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20 13:05:34| 人氣5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二課:媒體即訊息,媒體即按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張耀仁

 

電影《重慶森林》裡,代號223的年輕警察何志武——事實上,也就是年輕金城武的翻版——和女友阿美鬧翻的當下,暗自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在五月一日生日來臨前,如果阿美沒有回心轉意,他們的戀情將會像賞味過期的罐頭,不值一顧。漫長等待的日子裡,他不斷打電話詢問call機中心:「368覆機,密碼:愛妳一萬年——今天有沒有人找我?」

 

最終,年輕警察何志武把所有到期的鳳梨罐頭吃掉,扔下call機,在大雨中狂奔。

 

這是王家衛式的都會愛情。這也是上個世紀尚未跨入手機世界的call機愛情——所謂call機,即呼叫器,也就是手機的前身:四四方方,像計步器,可顯示來電,也可透過call機中心留言——而今,call機淪為歷史名詞,尋找阿美不再需要被動等待,因為智慧型手機語音功能(siri)也懂愛;不再需要擔心孤單無奈,因為手機裡的臉書(facebook)每分每秒都很精彩——

 

call機到手機再到臉書,世界變得更快速也更緩慢;更平板也更具體,更多元也更單一。快速,在於認識朋友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熟悉的程度卻越來越慢;平板,只因世界被壓縮在一頁薄薄的螢幕裡,卻有許許多多邀請與設定等待處理;多元,乃是人人都可發聲,卻誤以為臉書是唯一至高無上的意見仲裁者……所以,《重慶森林》如果打算重拍,何志武可能變得很宅,動不動按讚,不時在塗鴉牆對朋友說:啾咪——或者,中國大陸第六代導演馮小剛2003年賣座電影《手機》,裡面慣於偷情的嚴守一在這個時代裡,將不會在手機留下簡訊,只有臉書的「讚」能夠嗅出他外遇的蛛絲馬跡……

 

也因此,有人說,手機與臉書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模式,失去真心也失去熱情;還有人信誓旦旦,決心做個「不要臉」的人,絕不讓科技制變成習慣;另外有人感嘆,漸漸習慣用手機「打卡」,卻懶得上班「打卡」,寧可在家當個「啃老族」——這些那些,看似新穎的說法,其實早在最初電視、廣播、相機、印刷術被發明時,同樣有人憂心忡忡:電視是毒藥,相機會奪走你的笑,印刷術令貴族尖叫……亦即,新媒體的登場往往招徠智者的擔心與煩惱,也往往招徠無知與可笑,一個知名的例子是:當有聲電影即將問世時,華納兄弟創辦人之一的哈利.華納(Harry Warner)堅信:「有哪個傢伙想聽演員開口說話?」

 

這意味著什麼?七○年代加拿大籍的知名傳播學者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提出耐人尋味的說法:「媒體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他還說:「媒體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亦即任何一種媒體的出現,都預言了人類生活的轉變,例如:印刷術普及了書本流通,得以啟蒙平民;廣播縮短了傳播距離,訊息可以直達聽眾;電視具體化了明星形象……換言之,媒體本身就是一種訊息,而它所承載的內容則像按摩,每日每夜令我們沉溺其中,「message」與「massage」僅僅一字之差,卻頗具異曲同工之妙,也令人驚嘆麥克魯漢的睿智。

 

也因此,與其煩惱媒體帶來的衝擊,倒不如深入理解媒體內容有何良窳?如何「按摩」我們?畢竟,新科技永遠與時俱進,唯獨人的自主判斷能力始終存在,好比【重慶森林】裡的年輕警察何志武,在準備放棄call機、放棄對愛的想像之際,一通簡訊赫然響起說:「祝你,生日快樂。」

 

確確實實,如果記憶是一罐罐頭,何志武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我也希望我們理解媒體的能力能夠不斷深化、翻新,永不過期。

 




 

台長: 張耀仁
人氣(5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課程進度 |
此分類下一篇:第三課:從部落頭目到電視頭目
此分類上一篇:第一課:水中的魚,媒體中的你/妳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