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2 09:37:19| 人氣1,7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蝴蝶的眼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今中外大概少有其它動物像蝴蝶如此受到文藝界擬用,古之莊周化蝴和梁祝不說,在法國兒童電影《蝴蝶》(2002)叫好叫座前,以《情書》(1995)出名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便已拍過《燕尾蝶》(1996),《蝴蝶》(2002)之後各國更搶拍,先是加拿大《藍蝶飛舞》(2004) 與《蝴蝶》(2002)爭誰先開拍而非發片(還有中國蒙古童音《吉祥三寶》剽竊《蝴蝶》主題曲的主要旋律之爭),再來:美國電影《蝴蝶效應1》(2004)《蝴蝶效應2》(2006)《蝴蝶效應3》(《蝴蝶效應》)、德國電影《蝴蝶的眼淚》(2006)、美國/法國電影《潛水鐘與蝴蝶》(2007)、香港同性戀電影《蝴蝶》(2004)、大陸電影《鴛鴦蝴蝶》(2005)、香港愛情電影《蝴蝶飛》(2008)、臺灣電影張作驥《蝴蝶》(2008)。

  同是愛問為什麼,法《蝴蝶》比《囧男孩》更合小孩心智及口吻,《蝴蝶》的編/導/演俱佳,影音似淡但不著痕跡地呈現了老中小的自我,生命,文明與自然等之探索,而《囧男孩》則不合文藝之理地將雜亂問題及技法拼貼到一角色和影片上(這是台灣電影庸俗化後現代常見現象,《海角七號》《練習曲》亦然,對比於日片《情書》《鐵馬頑童》,更能突顯台片之困囧。另參本館:中國金馬獎

  同是治病,《藍蝶飛舞》費了太多影音與主題不太相干的雨林及土著文化之介紹(靠蝶靈治好小男孩腦癌也太牽强),而《蝴蝶的眼淚》少女終雖仍死於血癌,但片中的詩,音樂和愛之要/藥素,似不足於治癒片中人的自殺,遺棄,孤寂等之心疾。

  香港麥婉欣的《蝴蝶》與陳雪原著,均有本館前評陳雪《惡女書》所批:「在未透過細膩內心刻劃和角色互動等之文脈,誤以為將影像化的破碎片段之文字描述、剪接而成、就可」呈現同/異性戀與社會/政治的複雜關係。(《蝴蝶效應》的破碎化影音則足以反映精神妄想患者的內心世界)

   

德國電影《蝴蝶的呐喊 Der Schrei des Schmetterlings (1999)

英譯The Cry of the Butterfly《蝴蝶的眼淚》(2006)

 

導演:Frank Strecker

主演:

  馬克 哈洛夫 Marek Harloff

  瑪麗 伊可 Marie Zielcke  

  豆蔻年華的寶琳娜患有血癌,但她憑借著祖父的關愛和對音樂的執著,她不願屈服地和死神搏鬥。在一次演唱會後,寶琳娜對于年齡相仿的鮑伯一見鍾情,熱切期待愛情光臨。但是個性內向憤嫉世俗的鮑伯卻刻意隱藏他對寶琳娜的愛意,因爲童年父母離異的傷害,讓他無法與人正常交往。

  寶琳娜的真情終于打動了鮑伯,讓他和形同末路的父親重新建立關系,但是不斷釋放愛的寶琳娜,漸漸感到死神的靠近,在她不斷需要幫助和安慰的時候鮑伯能夠獻上同樣的真情嗎?答案將在他們共譜愛情樂章之中。

 

我想再看一遍,要全的!!! 2007-01-15

 

   1月14日晚上有3部我關注的電影,CCTV-6 21:42匈奴大帝,BTV-4 22:30垂直極限,CCTV-8 23:06蝴蝶的呐喊 ,先是穿插著看了前2部都沒什麽吸引力,不合胃口。便坐等CCTV-8的德國電影~一首酷似Dido的那首Thank You的旋律的聽不清歌詞的歌吸引了我,有點煙籠罩又有點暗的舞臺上,3個年輕女孩在輪流合唱著那首歌,很美~緊接著,神似Johnny Depp的Pablo(演員Marek Harloff,22 April 1971),酷似Natalie Portman的Paulina(演員Marie Zielcke,3 February 1979) 啊~而且發型,裝束都很像,不知是否是導演故意的~還有那清新的影像,這一下子讓我定住了!

    CCTV-8的譯名是蝴蝶的呐喊,感覺似是冰冷的老電影,一看報紙上的簡介才覺得是年輕人的故事,德語我是不懂,但英文譯名是The Cry of the Butterfly,直譯爲蝴蝶的哭泣, 或是蝴蝶的眼淚,(片中出現數次的歌曲唱著:When You Cry It's Like A Butterfly In My Heart/當你哭泣時,你就像一只蝴蝶...男孩流淚時,母親把眼睛放在他的嘴唇上,說是蝴蝶吻...)可見CCTV-8的人們工作多麽糙,而且TMD刪減了重要情節!看的時候覺得別扭,2個年輕人什麽也沒幹怎麽就相愛到那種程度呢?後來看了有關電影的圖片,才發現TMD刪了2個美麗少年的床上表演!真是............

