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1 02:35:36| 人氣3,19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集體獨立製作《二樓的聲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4720日,週日19:30

地點:mad L替代空間

編劇:胡錦筵

導演:譚鈺樵

演員:林文尹、黃郁晴、廖原慶、蘇志翔、劉驊、楊瑩瑩、魏敏、林紹謙

 

這個劇本去年在牿嶺街小劇場所主辦的「為你朗讀」讀劇節上就已經獲選閱讀,我還被劇組的製作人朱倩儀邀請去擔任讀劇之後的座談會主持人,為此我有了事先閱讀該劇本的機會,當下覺得這真的是一個極冷的暴力故事,雖說「故事的發想起源於日本的一起真實社會新聞事件」,但對照閱讀台灣的鄭捷隨機殺人慘案,那種積蘊在社會之中的冷感與暴力,仍然令人髮指,也仍然令人不寒而慄!

 

演出將觀眾分為兩組,並且將戲分為三個部份,故事的核心是一樁凌虐囚殺少女(楊瑩瑩飾)至死的犯罪現場,依據三種不同的視角,戲的三個部份分別為【A】直觀犯罪現場、【B】旁聽虐殺的聲音,以及【C】回憶討論這個犯罪事件的前因後果,角色及觀眾所透過的主要感官依序是眼睛、耳朵及回憶。我們這一組觀眾所觀賞的順序是:ABC,另一組觀眾則是:BACAB的觀看順序,以及先觀後聞和先聞後觀之間的差異性,都會影響到個別觀眾對於整個故事的審美心理,而我認為這樣的安排設計是有趣且具有實驗性的創意嘗試,是當初在讀劇本以及參與讀劇會時,未曾想像過的。

 

在看戲的當下,還是免不了會聯想到暴力犯罪的成因與共犯結構,除了顯而易見的暴力、強暴、囚禁、忽視之外,還有一堆出了問題的關係(親子、夫妻、姊妹、朋友等),以及最讓人心寒的「無聊」,因為無聊而囚禁他人、強暴他人,繼而殺害他人!這些真是人嗎?人能夠被定義嗎?冷漠與忽視,幾乎是大的幫手。

 

相較於曉劇場前幾年的《燕子》,兩齣戲似乎都想透過直接呈現暴力的方式,逼使觀眾不得不直視這些暴力的發生,不論直接呈現與間接再現的篇幅比例如何調配,創作團隊大約都有想要借助劇場藝術的再現,達致某種藝術療癒的效果,這裡頭所透發出來不再是傳統的美的詩意,而比較像是逼近社會現實的沉思,其意義當然是嚴肅的。

 

若要對演出吹點毛而求疵的話,在我的觀看順序中,因為先看到犯罪現場(二樓的房間),所以當我們和劇中夫妻(廖原慶、魏敏飾)一樣在一樓餐廳聽到二樓的聲音時,心裡就會聯想到剛才所看到的一些暴力場景,以及斥罵與尖叫聲,總覺得在一般常理下,這對夫妻至少應該要上樓去關心或制止;當然隨著兩人語言與關係的互動,觀眾也漸漸知道他們保持漠視及彼此折磨的原因,說到底還是顧及事業成就與社會觀感等面子問題,一個少女的生命在這些考量底下,完全微不足道。只是在表演上,常常會看到或夫或妻其中一人,會做聽聲音狀,其實就是在等二樓那邊的場景發出聲音,以做為繼續戲劇行動的動機;尷尬的問題來了,那個「等」就使得演員露出原形,而接續而做的戲劇行動,也不見得和少女求饒求生的尖叫聲成正比,這對演員和技術的確都是一大挑戰,但既然選擇了這個非常有機的空間,也選擇了這樣的形式,可能還是要想辦法處理,才能說服觀眾。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19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悄悄話)
2014-08-03 18:06: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