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31 02:00:09| 人氣8,2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謠搖滾首推經典團體 - Simon & Garfunkel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久以前有個搖滾青年問我到底folk好聽在哪裡,我給了他一首Simon & Garfunkel – Scarborough Fair/Canticle的歌詞,告訴他這就是民謠美的地方-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was once a true love of mine。一個音樂圈的老大哥聽見我在放Simon & Garfunkel時,脫口而出:「兩個死gay。」後面卻還不得不補上一句:「但是還他X的真好聽!」(他們真的不是同性戀,雖然老有人要拿這個話題嚼舌根。)

陪伴美國人成長歲月的Simon & Garfunkel
Simon & Garfunkel對於美國人而言是記憶裡的一部分,沒有人沒聽過”The Sound of Silence”、”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和”Scarborough Fair/Canticle”。小時候我常把”The Sound of Silence”與Bobby Vinton的”Sealed with a Kiss”搞混,兩者也確實同樣經典,反越戰意味濃厚,這首歌在1965年是美國冠軍單曲;”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是1970年的冠軍單曲,幾年前也被蔡依林拿來翻唱過; “Scarborough Fair/Canticle”在1967年最高達到排行榜第11名,雖然成績沒有前兩首優異,不過誰在聽到前奏吉他會認不出這首歌呢?我常說如果哪個美國人認不出這三首歌,實在是該打屁股!這跟唱不出國歌的罪行是一樣嚴重,我堅持。

在介紹許多經典樂團的時候,我常猶豫到底該不該將他們分類音樂風格。老樂團有一大特色是現今缺乏的,那就是無論你將他區分在哪種類型之下,總是會不夠貼切;現今樂團會以音樂類型來表榜自己,但過去的經典樂團樹立的是獨特的個人風格;拿Simon & Garfunkel來說,他們的音樂就是Simon & Garfunkel,說單是民謠似乎缺少了些什麼,會破壞了他們的音樂所創造出來的畫面。某程度而言,經典樂團的重要性與音樂風格幾乎無關。

Simon & Garfunkel這個二重唱組合是由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組成,無庸置疑的,他們在60年代稱的上是最耀眼的民謠搖滾團體,成功奠定了他們在民謠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成功樹立了民謠搖滾樂團的最佳典範。可千萬別因為「民謠」這個名詞而放棄聽他們的意願,他們可以說是將民謠雕塑成藝術品的首要人物,打翻你對民謠既有的成見(如果你是搖滾樂迷的話)。

Tom & Jerry?
Paul Simon與Art Garfunkel兩人從小一起在紐約的Forest Hill長大、上同一所中學,在參與舞台劇「愛麗絲夢遊仙境」時結識。從中學時期他們兩個就開始以”Tom & Jerry”這個團名到處演唱-Tom的全名是Tom Graph,Paul Simon的化名;Jerry全名是Jerry Landis,Art Garfunkel的化名;除了Tom & Jerry以外有時候他們還會以另外一個團名”Tico & the Triumphs”演出。1957年,中學的最後一年,他們開始自行創作並加入Big Records;第一首單曲”Hey Schoolgirl”進入美國排行榜第57名,銷售15萬張;在這之後Paul進入昆士學院主修英國文學,Art則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習建築,兩人短暫分開。其間Paul Simon仍不斷創作,替其他歌手寫歌,曾經與Carole King(知名女歌手)合作,並以Jerry Landis之名發行單曲,Art Garfunkel則是以Artie Garr之名發行過兩首單曲。

1963年,兩人受到Bob Dylan的音樂與The Everly Brothers(50年代極為重要的二重唱團體,代表作有”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Crying in the Rain”等)的演唱方式感召,愛上民謠,於是又再度重聚,以Simon & Garfunkel之名組成民謠二重唱。1964年簽約給Columbia Records,發行第一張專輯《Wednesday Morning, 3 A.M.》。首張專輯內有三首歌是Simon在大學時代的創作,分別是”Sparrow”、”Bleecker Street”和”He Was My Brother”,其中”He Was My Brother”是為他們共同的好朋友Andrew Goodman所寫;Andrew Goodman在1964年的美國民主運動中被謀殺,當時年僅23歲,”He Was My Brother”裡寫到「He died so his brothers could be free」,讚揚Andrew Goodman為歷史事件付出的努力與貢獻。不過這張專輯並未受到注目,當時無論搖滾或是民謠都開始作插電演出,Simon & Garfunkel的木吉他風格稍嫌單調,於是乏人問津。

從民謠到民謠搖滾
認識Simon & Garfunkel的人都知道,Paul Simon在音樂上一直是較具有野心的。在第一張專輯發行後,Simon移居至英國繼續尋找發展的可能性,1965年在英國發行他自己的solo專輯《The Paul Simon Song Book》,與The Seekers(60年代的民謠搖滾樂團)的Bruce Woodley合作了一首”Red Rubber Ball”,在英國當地的酒吧也小有名氣;就在此時,美國的佛羅里達某電台接收到一位聽眾點播Simon & Garfunkel第一張專輯內的”The Sound of Silence” ,從此之後各地電台開始也有聽眾要點播這首歌;他們的製作人Tom Wilson逮住了這個機會,以The Byrds的編曲方式作為藍本(The Byrds為60年代重要民謠搖滾樂團,代表作有電影「阿甘正傳」裡的”Turn!Turn!Turn!”)將”The Sound of Silence”加入電吉他、貝斯和鼓,連同另一首”We’ve Got a Groovy Thing Goin’”發行成單曲,把Simon & Garfunkel從純民謠帶到民謠搖滾的領域,因此目前我們所聽到的”The Sound of Silence”都是民謠搖滾版本。

