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29 14:45:49| 人氣21,338| 回應11 | 下一篇

重讀白先勇的《花橋榮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謝堂前」的肥燕子*


19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哲學研究所的學生時,第一次讀到了白先勇所寫的短篇小說〈花橋榮記〉。事實上,在這之前和在這之後,只要是他的小說我都買來研讀。那一陣子,我成了不折不扣的白先勇迷!他的許多作品,感動了我的心靈,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19年後,我從書店買來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花橋榮記〉是其中的一篇。《台北人》的書前,引了劉禹錫的一首古詩〈烏依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在首頁則寫著:「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從這首古詩和這幾個紀念性質的文字,就足以說明《台北人》一書的主題。那是許多文學批評家已經說過的:白先勇的《台北人》,所描寫的是一群「沒落的貴族」!儘管白先勇曾經頗覺委屈地辯解著,(參見白先勇,《驀然回首》,爾雅出版社,1978,頁150,)但是只要你知道白先勇的顯赫家世,你就可以肯定這種批評是一點都不過火的。(按:白先勇的父親是白崇禧將軍。)白先勇在台灣的家族顯然沒落了,因此,他那種「王謝堂前」的肥燕子,突然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失落感,是可以理解的。


*代表頽廢的「逃難文化」*


如果《台北人》所描寫的只是白先勇個人的失落感,那也就罷了;問題是,《台北人》所描寫的,代表一種頽廢的「逃難文化」,這種文化雖然可以只是白先勇個人的經驗,但事實上,由於他在文壇上的名望,已經多多少少影響了某些人的心理。那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在這種「逃難文化」的不健康心理之下,沒落貴族的「王謝常前」,不只是白先勇個人的家族,而且也是整個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所建立起來的文化新秩序。無疑地,白先勇的失落感,正是這種自以為是的大陸「貴族文化」沒落之後的喟嘆。這一喟嘆,除了一方面肯定並懷念大陸舊文化的光輝不再之外,另一方面則有卑視現有的台灣文化的意味在內。這一卑視,才是筆者感到憂心忡忡的!
《台北人》所流露出來的大陸文化優越感,可以從其中的〈花橋榮記〉一文看出來。〈花橋榮記〉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來的。(其中所描寫的許多內容,恐怕是白先勇自己的童年經驗吧?因為這篇小說的背景,正是白先勇的故鄉──廣西桂林。)小說中的自述者是一家小吃店──花橋榮記的店主人,這家名叫「花橋榮記」的小吃店,雖然開在台北市的某處,但是進進出出的卻都是桂林人,這和桂林那家同樣叫做「花橋榮記」的小吃店,並沒有兩樣。然而這只是表面,實際上,桂林的和台北的花橋榮記怎麼能相提並論呢!白先勇說:

提起我們花橋榮記,那塊招牌是響噹噹的。當然,我是指從前桂林水東門外花橋頭,我們爺爺開的那家米粉店……我自己開的這家花橋榮記可沒有那些風光了。我是做夢也沒想到,跑到台北又開起飯館來。(《台北人》,頁163-164。)


*惡毒地描寫台灣女性*


事實上,不但桂林和台北的花橋榮記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恐怕根本的原因乃在桂林(和整個大陸)的不同於台灣。白先勇接著說:

講句老實話,不是我衛護我們桂林人,我們桂林那個地方山明水秀,出的人物也到底不同些……也難怪,我們那裡,到處青的山,綠的水,人的眼睛也看亮了,皮膚也洗的細白了。幾時見過台北這種地方?今年颱風,明年地震,任你是個大美人胎子,也經不起這些風雨的折磨哪!(同前書,頁166-167。)

白先勇不但在〈花橋榮記〉當中流露出他的「民族優越感」,而且在《台北人》的其他各篇,這種優越感也一再地浮現出來,甚至連台灣酒都比不上大陸酒烈呢!他說:「這點子台灣的金門高梁就能醉倒大哥了嗎?你忘了你大哥在大陸上,貴州的茅台喝過幾罈子了!」(〈歲除〉,同前書,頁66-67。)於是,在這種「民族優越感」之下,白先勇的筆中,台灣的女性都是低賤的族類。她們不但做為這些「沒落貴族」洩慾的工具,還要受到白先勇這些「沒落貴族」的辱罵!在白先勇的筆中,不管是〈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的喜妹,或是〈歲除〉中的「山地野女人」(這是白先勇自己的用語),都是可厭甚至是可惡的!而在〈花橋榮記〉當中那個偷漢子的台灣女人──阿春,白先勇惡毒地描寫著:

