。就如同我們尋常可見的一些現象:政黨政客透過媒體來洗腦選民,知名化妝品、名牌包的行銷,不肖的保健食品、減肥藥品的宣傳廣告等等,在在都告訴我們,在看似自由、民主的現代社會;其實社會的運作仍是由少數人在主導,和過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一樣;尤其今天因為全球化的影響與社會的複雜分工,更是使得多數人對「被剝削者」完全無視(知識其實同樣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未曾真正普及)。

難道人生只為了成為一顆小螺絲

  因為人口的擴張、工具的便利與產業的改變,不斷加速著今日社會結構的複雜化,然後又因為這樣的複雜化使得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已不知不覺間被社會細密的分工了。想想看,我們從國民教育開始,已至於工作、退休直到死亡的一刻,是不是都不斷的在國家體制下被訓練成一顆顆「小螺絲釘」。即使國家打著普及教育的高尚旗幟,但仔細分析我們所謂的國民教育的學習科目,是不是很少有教授「自主生活能力」的科目呢!
  例如,我們無法從英文和數學裡去學得做人處事,我們也不可能因為上了物理化學課而懂得「醬菜、豆腐乳」的製作,即便少數會涉及人生與道德品行的科目,如歷史、國文,根本是經常被修改甚至自學程中弱化(例如不考作文),而社會課本裡,更是不會也不曾教我們了解在跨國運作與盲目追逐金錢的遊戲下,人命變得多麼的不值錢。當然我想從來也沒有那一本國中小的課本教授我們如何活得快樂、獲得幸福。
  而普及教育尚且如此,就更遑論愈來愈狹隘的高等教育了,殊不知便曾有農業專科的教授帶學生下田體驗除草後,擁有該田的農民「當季完全沒有收成」的情況發生,因為作物小苗完全被教授、學生當雜草拔光了。這或許只是少數「真實發生過」的玩笑之一,但看看身邊滿街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碩博士;就連憂鬱、躁鬱也變成了一種病;然後更是有許多人辛苦了一輩子努力賺錢,結果就只為了老的時候有錢養病;再者,繼前代小學生說西瓜是長在樹上後,此刻的小學生又言之鑿鑿的指出西瓜是從超市中來的(而非生長自田地裡);難道這還不能說明我們多數人從一開始就被剝奪了「生活的能力」,我們的「人生」真的出問題了嗎?

是不是我們都忘記了什麼叫「生活」

  只是尤為可悲的,是當我們面對上述這些:糧荒、教育、人生、經濟生活、全球化影響等問題時,所經常採取的應對方式竟是:「選擇逃避」。偶有的例外至多只是:在冷氣吹拂的室內爭得面紅耳赤的高談闊論,或者心血來潮的難過一下、心有戚戚罷了,然後結論往往只是搖搖頭的說:這些問題根本「無解」。
  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
  看著年紀尚輕的孩子漸漸只能從書本、媒體上去獲得經驗時,那麼「生活」到底是什麼呢?一堆數字(考試分數、股票指數、存款、貸款、新手機的價格…)而已嗎?看著年輕媽媽聚在一起討論育兒經時,不再是誰誰家的孩子又搞出了什麼好笑的事、搗了什麼蛋,而是討論是不是從幼稚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們學英文、如何開發孩子的右腦、怎麼讓孩子在未來有競爭力、增加學習速度…等等。拜託一下,我們這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過早的殘害孩子的身體、磨損他們的想像力與心靈(孩子本該只需活繃亂跳、去碰去撞、由自然的體驗去養成自主的心靈),難道我們以為孩子的大腦可以像「電腦」一樣運作,只要輸入英文字彙、心算技巧…,以後他們就會飛黃騰達、快樂幸福了嗎?這不明擺著自己當了社會的小螺絲還不夠,還要將自己的小孩也打磨成小小螺絲嗎?
  難道「生活」不該是找出自我的、家庭的、社區社群的價值,然後因為正面價值的確立與自我肯定,從而周遭鄰里相互影響、討論溝通,進而形塑且營造出一個和樂的生活場域嗎?

