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06 10:28:40| 人氣2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幸福的包子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幸福的包子

@秦 

 

        包子相信無人不吃。我因長年上夜班,晚歺常沒空上街吃。於是上班時便在地鐵站小食店買兩個包子,一個包菜肉,一個屯榨菜或菜脯,吃時叮一下即可,配家鄉平和白芽奇蘭茶,或者安溪鐵觀音,算是又飽了一餐,我的要求不高,吃飽就行。

        小時老家吃的麵粉都是自家種的麥子碾成,家里不時做客家水麵,包子,扁食,麵疙瘩,饅頭,當主食也作點心,但很做少烙餅。去讀大學後再也沒自己做了,都是買現成的。總是念念不忘,卻又懶於動手。日前子夜後,一香港詩友Z不知何故失眠,竟乾脆發麵做起包子,拍圖分享朋友圈,勾起我的回憶。那時與爹娘大姐大哥一起,七手七八腳忙起來,和麵做菜包子扁食饅頭吃宵夜,還有追我姐的未來姐夫,樂也融融。遺憾的是大姐53歲時去世,至今已17年,而父親在大姐之後幾個月也離去。每當在遠方懷念時,我就會想起幸福的包子。

        包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一般是用麵粉發酵的麵團槓成豬皮,包餡丙蒸製而成,款式非常多。常用餡為各種肉類或各類蔬菜、芝麻、豆沙等等。現今出名的包子有天津狗不理包子、廣東叉燒包,小籠包,灌湯包,上海生煎包。

        遠在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製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但當時統稱為餅、饅、曼頭、蒸餅、籠餅、饅頭、蠻頭,皆無內餡。

        唐代以後,饅頭變小,稱「玉柱」、「灌漿」、「粳頭」、「饅役」,亦為無餡。饅頭有「瞞頭」(欺瞞河神的人頭)之說法,無文獻可供考證。此詞可能衍生自《說郛》內文所載之文字:「食品饅頭本是蜀饌。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其俗以人首祀神,孔明欲止其殺,教以肉麵二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以『欺[]』同音。」此後,無論是有無餡心,均統稱饅頭。

        一直到北宋趙禎出生後,才出現包子這一稱呼,指的就是有餡的饅頭。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無餡製品的統稱。現在蘇南地區,仍將無論是否含有內餡的饅頭統稱為饅頭,例如肉為餡的稱為「肉饅頭」。

        著名的狗不理包子創立於1858年,為天津著名小吃,「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由直隸省武清縣下朱莊人高貴友創始,高乳名叫「狗子」,自幼居於天津,在當時南運河畔的劉家蒸吃舖做幫工和學徒,他用3年掌握做包子和其他麵食的手藝,然後開辦一家名「德聚號」的小吃鋪,專營包子。由於當時德聚號的包子色香味形俱佳,生意十分興隆,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因此很多顧客都戲稱他為「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狗不理」便因此得名,而他所經營的包子也被稱作「狗不理包子」。1960年代「狗不理」開始向國外出口速凍食品,現在中國各地開有多家分店。

        叉燒包是典型的粵菜,內包叉燒豬肉;菜肉包為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點心,是以上海白菜及豬肉粒混於一起成餡製作的蒸包。

        江南地區著名點心小籠包,吳語區以外又稱小籠包,以「體小、餡大、汁多、味鮮、皮薄、形美」而著稱。水煎包與小籠包非常類似,但使用煎鍋煎熟而非用蒸籠蒸熟。生煎饅頭流行於上海、蘇州及其他江南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亦稱生煎包,類似於鍋貼和水煎包,為煎熟了的有餡饅頭(包子)。灌湯包俗稱湯包、也稱灌湯小籠包或小籠湯包。

        大包以豬肉和雞蛋為餡料。肉包以各種肉類為餡,內餡通常是豬肉餡,也有牛肉餡、羊肉餡、雞肉餡,種類有叉燒包、鮮肉包、小籠包和蒙古包子等。刈包起源於福建省福州的「虎咬豬」,又稱「割包」。雲南有一種包點破酥包,以豬肉、火腿及竹筍為餡料。

        順便一提,包子在亞洲各國廣爲流傳,並且發展出各種特色的包子。在菲律賓有燒包(Siopao(他加祿語:Siyopaw)),為菲化的粵式叉燒包,外形如饅頭,內餡以豬肉、雞肉、羊肉、蝦仁、鴨蛋黃等。

        日本包子叫作中華饅(日語:中華まん),まん(man)源於「饅頭」的「饅」,最常見的是豬肉餡。蒙古把包子稱作Буузbuuz),多用羊肉絲做餡,有時也用犛牛肉。在越南,包子叫做餅包(bánh bao),內餡用豬肉、洋蔥、蘑菇、雞蛋、蔬菜等製作。

                     2022.11.06

台長: 秦島
人氣(23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