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27 17:58:35| 人氣1,7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慾】哲人日遠,精神永懷──紀念孫運璿資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二月十五日凌晨,九十三歲高齡的孫運璿資政病逝了,
年紀僅比中華民國年輕兩歲。
走過如此漫長的人生,他留給台灣的,
是虛懷若谷的氣度、堅毅柔韌的性靈,
以及令人感懷的無私奉獻。
在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的近二十年間,
他更為台灣人民帶來光亮與安康的生活。
孫運璿的辭世,固然讓人感到哀慟,
然,我們究竟能從他的一生得到怎樣的啟示?
在這期《台電月刊》裡,
讓我們一同追思這位始終以行動對抗無力的典範,
向孫運璿深深致敬。

孫運璿小檔案:
籍貫:山東省蓬萊縣
學歷: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科
電力工程相關經歷:
   資源委員會湘江電廠副工程師
   資源委員會西寧電廠廠長
   資源委員會天水電廠工程處主任
   資源委員會專員
   台灣電力公司機電處處長
   台灣電力公司總工程師
   台灣電力公司協理
   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

奉獻壯年期,換取寶島的豐碩美麗

孫運璿曾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並應世界銀行之聘擔任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後來又歷經中華民國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與行政院長等職,任期內推行十大建設,並促成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建立。他著實主導了台灣早期的科技政策,為台灣科技產業奠下深厚的基礎。

他為台灣貢獻出自己的壯年期,終因長年積勞成疾而病倒。民國七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孫運璿腦溢血住院,隨後便率內閣總辭,淡出政壇。九十五年一月三十日,他又因呼吸困難送往台大醫院,再轉到榮總就診,判定為急性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急性肺水腫;二月二日更曾經一度發生心跳停止,後經搶救恢復心跳;二月十四日晚上,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二月十五日凌晨,終究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九十三歲。

政治遺風,深深影響台灣

在這段長長的人生裡,孫運璿到底做了什麼樣的事?或許較年輕的人並不太清楚他的貢獻,然而,當我們坐擁舒適的居家環境,能夠順手而自然地使用家中的電器,實在應該明白──這樣的生活都來自豐沛的電力,而孫運璿便是三十多年前最重要的幕後推手。在台電服務的近二十年間,他不僅親手為台灣的偏遠地區點亮了溫煦的燈火,更為台經濟奇蹟鋪妥了道路,讓人民順遂地走向幸福安康的將來。

孫運璿的性情一向溫柔敦厚,他曾說過:「看老百姓生活苦,我心裡就就苦。」於是努力地設法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三十年前,他堅持在台灣農村架設電線,在黑夜裡燃亮了生活的希望;二十年前,他看到鄉村家庭因就業而痛苦分離,感到萬分不忍,便指示在偏遠區普設工業區;十年前,他不滿高速公路已平順暢通,但居住在偏僻地區的家門前反而水溝堵塞,孩子們求學更必須翻山越嶺,走上遙遠的山路,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展開經費百億的基層建設。

孫運璿是位懂得體恤百姓的政治家,在他的眼神中,透露了慈父般龐大的愛,只為盡力讓台灣人民過得更好,那熱烈的關切宛若一條長河,涓涓滴滴,都溫柔地流入人民心底,因而他的聲望至今屹立不搖。

讓輪流停電成為歷史名詞

民國三十四年,抗日戰爭結束,孫運璿奉命與五位J.G懷特工程師來到台灣,擔任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的機電處長,負責修繕在盟軍轟炸之下,已然千瘡百孔的台灣電力系統。

在這般戰火頻仍的時期,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也在彈火中不幸傾塌,只得遷移到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口的一棟低矮平房中,而孫運璿在這棟建築物裡奉獻了自己最精華的人生歲月,也為台灣的經濟鋪上跑道。從機電處長、總工程師、協理到總經理,孫運璿不但極力搶修電力、規畫電力長期發展,更總理規模日益擴建的公司。他彷如一位辛勤而睿智的園丁,不只有對台灣人民的熱愛,更知道如何帶給他們安居樂業的生活,成功地讓「輪流停電」成為歷史名詞。

帶領復電勇士,創造光明奇蹟

當時,孫運璿抵達台電報到之後,便立刻搭上吉普車開始實地勘察。在日月潭、新竹、基隆等地的變電所附近,他看見幾萬股電線在地上纏著盤,鐵架東倒西歪,攔腰斷裂的電線桿更是滿目瘡痍,這些在在透露著戰爭無情的破壞,令人感覺不勝欷歔。

而除了戰事的人禍,天災也沒放過台灣。接連兩年,颱風及暴風嚴重破壞了電力系統,使得電力供給只有發電設備容量的十分之一,較大的工廠都因為缺電而陷於停頓,家家戶戶用也因為電壓不足,電燈泡不夠亮,夜晚的住宅區都是昏黃一片,連西門町也只剩下幾盞霓虹燈,寂寞地閃爍著。

