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16 08:00:00| 人氣6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一定得分階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識人如品酒,有的人如醇酒芬芳,有的人如烈酒濃強,有的人如劣酒粗鄙。


我們不喜歡被歧視,當然也不能歧視別人,但若要人做到「一視同仁」,前提是,你得要和別人有一定的基礎,不光是身為「人」就可以享有一般人的權利的。

雖然在教育上說「有教無類」,但也說要「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上,人們也只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沒辦法做到所謂的「兼愛」,這也是為何儒家思想推行得起來,但墨家卻不行的原因,因為太理想化,也等於太不切實際了。所以孔老夫子並沒有要我們人人成為聖人,而是盡可能做一個能夠為社會需求提供幫助的人,因為才稱為「儒」(人+需),可惜現在人大多以為那是死讀書的意思,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我所謂「分階級」,是指客觀上的分級,是有緣由的,而不是因為你窮、你長相不好看等等不可變動之因素,而加諸莫須有的罪名,那個就叫做「歧視」,是不正常的心態,應該以能代表人的「人格」(品德)之行為來定論才是。

我們之所以需要「分類」,是為了建立標準,進而找到自己的歸屬,一如自己喜歡哪樣的人,就會親近那樣的人,慢慢就變成那樣的人,舉例來說,一個不喜歡遲到的人,一定不會去親近做事拖泥帶水、迷糊健忘的人,這是以「已經是那樣的人」來說;另一種是「尚未做到,但自己想做到」,比如想要成為有自信的人,即使現在仍自信未滿,但常親近精明能幹的人,慢慢掌握到如何展現自己的長處,自然會經由他的「做」產生自信。即所謂「物以類聚」,因此看一個人的朋友群,大概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也是根據於此。

當我們找到自己的歸屬,等於是自我目標的開端,接著開始漫長的奮鬥歷程,最終成為自己理想中那樣的人。所以一開始人就會為所有事物分級,這是自然的本能,就好比一同生活在同一環境的人,有的人變壞,有的人變好,那是因為他們擷取學習的部分不同,也就是說,他們所認同的事物不同。「因為這不好,所以我不要學」,如此想著,當這樣的判斷一出來,我們就自動分級,並把自己歸類了。如果什麼都不分,一概去學,那這個人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想影響可大可小,不過倒覺得挺可怕的。

除了對事物,對人也是一樣,我們能平等看待一個殺人犯和孝子嗎?或者能平等看待一個熱心鄉里的善心人士和一個成天八卦的人嗎?所以我們不可能做到「一視同仁」的地步,但可以做到的是廣義上的一視同仁,那即是「對人的基本尊重」,至於那些不尊重人的人(如犯罪者、惡意霸凌者、違反善良風俗者),自然不需要用到這一套,因為他們已失去和一般人相同的基礎了。

所以一個人再窮,也會比一個為富不仁的人要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人再怎麼其貌不揚,也會比一個用美貌去引誘他人而犯罪的人要高尚得多。但現今社會價值觀極度扭曲,我們的政府、媒體、教育等等,都充斥著不正當的觀念與影響,於是造就了許多社會問題,當然這是用比較大範圍的說法,追根究柢,還是看自身的信念與本質,有的人就會不被影響,即所謂「出淤泥而不染」;容易被影響的人,自己也要檢討,而不是一味怪外在環境,這樣說來,人又被分類了不是嗎?所以不分階級是不可能的事,只是一般人常曲解為「以財富、權勢來分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分級對我們自身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先釐清自己的想法與本質,接著為自己創造想要的環境(對於不喜歡的那些等級,我們自然會遠離),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精進,只要我們的心念是善的、是正確的,好的影響會改變自我,成為一個更上一級的人。

台長: Tinkle
人氣(6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成為一個理想中的人 |
此分類下一篇:享受孤獨
此分類上一篇:三十歲連自己都無法搞定,怎麼搞定別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