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6 14:57:22| 人氣3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波羅密光影】2005金馬國際影展日記--11/5, Day 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夕陽舞曲 ( Saraband )
瑞典Sweden, 2004, HD, Colour, 107min.
導演: 英格瑪柏格曼
進入影展第二日,只能用震撼來形容觀影此片後的心情。不是畫面上或是形式上的震撼,而是情感上產生微妙的共鳴。一個簡單的故事在幾段對話裡鋪陳,沒有嘩眾取寵的炫技,沒有標新立異的價值觀,有的卻是演員們生動無釜鑿的生動演技和恰到好處和影片合而唯一的配樂。光是表情和對白,人性之深刻洞察在在彰顯大師功力。
評分: 92

東尼瀧谷 ( Tony Takitani )
日Japan, 2004, 35mm, Colour, 75min.
導演: 市川準
2004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影評人費比西獎、青年評審獎
將村上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光是想像就是一件艱鉅的任務。文字是最單薄的媒材,需要讀者想像力的配合。村上的文字一向能將讀者帶入他極簡又繁複的疏離世界裡。電影完全相反,集合所有藝術資源可供導演操弄。很明顯的,市川準非常努力想要營造出一種村上的氛圍,但是小瑕疵不斷。鏡頭利用牆、書櫃等切換鏡頭的方法在影片的前半段使用太過頻繁,失去了效果。始終無法沉溺於導演想要營造造的氛圍裡。以至於影片結束完全沒有閱讀完村上文字的空虛與飽食感。
評分: 80

孩子 ( The Child )
比利時/法Belgium/France, 2005, 35mm, Colour, 95min.
導演: 達頓兄弟
2005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類似現代版的《四百擊》,利用沒落工業城的蕭條景象和灰暗的天空,機械和車輛的聲音,營造出一再被壓迫的都市邊緣人。雖然沒有如《四百擊》般的魔力,卻也不失深刻。主角從不知情感(不是沒有),到最後的投案,和女朋友相擁而泣,導演想要給予救贖的意念明顯,十分政治正確。

2005坎城影展影評人週
聖地牙哥的記憶 ( Days of Santiago )
秘魯Peru, 2004, 35mm, Colour/B&W, 83min.
導演: 荷蘇曼德茲
2004布宜諾斯艾利斯獨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4瑞士夫里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費比西獎
氣氛營造尚可,最後的衝突引爆精采,最後自殺成不成功挑動觀眾心弦。
評分: 85

羅伯超High! ( The Great Ecstasy of Robert Carmichael )
英UK, 2005, 35mm, Colour, 96 min.
導演: 湯瑪士克雷
創新比不上發條橘子,氣氛比不上大快人心(當年的大快人心在觀影時有強烈的噁心感),毒品暴力色情的題材已經浮濫,如果沒有創新實在不知有什麼特色。導演試圖想要批判美英對於伊拉克侵略暴行,並且用電視新聞畫面來嘲諷美英將入侵伊拉克的神話和將海珊的邪惡化,卻失去支點,以致失去致命的切割力道。
評分: 70

Picture: Saraband/Ingmar Bergman

台長: Nirvana
人氣(3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