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10 10:42:47| 人氣1,83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視覺系音樂會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月九號,到台中欣賞新台幣交響樂團的演出,或許是因為福建交響樂團的恐怖記憶猶新,音樂會一開始調音時,就讓我感覺有如天籟一般XDDDD


這場演出安排了全場北歐作曲家的作品,當中包括其怪的現代音樂,在十多年前這肯定是吸引我的曲目安排,但當時沒有那個條件和環境,終於到了現在,台灣的樂團也敢安排「不討喜」的曲目了,但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場音樂會的票房,比寒流還冷啊。

至於所謂的「天籟」,到了後來卻有意想不到的轉變。



上半場首先登場的是尼爾森的「阿拉丁」,這原本是同名戲劇的配樂,本場音樂會演出的是其中的七首選曲,因為其原本為劇樂,因此算是「視覺系」也不為過。

阿拉丁全劇有五幕,若全本劇樂都要上演,需要近八十分鐘,且還需要合唱團,不過劇樂原本就是配合戲劇所用,不見得全部都吸引人,買唱片聽全曲或許還行,音樂會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其實這也是一部饒富趣味的作品,可惜不若葛利格的「皮爾金」有名。

七首曲子有六首樂團演來都還行,唯一讓人感到坐立不安的是第六首的「囚徒之舞」,原本該有的戲劇張力,因為銅管群不濟事,反而顯得刺耳且雜亂。



接下來,是柯佩爾(A. Koppel
)的第一號馬林巴協奏曲,擔任獨奏的是旅居北歐的擊樂家陳盈斈。

打擊樂不只本身動感,演奏的時候也讓人覺得活力十足,尤其馬林巴的演奏者能單手需要拿二或三支琴鎚,更是如同特技表演一般,這晚的獨奏家穿著鮮明顏色的外衣、網襪、馬靴、俐落短髮,加上健美的手臂肌肉,真是非常「好看」的演出呢。

這首協奏曲,樂曲本身不是那麼容易吸引人,但各樂章使用了不盡相同的琴鎚,因此音色各異其趣,獨奏者當然不只外表好看,演出技巧更是精湛,馬林巴的協奏曲少見於音樂會中,頗有讓人眼界大開的感覺。

下半場,還是一首「協奏曲」,裴特森(R. Peterson)的「若我有把榔頭」,這首曲子並不是他所原創,而是歷經許多過程後作曲家才將其寫為管弦樂作品,由於最初的原曲是1949年創作,又是社會運動歌曲,且又以榔頭為主角,要是這部作品在早些年代完成,台灣肯定要視為禁歌了。

不過時代已經不同,我們也才有機會見識到這奇怪的曲子。榔頭要怎麼當作「獨奏樂器」呢?只見獨奏家換上俐落的褲裝,帶著手套盤坐在一平台上,一手拿榔頭、一首拿沖子,就這麼在磚塊上敲了起來。敲磚頭,就是這麼一回事,一開始平穩的敲,後來加緊速度敲,而樂團則是發出奇怪的聲響、不合協的音程、若有似乎的樂句一直到了後段才慢慢有了旋律,但樂曲也就這麼突然結束了。

如果是聽唱片,肯定搞不懂在幹嘛了,這樣奇怪的現代音樂,也只能結合視覺和臨場感受,才會稍稍「有趣」一些。



下半場最後一首,也是本場音樂會的重頭戲,西貝流士的第三號交響曲,原本這是令人期待的曲目,但最後卻令人生氣。

第一樂章開頭不久銅管拉的長音不合、結束時的幾聲齊奏有人放炮;第二樂章令人感覺無聊。上述這些都還能忍受,真的使人發火的是第三樂章,約四分鐘左右中提琴開始,之後加入大提琴的那段,不知指揮為何要把 原本該有歌唱性抹殺,反而讓它像是進行曲一樣正經八百?音樂到了第三樂章時,本該撥雲見日、曙光乍現,有如在永夜的寒冬見到新希望,但樂團卻在最後不斷快馬加鞭、草草結束,完全搞不懂指揮到底要表達什麼。

曲子越聽越是生氣,演奏上的瑕疵是一回事,但亂整樂曲就讓人無法接受,我覺得指揮一方面沒把音樂處理好,二方面也沒考慮到樂團的能力,主觀的只想按自己的方式來,結果是音樂也不好,樂團也配合不上。

也罷,就是因為聽過自己不喜歡的,以後才有機會更感動吧。

台長: 魔彈射手
人氣(1,834)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會 |
此分類下一篇:紳士的立派
此分類上一篇:2014最後一場音樂會

Justy
真想去看看這樣的音樂會哈哈
不過我可能會聽不出來瑕疵在哪^^"
2015-01-10 12:11:24
版主回應
聽不聽得出來其實也不重要,能多欣賞節目總是好事
2015-01-10 23:30: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