孫運璿見到此狀,深知自己已經沒有時間感傷戰爭的殘酷,只有立刻去解決難題,努力恢復供電。然而在民國三十四年底、正當要修復之際,美國麥克阿瑟將軍下令,所有日本海外僑民必須在五個月內遺送回日本。於是,三十五年三月底,在台灣電力公司服務的三千名日本技術員工就要回日本去了,這些人在當時都是公司的技術支柱,而從大陸來的員工也不過五、六十個人,要是他們離開,公司的人力便即將面臨短缺,電力接收委員會希望能留下幾個人,都未獲批准。

這群日本人在臨走之時,對台電的同仁說:「我們擔心三個月後,台灣可能就會一片漆黑。」這話聽起來像是同情,卻似乎隱藏著輕視,他們認為留下來的中國人都無法維持電力公司的命脈。台電人聽了非常氣憤,紛紛說道:「日本人怎能看不起我們?一定要做給你們看!」

先講非成不可,然後想怎麼做

在孫運璿珍惜已久的自省語錄手稿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做事不要先講不行,先講非成不可,然後想怎麼做。」

因著這樣不服輸的個性,孫運璿首先將公司裡的工程師派下鄉鎮,但人力仍然明顯不足,他心中也不免焦急起來。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麼,就馬上到台南工專、台北工專與校長商量,希望他們派出一些三、四年級的學生,一同加入修復電力系統的行列,幾位校長聞之也欣然同意。

從此之後的五個月,從基隆到高雄,無論山巒之間、海岸線上及市集鬧區裡,百姓都能看見台電工程師帶著一、二十個還穿著學生制服的年輕人,努力地扶起傾倒的鐵架,整理纏繞成團的電線,從白天到黑夜仍不停歇,甚至還把床搬到發電所來,三班制地輪流休息、工作,只為盡力修復所有電力設施。

此外,修復電力也非常辛苦,往往都要冒生命危險去測試。例如拼湊出來的變壓器必須升高電壓來實驗,才知道是否可用,然而一旦爆炸,不僅前功盡棄,在場的人也將會受到波及。在各種發電設備、零件都短缺的狀態下,這批復電勇士更是四處調度、尋求合適的材料,以求順利整修。縱使歷經這麼多的困難,孫運璿終於帶領這群勇士完成了前所未見的艱鉅任務──僅僅花費五個月的時間,他們恢復了台灣80%的電力,更徹底粉碎了「三個月後,台灣將一片漆黑」的預言。

此後的將近二十年間,孫運璿充分展現管理方面的長才,同時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從處長、總工程師、一路擢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他讓台電的內部制度更趨完整,更讓台灣當年的電力普及率高達99.7%,超越了日本及韓國。此外,由於員工力行所謂的「台電文化」,在颱風天中也不畏辛苦地修繕電力設備,這樣的「台電員工」形象,也是在這個時期深植台灣民眾的心中。

孫運璿如此堅定地認為:「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應享受到電力,要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平等、均富。」他將台灣民眾一個個都放在手心裡呵護,也將這句話真正付諸實行了。當入夜以後,台灣能擁有一片璀璨的萬家燈火,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曾受惠於他,我們應當心存感激。

結語

孫運璿跑遍了大江南北,走過了艱辛的時代,使他時時刻刻將人民的生活品質放在心上,無論老百姓的居住地多麼貧窮偏遠,他都能夠感同身受,並體貼釋出最真誠的關懷。他不但帶領台灣走過風雨,創造享譽世界的經濟奇蹟,更締造了「永遠的院長」這般永植人心的形象。

當我們翻閱孫運璿的人生,這些故事就歷歷在目地生動起來,使我們明白──台灣人總是如此誠懇踏實、執著而勤儉,也同時瞭解到,一個令人真心尊敬的領導人,是曾經如此鮮活地存活在我們心中。

孫運璿,一位台灣領導人的典範,我們永遠不忘。

==================================
20060224

儘管我是這麼年輕,又對政治冷感,就算像孫運璿這樣令人感懷的長者與世長辭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難過。

但是,最近我正在整理一篇孫運璿的文章,要刊在《台電月刊》上的,從那些文獻和他的傳記,才知道他為台灣貢獻良多。

儘管我是這麼年輕,也終於知道他創造了如此光明的奇蹟。

啊,多麼溫柔敦厚的一個男人。我真的好感動。

※本篇文章將刊登於台灣電力公司發行的《台電月刊》519期,故關於他的事蹟較著重於他在台電服務的經歷;另有篇幅是專訪曾與孫資政共事的台電耆老,但因為不是我負責採訪,就不放進來了。:)

※圖片:取自http://ad.cw.com.tw/cw/sun/index.asp
※參考文獻:《台電月刊》、《孫運璿傳》及其他台灣電力公司提供之書面資料。
※相關網站:天下雜誌:永遠的領導典範──孫運璿(http://ad.cw.com.tw/cw/sun/index.asp)。

台長: Sleeping
人氣(1,7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