那個女人,人還沒見,一隻奶子先便擂到你臉上來了,也不過二十零點,一張屁股老早發得圓鼓隆咚。搓起衣裳來,肉彈彈的一身。兩隻冬瓜奶,七上八下,鼓槌槌一般,見了男人,又歪嘴,又斜眼……(同前書,頁176。)


*自以為比台灣人高一等*


白先勇小說中的這些高抬大陸而低貶台灣的說詞,都可以解釋成為他對小說人物的逼真描寫;因為在他所生長的年代和環境裡,那些來自大陸的「沒落貴族」們,多少都是自認為比台灣人高山一等的。就這一點而言,不管是名副其實的貴族(例如失勢的官員和富商巨賈)或是仗著國民黨的勢力突然自以為比台灣人高出一等的「貴族」人物,往往會把台灣女性看成是他們排解鄉愁的洩慾工具!於是,不但在真實生活中,那些大陸來台的達官、巨賈看不起台灣女性,甚至連白先勇小說中的大陸來台小人物,也都以同樣的心態看待台灣女性,〈歲除〉中像伙伕頭──賴鳴升騙婚的「山地野女人」、〈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取笑園丁──王雄因而被強姦的喜妹,乃至〈花橋榮記〉中偷漢子的阿春,在白先勇那種「貴族」優越感的筆調之下,不但都是俗不可耐的女人,甚至也是罪惡的小人!無疑地,白先勇的小說真實地描寫了這些「貴族」們對待台灣人的惡劣心態,這也是他的小說之所以感人的原因之一。但是,他對「貴族」們所流露出來的同情,並不能和他對於台灣人的卑視或漠視的心態相協調。《台北人》英譯本的編者序,曾讚美白先勇的筆下人物「具備了人道色彩」(參見《台北人》,頁283。)。事實上,這一讚美詞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白先勇的筆下人物,只有那些「沒落貴族」們才受到作者的同情,台灣本土的人物,沒有一個受到相同的待遇。


*看不見現實的艱辛痛苦*


歐陽子的一篇短文──〈白先勇的小說世界──《台北人》之主題探討〉,曾經入木三分地分析了白先勇筆下的人物心理。她說:

事實上,我們幾乎可以說,《台北人》──一書只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籠統而言,《台北人》中之「過去」,代表青春、純潔、敏銳、秩序、傳統、精神、愛情、靈魂、成功、榮耀、希望、美、理想與生命。而「現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混亂、西化、物質、色慾、失敗、猥瑣、絕望、醜、現實與死亡。(《台北人》,頁5-6。)

事實上,白先勇的小說世界裡,「過去」還代表了來自大陸而深深值得同情和懷念的「沒落貴族」,而「現在」則代表卑賤低俗的台灣本土,更巧妙的是,歐陽子還把「過去」和「現在」,分別用「靈」和「肉」──配合起來。她說:

〈花橋榮記〉之盧先生,來台多年,卻緊抱「過去」,一心一意要和他少年時期在桂林戀愛過而留居大陸的「靈透靈透」的羅家姑娘訂親。這一理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有了它,他不在乎也看不見現實生活的艱辛痛苦,因為他的「靈」把他的「肉」踩壓控制著。然而,當現實之重棒擊碎了理想,使他再也沒有寸步餘地攀住他那夢幻,「靈」立刻敗亡,「肉」立刻大勝,於是他搞上一個大奶大臀唯肉無靈的洗衣婦阿春,整日沈溺於性慾之發洩;既失去「過去」,就絕望地想抓住「現在」。(同前書,頁17。)


*坦承自己是同性戀者*


歐陽子是白先勇的同學,又是他創辦《現代文學》時的同仁,由她寫來應該最為中肯的了。在這一描寫當中,明顯地看出白先勇所了解的台灣婦女,不過是屬於「肉」的族類,專供大陸來台之「沒落貴族」的洩慾之用!白先勇曾經接受香港一家雜誌社的訪問,坦承自己是一個男同性戀者。然而,他在一部描寫同一族類的長篇小說──《孽子》當中,卻把那些活動在台北新公園內的男同性戀者,一個個說成賣春的少年!這難道說明了下面的這件事實:「沒落貴族」就是「發洩性慾」的同義語?
白先勇曾在一篇和胡菊人對談的短文──〈與白先勇論小說藝術〉當中,自述他的文學觀說:

文以載道,要在文裡找個道,沒有道的文就不是好文章。道,也很難說,每個人的觀點、立場不一樣,以前是儒家聖王之學的道統,現在社會主義興起,便是馬克思階級觀那種道統,道因時代背景、地點不同有了不同的意義,但整個觀念──文以載道,我覺得一直以這個為主,這樣發生了很偏差的觀念,以為文學的內容決定了好壞,而不以技巧形式來批判藝術的高低。我個人認為小說是art,是種藝術,絕對要以藝術形式、技巧來判斷是否完整,這是個比較靠得住,比較客觀的批評方法。(白先勇,《暮然回首》,頁121。)


*撒謊的牧童喊「狼來了」*


白先勇的文學邏輯,其實可以從上面的這段引文清楚地看出來;那就是:由於世間的道德是相對的,因此,文學心須是注重技巧的、中立的、遠離道德的。這一結論,意味著文學應該是一種與時代和社會無關的藝術。所以他說:「小說先要反映時代意義、社會意義。這個很危險。」(同前書,頁123。)他在另外一篇名叫〈我看高全之的「當代中國小說論評」〉當中,更加嚴厲地批評關懷台灣本土的「鄉土文學」說:

台灣的文壇現在流行「社會寫實」的作風。如果按字面解,任何社會現象,以寫實手法寫成的作品,都可稱為「社會寫實」。然而有些人好像對於「社會寫實」的期許要高很多,改良社會問題,近乎所謂「社會抗議」……作家對於社會的的關切,最有實效,恐怕還是發表於報章的論文特寫,正視社會問題,提出討論要求改革……他們對於世道人心的影響比較直接有效得多。(《暮然回首》,頁59-61。)

文中,白先勇把社會關切的責任,一乾二淨地推給報章的評論家;他以為,純粹的文學家不該有社會關懷。他在同一篇文章當中,甚至把「社會寫實」的鄉土文學,和二、三年代的工、農、兵文學──「普羅文學」相提並論,暗示鄉土文學和共產黨的文學同屬一個類型。記得詩人余光中也曾經有過這一類比,並在鄉土文學最盛行的時刻大喊共產黨來了;搞得當時的文壇人人自危,因此當時的文學評論家,曾把余光中喻為大喊「狼來了」的撒謊牧童。看了白先勇的這些評論才知道,原來亂扣紅帽子、大喊「狼來了」的撒謊牧童,還真不少呢!偉大的白先勇,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忘恩負義的不道德心態*


筆者並不是一個研究文學的專業評論家,也不是一個把文學創作當做職業的作家。因此本文的立場容或有不夠周延的地方。然而,或許也正因為筆者並非一個文學圈子裡的一員,很多和文學相關的事情,自認反而比較圈內的局中人更能看得清楚;因為正如俗話說的:「當局者迷」。筆者以,文學是時代和社會的一個環節,不可能脫離時代和社會而獨自存在。因此,像白先勇那樣,把文學視為純粹藝術的創作,無關乎時代和現實的社會,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說法。筆者曾經是一個白先勇迷,這點已在前文談到,無疑地,當時我之所以迷惑於他的作品,完全是因為白先勇小說中所顯發出來的純熟的文學技巧。而現在我之所以為文批判曾經是我喜愛的作家,乃是基於我對時代和社會的認同;更明白一點地說,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我沒有理由漠視台灣甚或像白先勇那樣地糟蹋台灣!當我們立足在台灣,卻又漠視它、糟蹋它,相反地「心懷祖國」,視「祖國」乃唯一樂土,唯一值得嚮往的地方,無疑地,這是忘恩負義的、不道德的心態!我寧願做一個被白先勇所批判的道德絕對主義者,(事實上關懷本土並不就是如此,)也不願做一個沒有社會良心的文學中立主義的信徒!

