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7-17 16:50:27| 人氣1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善加經理大陸申奧成功後的兩岸經濟新局(轉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1.07.17  中國時報
善加經理大陸申奧成功後的兩岸經濟新局
中時社論


上周五北京取得二○○八年奧運主辦權,其後續效應備受關注。為了防止新一波的大陸熱出現,行政院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表示,不應誇大主辦奧運的經濟效益。他指出,墨西哥主辦奧運之後,反而發生金融危機;南韓辦過奧運,目前的經濟情況並沒有比台灣好,副總統呂秀蓮也警告,當年柏林與莫斯科都曾獲奧運主辦權,卻先後發生二次大戰與入侵阿富汗事件。但民間業者卻持不同看法,例如,兼具中華奧會執委身分的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李棟樑即表示,將結合國內重要工商團體與體育界力量,組團赴大陸訪問,尋求奧運商機。他預估國內業者可爭取的商機約有二百億美元。

首先,北京申奧成功,對兩岸長期經濟發展與合作應該大有助益。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即指出,北京申奧成功,其對地區安全、和平與穩定的責任會加重,也可降低兩岸軍事衝突,激發大陸民眾對國家的信心,刺激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共當局藉此可減除內部壓力,沖淡大陸民眾對民主的要求。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也表示,北京申奧成功,使中共內部務實、改革派聲勢上升,解放軍動武可能性降低,未來兩岸復談的機會升高。最近多項媒體的民意調查也證實前述看法。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迄今已廿二年之久,經濟方面成就可說有目共睹,無人能輕率加以否定。如北京在二○○八年順利舉辦奧運,則屆時中共當局推動改革開放將滿三十年。以一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連續卅年推動改革開放,維持經濟大幅成長,這種成就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還很難找到先例。如果中國大陸實質經濟成長率可維持七%,加上約三%物價上漲率,則七年後其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就可加倍,由今年的一兆二千億美元,增至二兆四千億美元以上。平均每人GDP達二千美元,中產階級可望興起,社會日趨開放多元。而且申奧成功與加入世貿組織,表示中共當局係以「國際接軌」為施政最高準則,這與二次大戰前的德國與一九七○年代末期的蘇聯,完全不同。

至於墨西哥與南韓申辦奧運後,對經濟的影響,也不能類比。墨西哥在一九六八年主辦奧運會,但該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及一九九○年代初期,時間落差在十五年以上。南韓漢城在一九八八年主辦奧運會,其後經濟發展一直都很順利,並獲准加入經合組織(OECD)。至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發生,南韓經濟才嚴重衰退,時間落差達十年。墨西哥與南韓當年都因為經濟成長非常看好,外資大舉流入,政府與民間企業也大量舉債投資,才演成泡沫經濟。未來七年中國大陸也可能會有類似問題。實際上,目前大陸股市本益比在七十倍左右,金融泡沫似逐漸成形中。但大陸當局在一九九四年前後,曾以宏觀調控手段,成功打擊通貨膨脹;而且大陸政府持有大量國企股票與土地,可輕易釋出以防範投機泡沫擴大。且大陸以吸收外人直接投資為主,對短期、金融性投資限制仍嚴,誤蹈墨西哥、南韓覆轍的可能性不高。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北京申奧成功後,台灣企業界很可能再掀起一陣大陸投資熱,這對台灣經濟是好是壞,端視政府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大陸的經濟規模(以GDP衡量)約為台灣的二.三倍。由於經濟成長差異與匯率調整,推估今年大陸的經濟規模已成為台灣的四倍。

如果前述趨勢持續,則推估到二○○八年大陸經濟規模將為台灣六倍;如再依世界銀行購買力平價匯率作調整,則二○○八年大陸實質經濟規模將為台灣的十倍左右。十年前兩岸經濟規模為一比二或三,尚可謂勢均力敵;但十年後經濟規模對比變為一比六至十,差距懸殊使現狀更不易維持。如台灣政府當局繼續目前對抗性政策架構,則會有更多台商與人才赴大陸市場求發展,資金有去無回,此地政府稅收與就業必大減,而軍費卻須逐年增加,勢必拖垮經濟與財政,一如目前情況。對抗的前景既然如此黯淡,主政者自應及早改弦易轍。

台長: 包淳亮
人氣(1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