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27 00:28:25| 人氣1,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度脫?救贖?或者永不落?──兼記《333神曲》演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5年10月23日
地點:兩廳院藝文廣場帳篷B
團體:銀幕遊學劇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演出:《333神曲》(333 Dante Soup)

前一陣子到牯嶺街小劇場觀賞身體氣象館所策劃的「三城戲劇共同體」(此處的「三城」指的是上海、香港、台北)藝術節活動的第二個演出──上海跨領域創作者趙川編導,香港撞劇團藝術總監湯時康擔任即興指導,由上海的「草台班」演出的《台北38度線》,演員包括了上海的張獻、吳夢、湯光明,以及台北的鍾喬、王墨林、陳憶玲、林淑玲、段惠民。演出採按本表演、現場即興、影像演出等幾個部分,其中上海著名的劇作家張獻曾經對兩岸的未來提出了有見地的看法,他認為以國家為單位的劃分方式,在歷經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我想他應該是從美國獨立革命開始算起的),已趨近模糊化,未來肯定會走向以文化為單位的劃分方式,國家可能只剩下經濟計量的功能性,目前的歐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亞洲主要城市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愈趨頻繁,以台北為例,這幾年就有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華文戲劇節、亞洲劇場匯藝、國際行為藝術節、「亞洲的吶喊」亞洲劇場交流、亞太藝術論壇等展演交流活動,在這樣的背景基礎上,由莎妹劇團的魏瑛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所穿引策畫的「台港日三城神曲計畫──333神曲」便順應而生,共同演出的團體包括台北的莎妹劇團、香港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以及大阪的銀幕遊學。注意到了嗎?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這類的政治劃分單位,已經在這樣的跨界合作中隱遁,取而代之的是融於一爐的不同語言(日文、英文、中文)、身體質感與造型、以及文化符號。

這個演出計畫乃是歸屬在台北藝術推廣協會所策劃的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底下的,顧名思義,在兩廳院(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之間的廣場上真的搭起了兩座偌大的帳篷,演出就在帳篷裡頭進行,而為了這個演出,在帳篷裡還搭建了一座戲塔,由低而高大致分了四層,戲塔的四周則擺滿了蠟燭,這些蠟燭都放置在削斜口的竹筒之中,短短長長中搖曳著燭光點點;另外在戲塔的結構支架上,也配合三段不同的演出,換上不同象徵意涵的旗招。

按照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傳世名著《神曲》(La Divina Commedia)原來的三部曲結構,三個劇團的導演分別選了一部來進行聯想與詮釋,首先是魏瑛娟選擇的「地獄」(Inferno),白色的旗招上面,有的寫著「收除絕滅」,有的寫著「千歲敕令」,有的寫明是「地府」,也有的畫上像迷宮的螺旋紋,表現出不同文化中的地獄意象;演員在這樣的環境裡,接續做著比武、強吻、猴戲、急智問答的動作,最後在一片救贖式的音樂當中,抬頭仰望舞台上方照射下來的燈光,暗示著上面另有洞天。

其次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陳炳釗所選擇的「淨界」(Purgatorio),換成了藍色的旗招,上頭多的是菩薩救苦救難的圖象,清晰立辨的度脫與救贖的氛圍烘托;陳炳釗在這個段落裡安排了梵谷(吳偉碩)飾演一位受難戰士的角色,背上插著看似十字架的細竹支,在愛與恨之中,在七大死罪之間,身體與靈魂不斷地遭受磨難,最後在貝阿提絲(Beatrice)的帶領之下,進入了天堂。

第三段則是銀幕遊學劇團的佐藤香聲的「天堂」(Paradiso),不過他倒是非常反諷地將旗招全部改成了紅色,上頭佈滿了BMW、Starbucks、Dior、Chanel、D&G、Ferralli等國際知名的品牌商標,在這一片資本主義與消費拜物的旗招環境中,演員表演著不斷地吃飽、喝足、睡過頭的動作與舞蹈;為了加強意象,佐藤香聲來安排了梁菲倚扮演一名「Apple Girl」,神色自若地吃著蘋果,或者調皮地丟蘋果到這群演員之中,引起他們狼吞虎嚥的爭食畫面;這一切,最後就結束在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聲中,Apple Girl推著購物車,撿起掉落滿地的紅蘋果。關於蘋果的象徵,佐藤香聲在節目單中提了:「人類文明史的轉折點上,非常有趣地,常伴隨蘋果的出現,例如牛頓地心引力的蘋果、塞尚臨摩的蘋果、披頭四經典專輯『甜蜜蘋果』,以及麥金塔蘋果電腦。」我還想到的是神話與童話中的蘋果:夏娃吃的蘋果、引起特洛伊戰爭的金蘋果之爭、白雪公主吃的蘋果,甚至美國紐約就是一顆大蘋果。

雖然是三段表面上看起來很不一樣的內容,但其實整體可以看視為一長段旅程,就像《神曲》裡頭的但丁一樣,一路從地獄、淨界,走到天堂,看盡了各種層次的眾生相。《333神曲》演出加上兩次的中場休息,大約兩個鐘頭,雖然在長度篇幅上無法與《神曲》相比,不過在參與人力的陣仗上、城際合作的嘗試升級上、異文化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上,都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意料之外的實驗意義;如果不去強調某一位藝術家來自何地,純粹欣賞表演,我們只會看到演員、性別、身體、表演能量,國籍、階級、種族等政治劃分根本是看不到的,政治與文化,孰將勝出,不言自明。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1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