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03 02:55:09| 人氣69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逸士胸懷 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逸士胸懷 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山如展翼水流煙,百里江聲寫大川。

          莽莽旅途千嶺越,遙遙回雁一峰詮。

          追魚戲浪汀沙會,列陣摩巖石徑筵。

          七十二峰天地闊,離宮首宴不須南。

 

《瀟湘八景圖》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傳統題材,載譽千年,從五代至今,代代相傳。根據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瀟湘八景」的內容為:「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鍾」、「漁村落照」。

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現指湖南境內的衡陽市回雁峰。瀟湘自永洲下瀉數百公里,到達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詩云:「山到衡陽盡,峰回雁影稀。應憐歸路遠,不忍更南飛。」由於古人地理思維的局限性,誤以為雁到衡陽不再南飛。當北方天氣轉冷,雁陣南行,南方則秋風送爽艷陽高照。曠野平沙,蘆葦叢叢,常常引來雁陣棲宿。

北宋時期,以畫「山水寒林,情致閑雅,體象雍容」見長的畫家宋迪,繪有《瀟湘八景圖》。可惜八景真跡恐已不存。其他有董源《瀟湘圖》、王洪《瀟湘八景》等。宋迪所畫《瀟湘八景圖》,人謂之「無聲詩」,詩僧惠洪曾為其圖各賦以詩,自稱「有聲畫」,以為對舉。宋代書法家米芾見宋迪之作,即拍案叫絕,曾給每幅畫題詩,一時傳為佳話。其中為「平沙落雁」寫道:

            歲宴江空,風嚴水結。

            馮夷剪冰,飄飄灑雪。

            浩歌者誰?一蓬載月。

            獨釣寒潭,以寄清絕。



            
《平沙落雁》賞析

古琴曲《平沙落雁》,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深受歷代琴家喜愛,刊載的琴譜集達五十余種,有多種流派傳譜,是近300年來流行最廣的琴曲之一。關於此曲的作者,各譜集所載不同,所托者有唐代的陳子昂,宋代的毛仲敏、田芝翁,明代的朱權等,至今尚無定論。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一。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如《古音正宗》中稱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 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 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 ,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意境高遠,雖取「靜」境,但於「靜」中所蘊涵的,卻是處於逆境中隱逸之士的「鴻鵠之遠志」。

現代琴家所彈《平沙落雁》一曲版本很多,但其中以張子謙所傳《蕉庵琴譜》本和管平湖所彈《琴學叢書》本為最多。管平湖所彈此曲,乃得自九嶷派楊時百傳授,曲境音和韻雅,意味深幽,用指蒼勁有力,其左手吟猱變化極為豐富。

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充滿了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由於在演奏技法上,大量運用左手的吟、猱、綽、注、撞、逗,以及連續的上下、進復、退復等走手音,從而形成氣韻悠遠的旋律線,使琴曲極具傳統琴樂清微淡遠之意味,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清代《天聞閣琴譜》在此曲解題中這樣寫道:「此操氣疏韻長,通體節奏凡三起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云霄之飄渺,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曲中以悠揚婉轉的音調,抒寫雁群將棲息沙洲,欲落未落之時的情境,即所謂「靜境中之鬧境,鬧境中之靜境」。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詩意的琴曲,聆聽此曲,猶如欣賞意境悠遠的古代水墨畫──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蒙蒙如霜。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只降落在其上,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遠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

操琴者「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只見山光凝暮,江影涵秋,但覺天風悠揚,沙平水遠。意得心閑忘形處,鴻雁落平沙。


台長: werdx

y t (逸竹)
逸士胸懷 鴻鵠之志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017-05-17 06:27:07
版主回應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燕雀,居處於屋簷之下,喻庸俗小人。鴻鵠,天鵝,能一飛千里,喻豪傑之士。喻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子、黃雀這些小鳥怎麼能知道飛翔高空的鴻雁的志向呢!燕子麻雀這樣的小鳥,對鴻鵠這些大鳥的世界,只怕是難以瞭解的。因為層次不同,經驗有限,既無從印證比較,自然也談不上瞭解了,此乃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2017-05-17 07:27: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