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3 10:55:49| 人氣3,3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北藝穗節:凹凸之外《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9年9月2日,週三14:30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2樓
演出:凹凸之外《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

將「小劇場」擬人化成「小T」,設定其誕生於1980年(所謂「一切從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開始」),今年三十歲,而其成長過程與性格樣態,便將小劇場的發展、變遷、定義、定位、生態等諸多面向與說法,納入討論與「示範說明」的範疇,這算是該作品的妙點創意,還不錯。所觸及的層面,幾乎都是一般人對於小劇場的印象或問題,包括「小劇場就是場地比較小嗎」、「窮是小劇場的特徵之一嗎」、「小劇場為什麼常常反敘事結構?甚至反語言」、「小劇場為什麼常常重複動作」、「小劇場為何常用複式觀點」、「小劇場是危險的,甚至挑釁觀眾嗎」、「小劇場一定要有批判、顛覆、叛逆性格嗎」、「小劇場不能養活人,所以劇場人一定要身兼多職」與「是不是一定要演出完畢以後才可以謝幕」等,不外乎美學、政治與經濟三大層面。

「示範說明」的形式與內容,除了一般民眾、觀眾與劇場工作者的觀點,當然也「引經據典」,鍾明德與王墨林的論述及其文化形象,便成為被諧擬與嘲諷的對象,甚至鍾明德在構建小劇場運動史論述所經常引介的Grotowski、Brecht、Artaud、Meyerhold、Schechner等人,也被牽扯進來。整體風格充滿了搞笑,偶爾夾掺抒情的旁白,所使用的語言及內容,仍吊有些許書袋與小劇場內部笑話,但基本上不影響觀眾的投入與理解。相較於過去小劇場論述總被嚴肅態度與詏口文字所定義與論述,今次的演出完全轉了個面向,只是不知這樣的處理方式,會不會更陷小劇場於被曲解的逆境之中?

從一坐定位子,我就一直很注意投射在牆上的影片內容,那是創作者林乃文和朋友一起去訪問了若干人關於小劇場的看法的訪談剪輯。對我而言,除了王墨林與溫吉興之外,猶有許多新世代的陌生面孔,他們各自從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出發,自圓其說,自有說法;對於既有的論述與說法,他們不太去關切,或許這些既有的論述與說法,多半被視為是搞學術、評論的人才要去弄清楚的東西,大師、經典、理論其實並不重要,只要從感覺出發就可以了。既有的累積無法擴散,每一個世代都重新開始,既要批判與諷刺既有的論述與機制,卻也形塑不出有力的論述與顛覆,甚至認為沒有論述也無所謂。

這個「示範說明會」雖然搞笑的成份居多,但是卻也提供了一些基礎點讓人可以更進一步思索與辯證,要嘛選邊站,要嘛提出新觀點,要嘛無所謂。當代的臺灣小劇場要江河日下還是重振雄風,或是另啟新頁,現在或許是個不錯的重新省思的時間點。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3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