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7 17:52:10| 人氣2,23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火紅成語~罄竹難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辭海
罄竹難書:
比喻罪狀多不可枚舉,寫都寫不完

2.查教育部網站”國語辭典”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語或本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後漢書˙卷六十六˙公孫賀傳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至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後遂用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

3.洪葉活用成語典(下)李添富主編 洪葉文化出版

出處: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資治通鑑.陏紀”:(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釋義:罪狀很多,多得寫不完
用法:比喻劣跡太多,非筆墨所能盡.

先秦時期,我國還沒有發明紙張,人們把字寫在竹片上,叫做竹簡.”罄竹難書”(罄,就是”盡”),就是說: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罪狀.

為什麼這句成語只形罪狀多,而不能形容好事多得寫不完呢?這是因為過去的人們,每次引用這句成語,總是把它用來形容罪狀,於是它逐漸成為一句習慣用語,有了特定的涵義.

例如:”資治通鑑.隋紀”載:隋人李密和翟讓等,反對隋煬帝,組織瓦崗軍,佔據洛口(在當時的東都洛陽附近),攻下了河南.河北的不少地方.李密稱為”魏公”,曾經寫了一篇聲討隋煬帝的檄文,發送各郡.縣傳佈.檄文列舉了隋煬帝的十大罪狀,並且說”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决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不過”罄竹難書”這類詞句,並不始於李密.早在”呂氏春秋.明理”就有”
:「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西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大俠客,名叫朱世安,被丞相公孫賀誣害,拘補入獄,他在獄中書揭公孫賀父子作惡多端,也曾說過:「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詞!」這兩句話,其實都是「罄竹難書」的意思。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隴西的隗囂響應漢更始帝劉玄,起兵討伐,檄文中數述王莽的罪狀時,就用了「罄竹難書」這類的語句。南朝梁元帝時,「河南王」侯景叛變,進攻當時的首都建康(今南京),梁元帝的檄文中,也以「罄竹難書」這類詞句來形容候景的罪狀之多。可見,「罄竹難書」這句成語早已形成。李密聲討隋煬帝的檄文,才更進一步確定它特定的意義。

沒有看到有其它的引申義出現!

台長: 斷章
人氣(2,23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雜言之談 |
此分類下一篇:聽說新增文章就有可能救回救的文章

wakako
版主好,一則資料,供大家參考。

http://blasts.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5.html
「言之無物」部落格在「孤陋寡聞、腦殘弱智、罄竹難書」一文中舉例道:

* 林語堂《我的戒煙》:「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歷程細細敘述起來,真是罄竹難書。」
* 黨國元勳張岳公:「…,對革命建國之事功,罄竹難書,…」
* 佛指舍利:「佛恩浩蕩,罄竹難書,...」
2006-06-03 07:15:11
斷章
感謝你提供的訊息~~
2006-07-18 20:02:0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