愈簡單的事,往往做來愈難

  此刻該是我們嘗試找回「生活的能力」的時候了,即使需要追逐財富,那也是因為先有了生活、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後,才因而去尋求適當財富;「貨幣」自始自終都不過是人類為了生活而創造出的一個「符號(或工具)」。為了尋找美好生活,我們當然應該善用工具,但絕不該沈醉於工具的幻影當中──不然夢醒時,真實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很痛。
  好了,廢話似乎說得太多,該回歸主題了。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呢?如果你同意「真實的生活就是為了追求平安、健康、快樂、幸福!」那麼我想告訴你,為了得到平安、快樂和幸福,我們就要有相對等的能力,這個能力我們就稱其為「生活的能力」好了。
  那麼「生活的能力」又是什麼呢?也不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懂,只是忘了而已,然後因為忘了,便暫時(但不可能永久)失去這個能力(說到底這個「生活的能力」到底是什麼呀~真要被自己這種拖拖拉拉、摸摸雜雜的個性氣死,講了這麼久還說不到重點;想必你們開始看得不耐煩,正在心裡詛咒我了吧!但實在是因為生活的能力這件事真的太簡單了,如果太早說破,我擔心你們真的會開罵,然後說我是在騙你們。但請相信,這真的是我誠心誠意之言,而且是花費了三十多年光陰才悟得的道理。)
  (啊~啊~啊~真是抱歉,我又離題了。)
  「生活的能力」其實簡單到一句話就能說完:「它不過就是能愉快的搞定食衣住行育樂的一些能力」罷了!(啊~啊~啊~真不要打我,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但事實上我也要澄清一點:說來「簡單」的事,卻往往做來很難。我舉個「吃」的例子好了;你知道自己平常吃的食物是否真的健康、乾淨?再複雜一些,你知道自己吃的食物到底是怎麼被生產出來,透過如何的採收、包裝與運送過程,然後出現在傳統市場或連鎖賣場的嗎?再再複雜一些,你知道正是我們平常吃的食物讓我們罹患癌症的嗎?最後再再再提高一點難度,你能夠栽種與飼養幾種你所吃的食物(或至少你明瞭其中的詳細程序)?
  (好了,你現在應該開始多多少少相信我所說的『簡單的事,卻往往做來很難』這句話的意思了吧!)
  一點也沒錯,我們已經徹徹底底的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我們不會栽種(你知道的,我也只是會一丁點栽種的皮毛,根本未夠格稱為一個農夫)?我們不會養蠶取絲縫製衣服?我們沒有蓋房子的能力?不要說製造汽車了,誰又有功夫能從無到有打造出一台單車呢(除非你會提煉鐵礦)?或者就單純憑藉雙腳好了,你覺得自己擁有挑著魚貨、從金山走魚路古道、翻越陽明山再下到士林賣魚的腳力嗎?至於牽涉到生命課題的「育」,以及人生根本的「樂」等等這麼深奧複雜的事就更不用說了。

找回生活的能力

  是的,「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因為這是「生活的能力」中相當「根本」的事情之一。可是因為社會結構的複雜化、現代社會的細密分工,與教育方式的單一貧乏,已經讓我們喪失了這個單純而基本的生活能力(想想看以前的原住民社會,每個夠格成婚的成年人,女的要會下田、釀酒、編織,男的要會打獵、作戰,還要學習搭茅草屋、石板屋或木頭房子;據說一間稍有規模的排灣石板屋,他們需要蓋五年時間)。
  也許你要問,「學會蓋房子」那是古代社會的事情了,現代社會這麼「進步」、工具這麼發達,反正只要有錢,要買個什麼樣的豪宅還不簡單?
  可是你想過嗎?儘管我們離開石器時代很久、很久了,儘管我們對現代的數位化、科技化自視甚高,自以為比起茹毛飲血的野蠻人進化多了;但就如同前面文章所言:「真實的生活不過就是希望獲得平安、健康、快樂、幸福!」至少我以為這件事情從來未曾改變啊!
  是的,「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儘管社會這麼進步,分工這麼仔細,但我們就是需要這個能力呀!因為擁有(學會)了這項能力,我們就會因而「承認」自己,「肯定」自我的價值;就像每一隻離開母親的幼獅必然已經學會狩獵的技巧,每一隻能夠獨飛的鳥兒都必然知道如何築巢一樣。
  生命的本質未曾改變,不管經歷多少歲月。先不管是否要選擇修行,當菩薩、如來還是成佛;先想想「怎麼當一個人」就好。如果你想當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希望得到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的人,那麼就讓我們來學會這些最最根本的「生活的能力」,只有取回了這些能力(也許原住民要講的是狩獵、祭祀、禁忌),我們才能(敢)大聲的說,我們是一個「人」(就像布農、達悟、伊達邵、泰雅…的族名漢語翻譯都不過是「人」或「我是人」的意思罷了!)

