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7 02:48:36| 人氣1,42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迷思與謬誤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通常依據過去累積的經驗來決斷當下的事物,也就是不知不覺中使用著歸納法則。培根在他的《新方法學》中,將歸納思考時,常常發生的錯誤分為四類,他稱之為人心的四種迷思(idols of the mind),(Mendeleyes’s dream 2000:150)
一.部落迷思:是人類普遍現象。「人的理解就像一面不能反射真實(比方像:哈哈鏡)的鏡子。它會接受各方不規則的光線,然後與本身的性質混合後,出現扭曲變色」。例如,人容易簡化事實;會假設事情的發生可能有規律;同樣的,醒目或煽情的事情,即使不具代表性,也更能引起我們的注意。
二.洞穴迷思屬個人謬誤,這是因為個人成長、教育與經驗所造成的偏見與特性。例如,在看事情時,有些人會注意相似性,有些人會注意差異性;有些人會著重細節,有些人看重整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穴,造成自然之光的折射或變色」。洞穴的比喻,應當源自柏拉圖的說法:人都生活在洞穴裡,看不見洞外的世界,也看不見陽光,人們唯一所見的只是洞壁上的影子,以為這些影子就是真實。
三.市場迷思肇因於語言及互動。不當的措詞阻隔瞭解,這樣的錯誤不一定起因誤用語彙,甚至可能是由語言本身所引起。語言文字起因於約定俗成,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可能與現實環境有了差距,「文字可以強迫我們瞭解,也可以讓我們無法瞭解,將一切都變得混亂,使人偏離重點,陷入空泛的爭執與無意義的幻想」。
四.劇場迷思,包括各種學術教條及理論,培根說:「所有被人接受的系統都像戲劇,各自代表其獨特的世界。」
培根提出的的迷思與謬誤,不但一般人會犯,就連科學研究假設的擬定,甚至最初研究方向及研究問題的選擇,也一樣難免。 所以針對培根的提醒,在我們做決策的時候可以參酌,與人發生爭執時,不妨想想,或許許多的誤會爭執都可以避免。

台長: 仲冬
人氣(1,420)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讀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生命如草芥,浮世作屠場
此分類上一篇:火花

Carol
哈囉 請問 本文提到的書(新方法學)哪裡找的到
2011-11-09 23:47:05
Vicky
本文主要是讀《門得列夫之夢》時有感而發,內容主要是來自《門》書(2000:165頁),句子有我自己少少的潤飾(?)。出處《門》書沒清楚註明,也沒有附參考資料,大概本來沒有當作學術論文處理。但自前後文看來,應當是《新工具論》(Novum Organum),至於《新方法學》的部份,我不記得是從那裡讀來的了。但既然寫的那麼清楚,我想不是我的發明。離開學術圈一段時間了,看樣子還是得寫筆記,不可以亂讀亂寫,讀寫完了就忘了。
謝謝你得提問、提醒。
2011-11-10 00:57:26
Vicky
現在想起來了,當時我查過英文版的,Mendeleyer‘s dream(2000)有關idols of mind(p150) 部份,《新方法學》可能是我自己根據此書隨手的翻譯,有空我再去圖書館查查看,如果有誤,我會再告訴你。
2011-11-10 02:34: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