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29 12:55:06| 人氣1,4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變與不變‧進退兩難——評陳家聲工作室《宇宙之聲ON AI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首登於ARTalks,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ysl/2019112902

時間:
2019119日,週六20:00

地點: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

 

演出的內容是關於一個賣藥與點歌的地下電台,面臨轉型的世代尷尬與衝突,主要是透過電台資深台柱主持鳳之(王詩淳飾)和年輕新進主持光宇(呂寰宇飾)兩人不同的主持風格、製作理念,面對現場節目無人call-in(甚至要偽裝聽眾call-in)、收聽率兵敗山倒的窘境,在改變與不變之間,所做的諸多努力與堅守。

 

舞台設計(林凱裕)善用演出空間原本的倉庫感,以木作壁板區隔出一個電台播音室的空間,板架上擺滿或貼滿了獎座、獎牌、明星海報、茶水區等,在主演區再擺置一大張播音作業桌以及兩張椅子,另有麥克風、點歌機、電腦、電話、直播操作台等,桌上及地板也擺了許多雜物,不至於到雜亂的程度,但看起來的確有像個地下電台的感覺。

 

整個演出差不多一個多鐘頭,扣除掉一開始兩人的互打招呼、順節目流程,以及最後鳳之憤而離去,所剩的時間就是現場直播的時間(real time),至少也有五十分鐘,在這段期間裡,兩人先禮貌性的一搭一唱,隨時要想辦法置入性行銷熱銷的保健食品「天王寶」,點歌,唱歌,播歌,假裝聽眾call-in,現場應答扮演,兩人漸漸對於節目的經營產生歧見,但因現場直播不能中斷(airshow must go on),竟將立場與脾氣帶進節目之中,兩人互相設坑給對方跳,要想辦法打圓場,光宇甚至還要搞網路直播(YouTuber),這一系列的狀況百出,全靠兩位經驗豐富的演員完成,情節的設定看似慌亂,但兩人的表現仍游刃有餘。

 

事實上,兩人對於主持與經營電台節目,都有高度的理想跟熱愛。鳳之在這個電台至少二十年了,從基層實務做起,一路上來,與電台、節目以及觀眾共同成長,主持經驗豐富老到,可以完全即興,也可以現場演唱(演出中也唱了〈好好愛我〉等歌曲),長期和聽眾搏感情,不相信收聽率下滑、聽眾已經大量流失,仍然堅持要以一貫的主持方式與節目內容型態,維持節目與聽眾之間的關係,這裡頭畢竟已經融合了太多情感、記憶、道義、責任等,不能說變就變。

 

而才剛到電台滿一年的光宇,懷疑節目早就沒有任何聽眾了,已經有好一陣子節目現場都沒有聽眾call-in了,因此試圖提出一些改進節目內容與形式的方法,尤其還在播音室裡,與網友粉絲玩起了網路直播秀,希望能藉此衝高節目的收聽率。正因如此,鳳之感受到光宇似乎即將取而代之,成為主導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感覺自己的時代將要過去,長期經營的聽眾也將被拋棄。

 

兩人漸漸感到對方的立場與堅持,一開始光宇還會顧及鳳之的資深輩分,但到後來雙方已經槓開了;而最有戲劇性的,正是兩人已經展開衝突對峙,然而現場直播仍在持續,既要顧及節目的進行,又要維護自己的理念,觀眾可以看到有趣的「挖洞」、救場、矯飾、支吾等攻防,一切的設定邏輯是,現場收聽的聽眾看不到他們的爭執,而現場看戲的觀眾則全都看得到,在「看不到」與「看得到」之間,便會衍生許多戲劇趣味,尤其兩位演員要在諸多的角色與情緒之間,快速地切換與扮演,同時又要維持節目的正常播出,還要穿插演唱臺灣與日本經典老歌,增添許多可看性。

 

倘若挑剔一點,聲音的處理可以再細膩些。意思是目前不論是「on air」,或是「off air」,用麥克風,或是沒用麥克風,演員的聲音聽起來都是一樣的,沒有甚麼差別;若技術條件許可的話,至少可以讓on airoff air的聲音效果聽起來不一樣,雖然我們是在劇場中直接看到播音室裡的演出,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是被設定在「第四面牆」之外(難不成我們都擠到播音室裡了?),當我們聽到on air的節目時,應該是要像聽眾一樣聽到的聲音質感,而非把我們視為觀眾。

 

宣傳文案及演後導演講話都提及,這齣作品的創作源起於2016年「為了一個即將拆除的傳統市場而生」(2016年「回桃看宇宙藝術節」市場版限定首演),三年後作為「2019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藝術綠洲創作計畫」之其中一檔節目,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演出,同樣又再次面臨這個演出空間亦將可能不保,,這個場地也不過才剛剛啟用沒多久,這兩年結合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在這裡推出了幾檔的藝術綠洲創作計畫,多半也都能夠吸引一票趨之若鶩的年輕觀眾(尤其是吸引出身桃園的創作者,返鄉創作),算是挺令人期待的中壢藝文表演空間;若改建計畫真的落實,希望能夠有更多在地的替代空間出現,更活絡當地的藝文展演發展。

 

「保留維續」與「更新發展」之間的拉扯糾結,一直都是個兩難,戲裡戲外,相互呼應著,在工業革命之後,其實就越來越是個具普世性的課題,孰優孰劣,還是得回歸各自的問題本身,因地制宜,充分協商,傾力找出共榮雙贏的方案。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4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