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8 01:41:02| 人氣5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明星高中?社會正義?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本壯先生在聯合報寫了一篇【只收菁英,不符合社會正義】,他談的是建中校長的發言,兩者同時引起了一系列的征戰,烽火四處起,名校校友、鄉下高中各有參戰,前者指稱明星學校資源沒有較多、社會階級具有可流動性,後者大談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城鄉差距導致的原則上差異。
                                                                               
李瑞中先生也寫了一篇【讀了明星高中,才知天外有天】,最後兩段也是很有意思:「…明星高中維持選才到底是否提供「階層流動」的機會?我想正確的對比應該是標準化測驗選才下的建中與變成社區高中的建中,到底那個提供了比較多的「階層流動」的機會。要透過考試上建中,你儘管出身貧寒,還可以加倍努力。若是要透過住到建中學區上建中,以台北房價,你需要生在富商巨賈家。高社經地位的父母,不論在標準化測驗或是多元入學方案下,都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小孩受最好的教育,此乃人情之必然。反其道而行的政策,正如過去十幾年的教育改革不斷實驗的慘痛教訓,是不會達到預期效果的。」
                                                                               
高雄女中吳貞寧同學也了一篇「削弱明星,不利國家競爭力」,文起文落,有明星高中的自信與光彩,可惜身為二流高中學生的我,沒有相同的經驗,所以沒有多餘的感觸。

這個問題真的太難了,我看了幾十篇也沒有定見。不過我想說的是,這些文章討論的問題都建立在自己的上位問題上,自己認為一個美好的世界,去試圖對焦技術性的問題,討論再多也沒有交集的,只會形成各個陣營集團化(我只是用一下這類名詞,彰顯我有念民訴!)

事實上上位的問題是「到底我們想要怎麼樣的高中教育」?如果從升大學的公平性來討論,那有公平性的切入點;如果是從國家競爭力來討論,那有國家競爭力的切入點;如果是從因材施教的適材性來討論,那有適材性的切入點。光是討論要不要明星、誰才是明星、明星應該誰來當都是末節的問題。

我認為公平性很重要,但是考試技術上的公平性根本是很其次才要討論的,首要討論的公平性是社會資源如何分配的公平性,像是升大學與技職、鄉鎮差異的資源分配;我覺得競爭力很重要,但是直接討論國家競爭力也是很其次的,首要討論的是個體的競爭力,降低個體的負債,像是圖小利,成立放牛班來節省教育資源;我覺得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我們當然要有資優教育、輔助教育,但是根據絕對不是現有的升學考試測驗—資源無法集中在天才與後段者的身上—真正的資源集中,而不是形成升學的明星高中與放牛班。

明星高中所彰顯的問題根本只是假稻草人,如果戰場一直還只是停留在建中、北一女,那真的是一件很沒建設性的事情,結果不但沒有解決真正隱藏在背後的問題,大家還同時在幫所謂的明星高中背書,越有爭議性就變得越迷人,就像是酒店文化一般。

 

台長: 高木
人氣(56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