2008.6.20

文章未完,待續……

台長: 阿不
人氣(18,909) | 回應(1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等待夏日
此分類上一篇:彼與此

紫娟
這篇寫得不錯呀~~
生活能力就是食衣住行的能力,有道理!!

在高度分工的時代,很多人只有賺錢能力,但沒有生活能力。用錢換取一切,也許有效率,但就因此失去了許多生活樂趣吧!
2008-06-22 21:59:07
版主回應
不只是生活的樂趣,
其實往往失去的,是一些更深層的東西,
例如對自身(人生)價值的肯定,對其他事物(自然、土地)與人群(鰥寡孤獨)的關注、關懷。
這些都是我們失去的,
也正因為失去了這些,
所以我們常常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他人,
那麼隨之而來的空虛、痛苦、無奈、...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008-06-24 21:51:58
chum6686
時代越進步所給人類的苦惱越來越多
說的好
2008-06-23 08:43:11
版主回應
「人」的本身在時代的轉變中,
真的有改變嗎?
其實生老病死的過程從沒有變過,
離苦得樂的追求也未曾停過,
終究,人還是人。

既然人的這些基本要素未曾改變,
那麼要尋求健康、快樂、幸福,
也要從「根本」著手。
2008-06-24 21:48:37
天呀!我應該去學編織才好。
2008-06-23 09:42:25
版主回應
真的心想,就要趕緊去實踐喔!
2008-06-24 21:46:23
piana
觀照一下自己的&quot生活能力&quot滿低的耶!
2008-06-23 09:50:39
版主回應
沒關係,現在開始從頭學起。
2008-06-24 21:45:48
藏心
//借阿不此處張貼,打擾之處還望見諒//


『歐陽喬』是一位樂觀堅強的女子。
在這短時間哩,她一直與癌症在抗戰!
最近一段時間裡,正是她與病魔陷入激烈的戰役中。
這麼堅強善良的人,值得老天爺的眷顧。

我在此衷心地懇求來此的好友們:請與我一起為她祈禱!

希望她能再次戰勝病魔,健健康康的與我們一起在文字海裡起舞!

【老喬的家】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aujoe

【我們姐妹,正在努力】  2008-06-2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bps0805/3/1308293174/20080622162242/
2008-06-23 10:32:40
版主回應
祈願歐陽喬小姐康復。
2008-06-24 21:45:09
老師,您說的真好!
學會「生活的能力」
就從學習蓋自己的房子開始!

期待7月快到來!
2008-06-24 11:35:02
版主回應
竭誠歡迎喔!
請問您住林口嗎?
在哪裡呢?
參與協力造屋的人很多,
但可惜報名的人當中居住在林口竟然只有兩戶人家,
唉~~~~好感嘆啊~~~
2008-06-24 21:43:34
光.點.
期待看到你寫完這篇。

我開始思考今天自己吃的東西哪裡來的了......


還有,謝謝你的推薦。

我喜歡課外書。
2008-06-24 22:34:15
版主回應
最近買的一本新書:《到底要吃什麼》,洋洋灑灑幾十萬字,討論的就是你開始思考的問題:今天自己吃的東西哪裡來的了......
2008-06-25 08:34:45
老師,我和老公一起報名的,
我們住泰山。
有很多人報名了喔,真好!

我也聽說都是外來的人多,
不過,這就表示老師的磁力超強的,
可以吸引遠距的朋友們!
2008-06-25 09:19:16
版主回應
啊!原來你們住泰山喔!
那那那....林口不就真是沒什麼人報名嘛!唉,殘念 >_<&quot

不過你的說法不錯--可以吸引遠距朋友,
聽起好像是會吸引另外一個世界的,呵呵,開玩笑的啦!

