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6 22:19:35| 人氣1,1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看【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本文前,務必先閱讀完連結裡面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
否則底下的文章引用該篇文章很多,會很難閱讀。我很少專門找一篇文章的麻煩,只是這篇文章太多人推薦、轉錄了,讓我覺得很不公道。

另外一方面,我正在念「客觀歸責理論」裡面的「風險實現」。我一直在想「規範的目的關係」裡面,學長上課時說的闖紅燈的例子:「為什麼要抓這個點來作評價」?我忽然覺得很有體會,我們常常抓了一個不相干的事情開刀,可是開完刀之後問題不一定會解決。我們常舉很多事例來強化自己的論點,但是例子的結果本身有很多種因素,為什麼只抓其中一種?

我覺得網友ashin1069說得最好:「HaagenDazs的冰淇淋變難吃會先怪的是流程問題而不是牛的問題。」流程不改變,換再多種牛也沒有用。

http://blog.roodo.com/about_baseball/archives/3986065.html

這篇文章看了黑影就開槍,將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拉在一起評價,充其量不過是一篇包裝過後的愛國、抱怨文。我認為憂國憂民是假,數落讓他不順眼的個案是真。我們為了什麼學英文?我不清楚每個人學英文的動機,但是我絕對不是因為要有好的公德心,當一個優秀而尊重他人的好公民,所以學英文。學英文是這篇文章的借題發揮。

作者確實看到了一個沒有公德心的鄰居。

我相信這個鄰居大大的傷害了作者的自尊心。從作者的文章看來,我相信他熱愛他的社區,以及對鄰居那一副自以為是的談話方式感到受傷。另外一方面,從事後鄰居冷氣亂滴水、亂丟垃圾來看,他也對鄰居的行為感到不屑。

但是作者在前文說:「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 」我認為作者的觀念並沒有比較高尚,在他的眼裡這個社區之所以有水準,是因為這個「社區的人都有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假設換一個社區,這個社區的人社經地位差,談吐、待人處事比較草根,或許作者就會覺得鄙夷。

同樣的,他的鄰居確實沒有水準,但是他們的觀念是相同的,在鄰居眼中美國的生活圈有良好的垃圾清理方式(鄰居主觀上比較好的),來到一個他認為處理方式不好的,他可能就會表現他的不屑。同樣的,和前面的例子一樣,或許在作者搬到另一個社區之後,他可能不會像這個鄰居那麼粗魯,但是我相信他也會回到家裡說:「這個社區好沒水準,你還記得以前我們住在哪裡、哪裡的時候,那個社區的人多有水準。」

他們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拿了一個他們認為好的,丈量他們認為不好的事物。這種事情不論是哪一國人、哪一種人,我們天天都在做,作者只拿了一個因素來做結果論的臆測,作為強化自己論點的事例,那就是移民與否,我認為這樣並不公道。

作者確實看到了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在公車上沒有公德心的大聲喧嘩。

但是實驗中學的學生有一小部份是雙語部,雙語部的學生母語就是英文。如同會在公車上電影院用國語或台語講手機、爆劇情的台灣人一模一樣,他們只是用他們的母語在對話。干擾別人是事實,但是英語能力就不是此時應該要評價的對象,因為他們並非使用英文而覺得驕傲,這是作者的誤解。他們的行為可能是沒有公德心的,但是和他們的語言能力、學語言的動機完全沒有關係。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一群高中生用英文對話,如果我們不認識他們,我相信有人會認為他們是ABC、有人會認為他們在練習英文對話,但是作者卻認為他們用英文對話的目的是「在彰表一個文化的優越性」,然後詢問「我們學英文是為了什麼」?同樣的,我也可以批評作者身為一個老師,不僅沒有公德心去勸阻在公車上大聲喧嘩的行為(否則我相信他可以知道人家是用母語對話,而不會用語言作攻擊的理由),而且沒有試圖去瞭解事情的原委,就任意的將他人學校連名帶姓的做了片面性的評論:「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我一樣可以不公道的反問:「那麼,作老師是為了什麼?」但是這種論斷方式真的有意義嗎?

作者確實看到了一個人品有瑕疵的外文教授。

但是教授有種族偏執,這是他在學英文之後才有的嗎?這是他學英文之後可以被矯正的嗎?我相信那是因為這個教授只學了這個文化的語言,但是沒有深入這個文化本身,否則他不會開這種玩笑,但是這種溯及既往的臆測真的又能得到「他崇尚英美文化,所以歧視黑人」這個結論嗎?

作者說:「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

這些都是學英文動機的揣測,但是仔細剖析,這些臆測一點意義也沒有。作者其實想要批評的就是他認為他們崇洋媚外,既可悲又可嘆。我認為這篇文章本質上根本不是在批判,而是對於某些不順眼的行為做欲蓋彌彰的自我拼湊,說穿了還是他那最後一句結語「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

台灣很好本身,不需要藉由批判這些不堅實的個案而反證他的好。我們可以更直接的去讚美我們所熱愛的東西,而不是好像要藉著宣告某些東西不好,才能得證自己的好。而且我不相信作者是真的有心「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否則在文章的最初他應該會虛心請教為什麼鄰居認為外國的倒垃圾方式比較方便?真的方便嗎?有什麼地方可以借鏡?而不是用許多文字去數落鄰居的崇洋媚外。

台長: 高木
人氣(1,1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以管窺社會現象 |
此分類下一篇:【推薦】她只是個孩子(One child )
此分類上一篇:[超幹]陳立補習班事件簿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