    影片中重複出現10多次的是Pablo的父親,紅火的搖滾歌手Joey演唱會的海報,融融的橘黃色底色上只有一只碩大的美麗蝴蝶,透著迷幻和絢麗~Pablo的父親從小就忽略了對他的關愛,也忽視了Pablo對的父親的熱愛,後來更是離他們母子而去,造成了Pablo一直以來的抑郁,自我封閉,憤世嫉俗,無所事事,盡管如此,他還是去看父親的每場演唱會並用DV拍下來,由于不慎用打火機點著了Paulina的外衣,讓Paulina看到了他美麗的眼睛而愛上了他...本以爲2人剛剛要開始美好的戀情,Pablo卻終于因爲分別14年的父親而割腕試圖自殺,還好被母親發現並救活,Paulina本來接受過2次白血病治療,而此時她的病卻再次複發,2人同時住進了同一所醫院.

    Pablo從不和人交往,連和他媽媽也是磕磕絆絆,而Paulina卻一心想幫助他,一再地和他交談,給予他鼓勵和勇氣,和他一起找到了他的父親,宣泄了14年來藏在心中的感情,抱怨了自己的不滿,轉身離去,這下,Pablo也愛上了Paulina,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麽...而他的父親也回憶著和兒子在一起的時光,若有所思.Paulina的病情惡化了,原本樂觀且懷有諸多夢想的她也漸漸厭煩,絕望...Pablo放棄了和父親在美國相處的機會,一直陪伴在Paulina的身邊,愛著他,不肯放棄...

    後來,Paulina的爺爺給她植入了骨髓,Paulina在Pablo的日夜注視下,熬過了最危險的高燒期,和Pablo一起牽著手走進了她一直夢想的戀愛大遊行(是著名的Berlin Love Parade!)... ...

    飛舞的蝴蝶在片中出現了2次,一次是2人意見分歧時出現在Paulina面前,圍繞著她飛舞,Pablo在一旁注視...另一次是Pablo在Paulina高燒不退時難過地沖進花園時同樣在他眼前飛舞,蝴蝶的2次神奇出現,給了2個人希望,存活的希望,生活的希望.........   

  最後,我流下了眼淚...   

   Pablo衣兜裏有一張寫著像是詩句的紙,Paulina讀過2次這詩:

   如同身沾光亮夜露的銀色小鳥

   任羽毛在河水上漂浮

   我把衣服放在

   如無盡流水的月色下

   然後

   飛身離開這世界的喧囂

   1/28日又看了一遍,記下了全部內容,很險的是,因爲沈迷于Paulina的笑臉而不能動筆,還好趕快反應了過來.............

  想知道原詩及作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11815/

 

蝴蝶的呐喊  2011-11-19

 

  玻琳娜說帕布羅的眼睛好看。我沒有發現。

  我的感覺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玻琳娜在摘下帕布羅的眼鏡時被他吸引。剛看到戴著墨鏡的帕布羅時,我以爲他是盲人。如果他不是盲人,那麽他便是個拒絕他人走進他內心的冷漠少年。因爲大白天戴著黑色眼鏡的人,不是眼睛有問題,便是心理有問題。而帕布羅屬于後者。玻琳娜象一屢陽光,熱情,樂觀。在一次意外撒向他心房。一個是有自殺傾向的悲觀少年,一個是患上白血病的絕症少女。

  玻琳娜與帕布羅,帕布羅與玻琳娜,是希望和絕望的交往,是彩色和黑色的融合。帕布羅的症結是他的父親,以爲被父親抛棄的他,將自己逼入黑暗的死角。玻琳娜的症結是她的病,以爲生活美滿的她,一場白血病也未能讓她失去信心。她用自己對生活的渴望感染著帕布羅,幫他解開心結。後來,在玻琳娜想要放棄自己的時候,是帕布羅的愛支撐著她。這是一份相互扶持的愛。   

   帕布羅在玻琳娜覺得自己快要死的時候,說的不是“我愛你”而是“我需要你”。我愛你在那種情況下,更象是終極告白:我是愛你的,你可以放心去了。我需要你是在以後的日子,你要給我幫助,爲此你得堅強,堅持。但帕布羅並不是說:我不能失去你。這煽情的表白象是往湖面丟一塊石頭,不覺得美,只覺得重。“我需要你”點水而過的蜻蜓,波紋輕輕蕩起,你爲這溫柔的一觸,想要流淚。  

  結局很完美。玻琳娜戰勝了病魔,帕布羅走出了他的黑暗世界,他們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來到洛杉磯參加帕父親的演唱會。   

