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3 21:30:23| 人氣24,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讀書心得筆記(三)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論是清淨或者是穢惡,這個分別都是在人。

所造作的,就是心境,情見,看如何去造作,分別,知道這是惡的、髒的。

人,凡夫,使一切的「城邑山河,不知自何而無」。

愛變成恨,愛恨情仇,不斷循環牽連,這就是人間顛倒。

佛陀透徹了解道理,來人間就是要讓我們知道這些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要和睦相處,要互愛互動,不論是身外的環境,或者是人類互動,都要善待環境、善待人類,若能這樣,就沒有什麼樣的是非,沒有什麼樣的情仇、煩惱、無明,就都沒有了,這是佛陀一直要說的道理。

凡夫滿心的污染,就是在這五蘊,所以造作很多的污染。

道理透徹,不受污染,叫做「無漏五蘊」。

釋迦佛人間說法四十多年的時間,談空說有,講「四諦」、「十二(因)緣」法。習氣,錯的人生,也要趕緊反省改過,這就是要修行。

修行的過程,覺悟之後的心境,就是再回過頭來,出家來度眾生,與大家生活都一樣。

釋迦牟尼佛,受盡了苦磨,然後在菩提樹下靜坐,這樣心與星光接觸。忽然間那念心完全開闊了,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那個澄清的心境,忽然光亮起來,一片清澄,這就是靜寂清澄。

一實大乘法是如如平等,佛陀雖然談空說有,其實無不都是,為真如本性,希望能開啟。眾生根機不整齊,佛陀不得不談空說有,其實都是一實之理。

五種功德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修行,不能缺這五項,缺了這五項不能成佛。

五分法身:

一、戒法身

二、定法身

三、慧法身

四、解脫法身

五、解脫知見法身

五忍:

一、伏忍

二、信忍

三、順忍

四、無生忍

五、寂滅忍

一、 伏忍:伏即隱伏忍即忍可又安忍

二、 信忍:信者隨順不疑

三、 順忍:順即隨順

四、 無生忍:謂七地、八地、九地菩薩妄惑已盡了知諸法悉皆不生

五、 寂滅忍:謂第十法雲地 等覺菩薩 妙覺果佛 諸惑斷盡 清淨無為 湛然寂滅 故名寂滅忍

靜坐法中,跏趺,就是結跏趺坐,是最安穩,心不疲勞。這是坐禪的方法。

修行,坐禪,禪有多深,都沒有用。最重要的,讓心不要亂。

有這樣一段的故事。魔王看到畫像,那個畫像,就是畫著佛在那裡靜坐,魔王乍見,就是這樣忽然間看到,因為那個畫像畫得很莊嚴,忽然間看到了,當作是真的,魔王也會嚇到。看到,遠遠看到,他怕了,他怖畏了。禪宗有這樣的一段故事,來形容魔王若看到端正的人,自然魔王他就會退失了。

釋迦牟尼佛就,集十方諸分身佛集會一處,紛紛紛紛一直來了。不只是一方,四方、四維、上、下,都是感到這個光明而來了,所以說「一佛所化之境」,一尊佛所化這個境界,「一方所分分身」。

真諦就是真理,能體會諸佛菩薩的真理,那個真實的意義。尤其是「聖者所見之真實諦理」,這就是叫做真諦。

俗諦就是人間世俗的事情。

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將佛法如何能普遍,在天地宇宙間,人間,人人能接受法,真理。

多寶佛塔現前,他發心立願,將來哪一個地方講《法華經》,他的寶塔就是為聽經故,出現在道場,為作證明。

寶表示法,用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

一、 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

二、 悲無量心:能拔苦之心。

三、 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 生慶悅之心

四、 捨無量心:如上三心 捨之而心不存著 又怨親平等 捨怨捨親

「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

諸佛覺悟就是在一念中,歷劫以來,諸佛覺悟就是在一念中,其實諸佛菩薩在人間度化眾生,無不都是來教育眾生,要讓眾生了解清楚,人人本具佛性,教育眾生心念要單純,心寬念純,那就是人間最平靜、最美妙的淨土。

無明要放下很簡單,不要計較,不要貪戀,不要執著,凡事就是放下,積極入人群造福,在人群芸芸人群中的煩惱,去體悟莫須有的事情。

福,要懂得接受,知福,要造福,要懂得珍惜,珍惜這個福。

眾生的覺性還未開啟,但是人人本具,本具的是在這個法源,人人與佛同等的智慧。

學佛一定不要懈怠,不懈怠叫做精進,能夠精進才能夠成長。(2022.03.23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24,11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讀書心得筆記(二)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