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6 12:00:53| 人氣10| 回應0

什麼是web2.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eb 2.0」這個名詞,最先是由 O’Reilly Media創辦人暨執行長奧萊禮(Tim O’Reilly)提出,標幟著自二○○一年網路泡沫化後,產業版圖中逐漸浮現的網站新模式。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回歸到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網路服務",
以使用者提供的資料、資訊、智慧,作為網站的內容.他們朝思暮想的再也不是如何賣「軟體」,而是「服務」,也就是把網站視為一個平台. 「網站再也不純粹只是個『空間』, 而是一扇通往各式服務的『大門』,」「使用者」的角色將被置於最核心的位置,這些網站經營者開始學習「信任」,將生產、掌控資料的權力交還給使用者,「由底層發聲」的部落格是最明顯的例子。
邁入Web 2.0的時代,商業模式與應用服務的創新,將是網路公司最為關鍵的核心競爭力,決定誰才能掌握網路生活的詮釋權。種種這些張貼、訂閱、發布飼料(feed)、分享資訊的動作,在在說明了網站再也不只是個描述空間的「名詞」,而是個真實反應生活狀態、與個人需求緊密扣連的「動詞」。
然而,與其將Web 2.0視為是與過去全然斷裂的技術性革命,稱它為一場新網路文藝復興,可能更為貼切。「嚴格說來,網際網路的原始精神到現在還是沒變,就是自由、開放、自發性,真正算是創新的Web 2.0網站應該只有部落格、維基、以及社會網路,」網路知名電子報《數位之牆》站長黃彥達強調,未來所有網站仍必須建立在經濟規模的基礎上。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Web 2.0是一個新名詞,
係由O’Reilly Media的Dale Dougherty和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共同合作的創意發想(Brain storming)會議上所提出來的
Tim對Web2.0提出七點解釋包括:
1.以Web作為平台
2.借力集體智慧
3.資料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
4.軟體發展周期的終結
5.羽量級程式設計模式
6.超越單一設備層次的軟體
7.豐富使用者體驗
當時許多網站提供會員登入和虛擬社群的功能,
來掌握所謂的Critical Mess關鍵客群,
而web 2.0的觀念,就是電子商務的延伸,把小眾媒體再縮小的到個人化媒體,
這樣發展演變而來,由於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
使用者開始有管道發出的他們的聲音,給予管理者意見而改善網站,
參與開發的過程,甚至於虛擬社群的意見,比管理者的意見更專業時,
被編輯成為網站的內容,因此使用者的力量越來越被重視,
直到現在的Blog網誌、P2P下載軟體(bt.kuro等),儘管大部分還只是觀念,
但是最近發展的RSS、OPML逐漸提供了這個概念標準化的契機。
與其將Web 2.0視為是與過去全然斷裂的技術性革命,稱它為一場新網路文藝復興,可能更為貼切。「嚴格說來,網際網路的原始精神到現在還是沒變,就是自由、開放、自發性,真正算是創新的Web 2.0網站應該只有部落格、維基、以及社會網路,」網路知名電子報《數位之牆》站長黃彥達強調,未來所有網站仍必須建立在經濟規模的基礎上。



一年二十班 31號 陳靜慧

台長: 小妹妹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新知天地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