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2-29 21:47:19| 人氣9,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序品讀書心得筆記(十四)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能造一切法,成就一切相,這就是「一切唯心造」。學佛,完全要依順佛陀所教法。

世間,因為人心混亂,所以需要佛菩薩來人間,用心來度眾。

相信佛所教法從意識、思想、心念,要趕快將它轉過來,叫做「轉識成智」。 

善滅:思想、心、意識,轉成清淨無染的智慧。

佛的法身引導第一步要持「戒」;心要決「定」,不要受外面的境界影響、慧命要成長,自然心無掛礙,就能「解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五分法身。 

要如何成菩薩?必定要行慈悲行,與樂拔苦,要忍辱。

學佛,必定要從內心,用最虔誠的心接受佛所教法。虔誠,就是一心無雜念。

「結」是不會斷的東西,連連結結。

煩惱生死,就是「結」字。《大乘義章》中說:「結集生死,目之謂結。」還是同樣「結」。「斷結則解脫」。 

漏就是煩惱,要離開惡道就是要修「無漏法」。

「無漏法」就是法入心,不要讓它漏失。

佛陀講六度,六度是付出無所求,這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它能明明覺覺、清清楚楚了解人生真理實相。

如何弘揚佛法的正教?必定要先瞭解它的道理之後向人說法,有四種方法。

四無礙智:一、義無礙智 二、法無礙智 三、辭無礙智 四、樂說無礙智。

法輪,法輪就是佛所說的法,像車輪一樣,車輪若啟動,這輛車就往前走,佛法起動通行在人間叫做輾轉。

《勝鬘經》:一切法常住,是故我皈依。

凡夫迷茫的心,何去何從?有一位指路者,拿著一盞明燈照路帶路,依循這位帶路、指路的人,就是皈投。

佛陀是宇宙大覺者,佛陀覺悟了天地宇宙之間性的真常,宇宙萬物的真理是常存,凡人的本性也是不生不滅,生生不息的輪迴。

佛陀來人間的目的,為了要度眾生,運慈啟悲。這個慈心,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忍眾生迷茫,不忍眾生在人間不斷造業。 

佛陀來人間,說法四十九年循循善誘,終於佛陀要入滅的時間也慢慢接近了,所以「正直捨方便」,暢佛本懷,演真實法。《法華經》是暢佛本懷「開、示」,希望眾生能「悟、入」。 

文殊菩薩用他的智慧來說明,釋迦佛發光現瑞的因緣,引起了無量劫無量劫以前的日月燈明佛,表示時間也是永恆的。 

修行最重要就是要回歸本性,本性實相,無量之道。要了解本性,體會無量法門,必定要有智慧。智慧就是「於無漏」,無漏就是智慧。 

學佛,要把心念照顧好。一念無明生三細,心理的變易要很注意。

人生離不開生老病死,這叫做「分段生死」。

「舍利」,這二字就是骨灰的意思。佛、菩薩、有德高僧,圓寂之後,火化就能凝聚,結下來,這叫做「舍利」就是精神的結晶。

「授記」,是佛對發心之眾生,授於當來必當成佛之記。

修行絕對不可貪著於名利,或者是懈怠。 

佛陀的教法,就是要精進,苦的源頭就是因為「集」,集種種煩惱的因緣,所以要用心、殷勤來追求修行於道,才能滅除苦難。

慈濟人,人間菩薩,去訪視看到那個家庭的骯髒,看到老、病、苦、殘廢,絕對不怕這個家庭是骯髒的,不怕這個人是有病的,伸出雙手去擁他、抱他,去幫他擦、幫他清、幫他洗,這叫做人間菩薩。 

行菩薩道就要具足慈悲、平等的觀念,不應該光是在求名利,光是奉承,奉承著有名、有利、有錢、有勢的人一定要將愛擴大,擴大愛鋪覺道,自己行在菩薩道中,同時要牽引人人入菩薩道去。 

整個佛陀的本懷就是在《法華經》,「離言法華」意思就是沒有出聲,但是要讓與會人人的心能先去探討、了解。 

佛陀講《無量義經》,小乘之人還未很清楚。佛陀要說的法,無論是方便、譬喻等等,要讓大家提高追求聽法的心,所以他坐下來,開始就是發光現瑞。 

〈序品〉要體會到佛陀的靜坐,彌勒、文殊在對唱的用意。(2021.12.29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9,13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序品 |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序品讀書心得筆記(十三)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