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25 08:00:00| 人氣4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尊重與支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時候,我是別人眼中的乖小孩,長大後,和父母的衝突卻愈來愈多。我變「壞」了嗎?其實不然,縱觀與身旁不同年齡的友人相談及身為教育者的觀察與認知,我只是變得「有想法」而已,「有想法」是做為一個成熟的人的第一步,也是在人生中的第一個蛻變,它使得我們和被人操控的木偶有了區別,有的小小孩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只是還未完整、成熟,但相對的,也有成年人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為何而活著,如此的度過一生。所以,當一個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時,表示他長大了,是值得慶賀的事。

然而,很多父母(包括身邊的長輩)卻不這麼認為,甚至覺得「你本來就該聽我的」,欸?這有點不合理吧!不是聽「你」的、聽「我」的,而是聽「對」的,選擇一個適合的方法,才能造就好的結果,而不是誰說了算!我想那些父母在未成為父母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吧!可笑的是,當一個人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變得不懂將心比心,於是悲劇反覆上演,一代又一代的重蹈覆轍。

依照人類的進化論,照理來說經過幾千年了,也該有進步了吧!可是這樣的親子問題卻與古代無異,但是現代的孩子學習的機會更多,也更會表達了,只是「溝通」的這件事,不是一方進步就有用的,必須雙方同步,也就是達成共識才能進行討論對談。記得有篇文章中有段親子對話的敘述:

「爸爸幫小一女兒洗澡時,認真問女兒:『你覺得我算得上一位好父親嗎?』

這時女兒歪著頭,深思熟慮地想了好一會兒才說:『我覺得如果有分數,你應該算不及格的父親。』

『原來我在你心中是不及格了啊!』爸爸失落地喃喃自語……

看著爸爸落寞的神情,女兒不假思索地說:『沒關係,爸爸~因為也沒有人教你怎麼樣當一個好爸爸啊!』

於是,小一的女兒便開始了以下這段『真情告白』:『對我來說,一個好爸爸其實很簡單,我教你。你只要好好的對我們說話,說話你懂嗎?不要一下子就不耐煩,不要一下子就兇我們,不要一下子就開口罵人,你只要…好好的講~耐心的講。我們一下子不懂沒關係哦!因為你比較聰明嘛~你就再講一次,好好的再講第二次、第三次。我們是家人,最後總是會聽的。你不需要罵人,你懂嗎?』

此時專心聽著小女兒的話,他感到無地自容,一邊也欣慰,這孩子真的觀察入微,而且一語道破他的問題。

接下來,女兒繼續『教導』爸爸:『還有,你跟媽媽可以專心的陪伴我跟弟弟嗎?專心一點,陪不是你們在旁邊做自己的事,而是專心看我們做我們要做的事。譬如寫功課、看書、練習鋼琴,我真的很想專心,可是我常常做不到。』

看到女兒沮喪的說著,又讓這名爸爸恍然大悟――原來平常一直期待、要求孩子專心的父母,卻常常沒以身作則,難怪她有苦難言。

接著,女兒用誠懇的童言童語總結道:『好好的說、專心陪伴我,如果你做得到,我想你會很棒的爸拔~說真的,我真的很喜歡你當我的老師,因為你教我功課時,都讓我聽得懂又笑哈哈,真的很厲害!』

聽完女兒的一席話,爸爸感到欣慰又抱歉,於是他對女兒保證:『好,我會照你說的做。打勾蓋印章?』此時,小一的女兒又天真地、開懷地笑了。」



父母認為的聽和說,和孩子認為的聽和說不同;父母認為的陪伴,和孩子認為的陪伴不同,定義不同,很難溝通,當再久父(母)子(女)也是枉然。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我們常說「將心比心」,也就是「尊重」與「支持」。尊重,是對待一個人的基本態度,也是基本禮節,不能因為對方是你的子女、家人甚至親近的人,就不注意「尊重」這件事,少了尊重,人與人之間就不可能有好的連結。至於「支持」,是和我們身邊有連結的個人或團體有關,通常他是我們的歸屬,例如家庭、班級、學校、團隊、公司、國家……,但其中牽扯到是非對錯的問題,也不是盲目支持就是對的,可是,子女是父母教導出來,如果父母對孩子不支持(以正當的想法為前提),難免會產生「我與你們不是一伙的」,孩子將會有疏離感,長期下來,親子關係必然不好,對「家」的認同感也會大大降低,甚至不復存在。

回想為何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小孩長大了就變「壞」了,其實不是孩子變壞,而是父母沒有變「好」。小時候孩子不懂事,無論父母用再不合理的方式對待,孩子也只能接受,也許是被哄騙的,也許是被暴力脅迫的,但這些也只能欺騙無知的孩子;等到孩子長大、懂事了,怎麼可能還會被這些粗糙的伎倆所蒙蔽呢?而且,父母真的希望孩子永遠無知的被蒙蔽嗎?如果說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又因為孩子的進步與成長而惱怒,直指孩子變「壞」,這不就打臉自己了嗎?成長=壞?太不合邏輯了,這樣的父母,又怎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人與人之間想要建立好的關係,尊重與支持是必要的。不少父母覺得給孩子好的生活,就是滿足孩子的想要,但,孩子真正的「想要」,父母真的理解嗎?對於孩子來說,就算家裡窮一點、房子小一點,甚至父母真的沒辦法常在身邊也沒有太大關係(但不能完全不在身邊,尤其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但少了尊重與支持,即使父母說有多關心孩子、多照顧孩子,孩子仍然會視為0。

沒有心,怎麼能叫「關心」,也許有照顧了身體,但沒有照顧心靈,這是一個培育不完全的做法,想想鄭捷、想想許多走向偏差的人,當然他們還是得為自己負責,但很大的一部分,是他們的家庭,尤其是父母需要負責的,那是父母的失職。往另一方面想,一個人如果連對自己的孩子都不懂得尊重與支持,他的人際關係想必也不是很好吧!無論當不當父母,在於人際相處的學問上,這兩點是務必要學會的,終歸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是老話一句,但不少人學了一輩子也學不會,擁有慧根的我們,只要我們多了一點智慧,並身體力行,生活將會更順心。

台長: Tinkle
人氣(4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成為一個理想中的人 |
此分類下一篇:認錯,不一定會得到原諒
此分類上一篇:刀子嘴,刀子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