(原刊於《首都早報•文化版》,1989年7月18-19日。)

台長: 楊風
人氣(21,338)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化輕擊 |
此分類下一篇:本土情懷的結晶──《黑水溝敘事》的迴想

Sundae
我與你有相同看法,既然遷移到台灣,就不該鄙視台灣人.用如此低俗的文字描寫台灣,真的是很沒品!!!
2009-02-13 13:55:38
小魚
無論是那時代或是現在我們
再讀白先勇的作品,能推崇的也只是文章的筆法和流暢的情節
被醜化的台灣被強拉成文學背景
成全一本戲劇性強的小說文本
讓那個時代過去吧。
2009-05-22 00:00:40
司佳
電視劇演早期的角頭,大多襯衫不扣前排扣子、穿拖鞋、嚼檳榔、開口幹X娘、閉口幹X老木,我認為演得很生動,我小時候所見的角頭都是如此,演戲嘛就是要逼真才好。
可是本土派的政治支持者大罵這樣是醜化台灣人。
我說難道演早期的角頭要穿西裝打領帶、口不說[幹]字?
他們說;是的、必須這樣演才沒有歧視台灣人。

這些本土派還都是碩士博士,有些根本住在國外,對於[戲劇藝術]卻很無知。
雖然台灣的電視劇還談不上藝術,但這種[歧視論]荒謬無知得正像在路上遇到演反派角色的演員就要打死他、是異曲同工的不可理喻!
2012-05-21 02:14:58
(悄悄話)
2012-05-21 18:24:39
司佳
為何我一直在你所謂[台灣婦女]名稱前很累的不斷加上[所謂]兩字?

因我認為凡是拿[所謂中華民國]身分證並定居在台灣的女人就是[台灣婦女],包括四個族群、以及外籍來台結婚定居已拿到身分證者。
反之男人也然。

其實各種[族裔]也不論[肉類、靈類]的台灣女人都有被各種[族裔]的台灣男人當作洩慾工具或兼生育工具、或再兼煮飯打掃工具,只不過有人以婚姻為餌、有人以金錢為餌。
2012-05-21 19:51:11
司佳
引言:
「靈透靈透」的羅家姑娘,

回應;
你被你自己的[族群意識]蒙蔽了!
男主角之所以認為羅家姑娘「靈透靈透」並非族群因素,而是由於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心態、延伸出[糙不到的是最美好的][糙不到就難忘],所以認定為[靈透靈透]。
2012-05-21 20:20:16
司佳
我在2012-05-21 18:24:39 送出的回應
怎會變成悄悄話?
2012-05-21 20:31:16
司佳
引言;
那個女人,人還沒見,一隻奶子先便擂到你臉上來了,也不過二十零點,一張屁股老早發得圓鼓隆咚。搓起衣裳來,肉彈彈的一身。兩隻冬瓜奶,七上八下,鼓槌槌一般,見了男人,又歪嘴,又斜眼……

回應;
這正如鏡子映照出異性戀男人的醜態。
作者本身是同志,卻能以異性戀男人的色慾醜陋心態寫出如此文字,可見他的功力。
2012-05-21 22:11:07
marstelia
那麼文學該是什麼?
我認為白先勇不無道理,文學是人文,是藝術,不會總以單純的文學或社會目標為主。一定包含著感情,因為這樣經過文字也才能感動人。用感情去激盪人心,是不能講究聖人般的理想化的。
再好的文學都有人在講故事,絕非一個客觀的描述啊
2013-02-20 12:59:33
某人
你在文章中提及的短篇小說——〈歲除〉、〈花橋榮記〉、〈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主角都是從大陸隨政府撤退來台的外省族群,且來台後流轉落魄,自然會有台灣不及原鄉的感慨。作者從他們的角度描寫,當然會流露你所謂的「民族優越感」。
  〈孤戀花〉中雲芳對於娟娟寄寓深刻的同情。此篇可說是《台北人》中最具台灣本土色彩的小說,且主要腳色皆為女性。然而你在批駁白先勇「惡毒地描寫台灣女性」時,卻未提及,未免有斷章取義之嫌。
  再者,你說白先勇將鄉土文學和「『普羅文學』相提並論,暗示鄉土文學和共產黨的文學同屬一個類型」。但是你的引文中並未提到此點。不如將你所謂的「撒謊」評論引用至文中,讓讀者自行判斷。
2016-09-25 21:08:31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4:30: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