  蝴蝶的呐喊。蝴蝶有精致的翅膀,美麗的飛翔。可是聽不到聲音,說不出話語。她的呐喊是無聲的呐喊,是對生活默默的渴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75299/

 

無法搖滾的搖滾公路 Menolippu Mombasaan (2002)

 

 導演:Hannu Tuomainen

 演員:Antti Tarvainen、Joonas Saartamo、Johanna Rönnlöf

  Pete原本立志當個吉他歌手,但在一場學校表演中突然暈倒了。他被判決得了絕症,並住院接受治療,沒想到意外跟同房的年輕男子Jusa結為好友。Jusa也得了絕症,他決定在走完生命前達成心願,去Mombasa海灘走一遭...帶著尋找Mombasa的夢,開啟兩個年輕男子瘋狂的尋夢之旅。

 『如果你把手機從自己的右肩膀上扔過身後去,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這是Jusa調侃Pete的話,Pete照做了,路的盡頭竟真的出現一輛願意讓他們搭便車的卡車...。

從離職後,我就開始瘋狂酗電影;酗的電影不是一般美國的商業片,而是開始沈醉於歐洲的片子,【搖滾公路】(Menolippu Mombasa;One Way Ticket To Mombasa)這部來自芬蘭的電影,便是其中讓我醉的最厲害的。

乍看【搖滾公路】,會以為是部典型的公路電影,或著是,講重金屬搖滾樂團的片子,但,搖滾樂的畫面竟出現不到一個鏡頭!或許說,這部片,是一部帶點人生苦澀的『黑色喜劇』。

故事從兩個罹患絕症的少年逃出醫院開始,帶著一把吉他、一台手提音響及一些欺騙自己的止痛劑上了路。Pete因病放棄了站上舞台的機會,只想北上找尋心儀的女孩,在生命終結前告白;Jusa則嚮往著肯亞的蒙巴薩(Mombasa),有陽光、海灘、棕櫚樹、和黝黑的女郎,只要能破除「童子身」就了無遺憾!一路上,他們跌跌撞撞,他們歃血為盟,他們賣藝求生...

後來,Pete找到了他的女孩,女孩,伴著他們前往Jusa的蒙巴薩...Jusa,沒能來得及前往蒙巴薩,但是他完成了心願,找到了他的"天使"!

影片的结尾是Pete18歲生日時,父親用V8拍攝到的畫面,親人、蛋糕、新長出的髮、美麗的女友,交構成一個鮮明但悲傷的畫面。我的淚水在Pete獻唱"Mombasa"給Jusa時,隨著旋律墜下。

「十三歲以前,我以為只要酒醉過、開過車、做過愛,人生就差不多了。」Pete這麼說。

看完這部電影,我常常想,曾看過的一篇文章,它說:

『每晚你上床時,一定要覺得--今天可真活了個夠--那麼你的一生都不會有遺憾。』

年少輕狂,時間是用來揮霍,一旦死亡逼近,才發現自己要的也不過就是時間;活在當下,才是真正的活過。

我,是不是也該啟程去找我的Mombasa了!

  Kapa後記

 這首歌要特別用力推。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對裡頭的「Mombasa」這首歌印象深刻。只有Denigrate男聲版本(這是Pete最後演唱的版本,樂團男聲版)的我,剛想說上萬能的youtube找一下,沒想到,竟真的找到Taiska的版本(這是Jusa在醫院不斷反覆地的女聲版)。真的是太神奇了~~~~所以等不及音樂下載的人有福了(小小聲:我在傳教嗎?),看是比較喜歡哪一版吧?

  ◎特別附錄-Mombasa歌詞

 我在蒙巴薩度過了一天,

 只有一天,

 但從此以後,

 我永遠記得蒙巴薩。

 我感覺到蒙巴薩海灘的濕熱,

 非洲的大海和天空。

 

最初我只看到大海如此湛藍,

 滾滾的浪濤拍擊著珊瑚,

 而你突然從飛濺的浪花中出現,

 大笑著來到岸邊,

 把一隻雪白如瓷的貝殼微笑著交到我的手中,

 我撫摸著白色的貝殼,

 有些粗糙的表面,

 彷彿你來自大海的血肉,

 我感覺到臉上炙熱的風,

 在你的懷中,

 你帶我入浪,

 在浪花下面我感覺到你的力量,

 那樣溫暖,

 充滿海的鹹澀,

 當夜幕降臨,

 浪花終於退進海灣,

 只有泡沫搖動,

 睡夢中我只聽到遠處豹子的吼叫,

 我再一次溫柔地撫摸你。

 

我在蒙巴薩度過了一天,

 只有一天,

 但從那以後,

 我永遠記得蒙巴薩,

 我感覺到蒙巴薩海灘的濕熱,

 我在蒙巴薩度過了一天,

 只有一天,

 但從那以後,

 我永遠記得蒙巴薩。

 http://blog.roodo.com/hopwhung/archives/1370692.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1,7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潛水鐘與蝴蝶》
此分類上一篇:《蝴蝶效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