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22 13:41:14| 人氣4,340|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詞賞析】 精兵百萬下江南 干戈不染生靈血 

推薦 3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詞賞析】  精兵百萬下江南      干戈不染生靈血 

元 伯顏《奉使 收江南》:
   「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
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
  
      伯顏 (西元1236年~西元1295年),蒙古八鄰部人,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伯顏長於西城。元世祖 至元初年 奉使 入朝,受 忽必烈賞識,拜 中書左丞相,後升任 同知樞密院事。
      古往今來,一身 兼有大將之才、宰輔之賢的人,鳳毛麟角。伯顏是 元朝的名將、名相,深略善斷 宰輔一朝。出則在野,能為統帥;入則在朝,可為宰輔。
    《元史》記載:「伯顏 深略善斷,將二十萬眾 伐宋,若將一人,諸帥 仰之若神明。」其意為 伯顏 統率二十萬大軍 如統一人,被眾帥 視若神明下凡一般,無限仰慕。
      伯顏是 最早 用漢語作詩的蒙古族詩人,著有《奉使 收江南》、《南征還》、《喜春來》、《過梅嶺岡留題》、《歸師表》等作品。

注釋:
1. 奉使收江南:另一版本,「俸」使收江南,乃筆誤。
2. 奉使:奉天子之命。
3. 竭:枯竭。
4. 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 兵器的通稱。後來 引申 指 戰爭。
5. 精兵:精良的部隊。
6. 百萬:形容人數多。號稱 百萬,其實 約二十萬。
7. 生靈:指人民、百姓。 
8 南征還:元 伯顏《南征還》詩:「擔頭不帶江南物,只插梅花一兩枝」。
9. 喜春來:元曲 名 。伯顏《喜春來》:「金魚玉帶羅襴扣,皂蓋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10.過梅嶺岡留題:元 伯顏《過梅嶺岡留題》詩:「江南血染隴頭梅,黷武將軍百戰回。視甲帳為阿鼻獄,作京觀是死人堆。厓山連帶入聲失,頹勢難將兵力恢。毛羽未豐亡國主,黃金台下不歸來」。
11. 歸師表:元 伯顏《歸師表》:「臣 伯顏 言:國家之業大一統,海嶽必明主之歸,帝王之兵出萬全,蠻夷敢天威之抗。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軌之會同。區宇一清,普天均慶。?....... 」

意譯:
       我指揮的軍隊,士氣如虹,千劍 指向青山,高山 將要崩裂,萬馬 渴飲江水, 長江 將要 枯竭。
我帶領 百萬精兵 下江南,王者之師,所向披靡,不妄殺百姓,不搶奪民產,收降了 江南宋地。

賞析: 
      這首詩是 元朝的名將、名相 伯顏的詩。前二句「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描述 指揮的雄兵,士氣如虹。後二句「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描述 攻取 江南 不妄殺一人。這首詩 氣勢如虹,直衝霄漢。
     伯顏,文武全才,戰時 似 虎嘯山崗,搖撼蒼松;靜時 如 玉樹臨風 風雅倜儻。他 兼具 將相之才,又 通曉漢文,在多種語言交織的戰場,他的漢文風采,常 於 深沉謀略中,淋漓酣暢地流露。
     當 族群情結,隨著 歷史 飛灰湮滅,化成 縷縷輕煙時,青史 似乎 再次 傳來 伯顏的回聲:「海內何人扶社稷,天涯有客臥林丘。此心只似長江水,終古悠悠向北流。」

(逸竹(yt)批注:
    「干戈不染生靈血」是指 不濫殺 平民百姓。然而 戰爭是 殘酷的,兩軍交戰,各有傷亡,是必然的。為了 滅掉南宋,統一華夏。所以 元軍統帥 伯顏 拒絕了 宋丞相 賈似道的求和,快馬加鞭 殺向江南。宋軍 戰死者眾,江水為之變赤。
      綜觀 人類歷史 就 像一艘巨輪,在 用鮮血匯成的河流中 前進, 戰爭 無疑是 一種 象徵 「建立」 或者 「推翻」 的手段,貫穿其間。兵荒馬亂的戰爭 是 殘酷的,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參考資料:
       元世祖忽必烈 曉諭 伯顏,攻取 江南 不妄殺一人。當 伯顏的大軍 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後 ,還 沒開戰,南宋的沿江製置副使、知黃州陳奕降,伯顏 承制 授奕 沿江大都督。奕遣書至漣水 招其子 岩,岩降。伯顏 復以舟師先趨江州,江州(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在今江西省境,治所在德化 今 江西省 九江市),兵部尚書 呂師夔在江州,與知州 錢真孫 遣人 來迎降。伯顏至 江州後,即 以師夔為  江州守。師夔 設宴 庾公樓,選 宋 宗室女二人,盛飾以獻,伯顏 怒曰:「我奉天子之命,率領 仁義之師,問罪於宋,女色 豈能 惑亂我的心志!」斥遣之。
       宋恭宗 德祐二年(西元1276年)二月,元軍 進入 臨安城(今杭州)後,宋朝 太皇太后 謝道清 攜小皇帝,奉璽書 向 伯顏請降,結束了 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
       伯顏 遣 呂文煥、董文炳、范文虎 入城 安撫百姓,禁止殺掠。南宋詩人 汪元量 感佩 伯顏將軍 行軍有法,治軍有度,還 特別寫了 一首詩 讚曰 :「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從中 可見,當時 南宋 各級官員 主動投降的很多,以致「滿朝朱紫盡降臣」。

台長: 逸竹(yt)野叟

(悄悄話)
2018-10-23 11:42:42
鯤鴻
物能資生
貨足安身
國泰民安

物匱貨乏
飢寒爭生
豪爭略奪

安則圖逸
困則圖謀
謀者侵安
踰越荼戳

一人之侵
謀財害命
一國之侵
生靈塗炭

這種現象
循環古今

有戰爭
就有侵犯
即便名為仁義之師
較之兩軍交戰後之務滅對方
殺戳是少了
但還是戰殺之師

人類是群生的社會
愈是文明愈是分工
階級職位更是分明
努力圖謀財勢名位
似乎成了一生追求
心中少了知止知足
踰份違法亂紀即生

若相信有來生
就有因果關係
因果是平等的天理
人間是有借有還有佔有償的空間
是平衡因果天平的舞臺
是是非非走的都是因果的了卻

一生要怎麼走
來生要怎麼過
都是自己做主
若能如此觀之
或許少些抱怨

若不信有來生
就不存在良知
盡圖一生享受
不計私己妄為
社會不亂鮮矣
2018-10-25 10:57:00
版主回應
孟子提出 「善戰者 服上刑」 :
「言善戰者,其罪 應是 最重之刑。
孟子對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
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的以武爭霸」現象 , 深惡痛絕。

長期征戰 帶給 人民的痛苦和災難,
兵荒馬亂的戰爭 是 殘酷的,
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
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唐 曹松《己亥歲感事二首》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 陳陶《隴西行》四首之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2018-10-25 15:31:10
(悄悄話)
2018-10-25 10:57:01
(悄悄話)
2018-10-25 10:58:56
(悄悄話)
2018-10-27 14:15:49
(悄悄話)
2018-10-28 11:13: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