總之,還是很感謝你們報名。
2008-06-25 21:01:01
9999號
如果我自己有能力蓋房子的話..
我想最重要的可能是想設計屬於自己的窩
這是最大動力...又簡單的答案吧!
哈~
2009-01-07 12:12:30
版主回應
當然囉!
從自己出發,
一定是最貼近內心、也最會care健康的一個設計和施工。
2009-01-12 23:04:30
aleli
好文章! 想不到住在世界的角落 也不會孤獨 只要你的想法正確 永遠不缺支持者 在過去幾年來我確實過著金錢支配一切的生活 家事有佣人代勞 從來不需踏入廚房 整天只要對著電腦過活 但是心靈上越來越空虛 好像自己漸漸變成廢物 現在我也開始學做糕點 而且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2010-02-05 21:09:26
版主回應
樂趣是很重要的,從食衣住行著手,
找出最單純、美麗的滋味,
就是認真的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2010-02-24 20:47:45
珍妮
真好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也想蓋棟可以安身的溫暖小屋,可是又很怕很複雜,沒經驗....
2010-02-24 10:16:22
版主回應
在前年蓋房子時,我也沒有蓋過房子,
也沒有任何蓋房子的經驗,
就只是認識了一個會自力造屋的朋友,
請他來指導,
然後就開始造屋了。

所以造屋並不難,閱讀一些基本書籍,了解「結構安全」和「各種建材的優缺點」,並尋找、參觀過一些案例後,就可以動手了。
2010-02-27 23:02:13
benken
我的 夢想也是能有一天有機會能造自己喜歡的房子.可是我住台中耶有台中造屋的課程嗎.
2011-05-01 00:02:19
版主回應
ㄟ~
這我也不知道耶~
抱歉。
2011-05-04 21:43:49
benken
是沒迫切需要 但我討厭都市裡吵雜塵囂.希望年紀大一點可以在遠離塵囂自然環境過儉樸清靜的生活.而且人活到老學到老.說不定學的造房的技巧.能對我自己或朋友有大的 受益也不一定呢. 其實我也很喜歡做這些事.我還買了 很多木工裝潢的 工具呢 在我買房子的 時候有很多裝潢的 工作我都自己做呢.但沒友直業水準就是了.呵呵
2011-05-01 00:10:31
版主回應
Dear benken:

  最重要的,其實是「樂趣」而已。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現代生活為什麼問題這麼多,人為什麼這麼多煩惱,甚至憂鬱、厭世等等。
  結果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現代人動手的機會愈來愈少了,透過太多便利的工具、交通、資訊,我們以為自己很厲害,懂得很多,但這些其實都很虛幻,因為大多數的東西都是看來、聽來的,即使是自己做過,但也都是一些別人已經套裝整理好的半成品。
  唯有動手做,才能真正讓自己有所體驗,因為在體驗的過程中與之後,一定會讓自己去進行獨立思考這件事。
  只要重複著:「做,然後思考,然後又做,再思考...」,相信生命會活得更實在。

阿不
2011-05-04 21:50:21
俊超
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台灣瘋狂的教改,讓我們的下一代陷入無窮迴圈的競爭,看到這篇文章,希望有愈來越多人能有這樣環保的共識,也讓大家能走進自然,師法自然,進而尊重自然。
2011-06-28 14:42:27
曹連燊
一直以來都希望阿布老師的全球感念和憂心能召喚更多關心地球卻找不到落角執行的朋友,齊來為環境家園努力優質,內湖碧山社區曾經受教於阿布的一群人,承受生活廚餘的經驗分享讓我們執行至今頗有成效樂此不疲,謝謝阿布經驗傳承繼續發聲
2011-07-11 10:26:59
版主回應
謝謝曹大哥美言,
希望你們務農愉快喔!
2011-07-13 20:41:20
黑夢
你好~關於你寫的這篇文章 我深感有教育現代人的性質,
我很喜歡,很希望你能同意讓我擷取幾段話。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2013-12-23 03:05:36
版主回應
基於非商業與理念推廣,這是OK的。
2013-12-24 01:51:58
Lanney
剛畢業的我22歲 , 從事建築業 ,

對於您寫的文章非常感同身受 ,

這些是我在大學一直努力思考的問題 ,

懵懵懂懂也和您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

希望能早日完成生活自主 , 重拾生活 ,

在這個世界上看到了有和自己相同價值觀的人
真是開心至極 ,

" 希望能找回生活的能力 "

願莫忘初衷 , 擁抱願景 , 共勉之
2014-08-27 22:09: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