無論插電是不是跟隨時代腳步的作法,Simon & Garfunkel的詞曲藉由這樣的編曲來呈現,確實達到了民謠與搖滾間絕佳平衡,保有了民謠詩意的氣氛而不枯燥,成就了搖滾之聲而不流俗,是我個人認為最佳的民謠搖滾模範。

插電版的”The Sound of Silence”在1966年成為美國流行樂排行榜第一名,Paul Simon在得知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後,立即返回美國再度與Art Garfunkel發行第二張專輯《Sounds of Silence》。專輯內的”I Am A Rock”(美國排行榜第三名)、”Leaves That Are Green”、”April Come She Will”、”A Most Peculiar Man”和”Kathy’s Song”都來自於《The Paul Simon Song Book》,施以民謠搖滾之聲,在《Sounds of Silence》中成為新版本。

事實證明民謠搖滾在60年代是受到親睞的,兩人趁勝追擊在同年發行了第三張專輯《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專輯名稱是裡面”Scarborough Fair/Canticle”的部分歌詞。這張專輯收錄了單曲”Scarborough Fair/Canticle”和”Homeward Bound”(排行榜最高達第5名,後來被眾多歌手翻唱,包括Glen Campbell、Petula Clark、Willie Nelson和Cliff Richard),除了這兩首歌以外,這張專輯同樣有多首改編《The Paul Simon Song Book》裡的作品,比上一張更為情緒化,也因此有人稱他們為「沉痛的知識份子」,即使他們對於這樣的稱號並不感到樂觀。

「畢業生」電影原聲帶與Simon & Garfunkel的畢業
喜歡電影的朋友對於「畢業生」(The Graduate)應該不陌生,1967年由Mike Nichols所導,達斯汀霍夫曼主演,堪稱60年代末期的電影代表作,此片的電影原聲帶就是由Simon & Garfunkel全權操刀製作。原聲帶在1968年1月發行立即衝上排行榜第1名的位置,被無數人翻唱過的”Mrs. Robinson”即是為本部電影的創作,也在同年成為冠軍單曲,Mike Nichols因此為Simon & Garfunkel的音樂著迷。隔年”Mrs. Robinson”得到葛萊美獎年度最佳唱片,Paul Simon則得到最佳原創電影原聲帶殊榮,這可謂Simon & Garfunkel的事業巔峰。

馬不停蹄的在同一年他們又發行了另一張冠軍專輯《Bookends》,重新製作的”America”與”Mrs. Robinson” ,全球大力播放;難得一見的Art Garfunkel創作”Voices of Old People”將他們的夢幻之聲拉回到現實,在我看來是一個絕妙的插曲,這是集結了好幾段Garfunkel在紐約以及洛杉磯各地點所錄下老年人的談話,讓我想到後來也有不少樂團喜歡在專輯中插入一段談話,卻怎樣也沒有像在這張專輯裡出現的同等精明。

遊走電影圈外圍的合作引起了Art Garfunkel對戲劇的興趣,1969年Garfunkel開始往電影發展,在Mike Nichols另外一部改編於小說”Catch 22”的電影中演出一角;由於Garfunkel的職業轉向,使得下一張的Simon & Garfunkel專輯遲遲無法錄製完成。雖然他們的性向是沒問題的,但不難理解為何總有人要拿這點開玩笑,Simon & Garfunkel的分分合合的確像一對戀人,Paul Simon還要求將”Catch 22”裡Art Garfunkel的部分完全刪除,看來Garfunkel棄專輯於不顧的態度著實惹惱了Paul Simon。

最後一張《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終於在1970年1月千呼萬喚使出來,是Simon & Garfunkel得獎最多的專輯。”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由Art Garfunkel主唱,這首歌被翻唱次數已達未知數狀態 - Glen Campbell、Shirley Bassey、Johnny Cash、Aretha Franklin、The Jackson 5、Elvis Presley、Perry Como等歌手皆翻唱過,是一首溫暖人心又賺人熱淚的歌曲;Paul Simon天生的詩人靈魂在詞曲中表露無遺,Art Garfunkel溫柔又強而有力的vocal成為催淚劑。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絕對是他們最棒的一張專輯,在專輯榜上蟬連了6週冠軍。隔年,1971年,這張專輯得到葛萊美獎年度最佳專輯、年度唱片、年度歌曲、最佳流行歌曲、最佳重唱編曲,以及最佳錄音六項大獎,狂銷1300萬張。1970年兩人終於正式分道揚鑣,Paul Simon持續專注於創作寫歌,以個人名義發行專輯;Art Garfunkel則是徘徊在音樂和戲劇之間,成績大不如Paul Simon。

Simon & Garfunkel從64年的《Wednesday Morning, 3 A.M. 》到70年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只成軍短短6年的歷史,短暫的6年卻讓他們成為民謠搖滾的經典代表團體,令人對他們的音樂魔力感到萬般崇拜。

宮廷式浪漫的Scarborough Fair
在介紹Simon & Garfunkel時,我會將”Scarborough Fair/Canticle”這首歌獨立成一個標題來聊,原因是這首歌的意義與歷史就如同它的旋律一樣極富浪漫和神秘色彩,藉由音樂彷彿能踏入隱蔽森林中的時光隧道,是我個人認為最能代表Simon & Garfunkel風格的單曲。許多人誤會這首歌是Simon & Garfunkel的創作,事實上”Scarborough Fair”是在中世紀的英國誕生,原創作者已經不可考,傳聞是流浪詩人或是雕塑師的吟唱,從中世紀以來,歌詞和編曲不斷在民間被竄改,1967年Simon & Garfunkel發表後,成為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版本。

Scarborough指的是英國一港灣小鎮,曾經為重要的貿易港口;在它最繁華的時期,Scarborough最有名的莫過於「當街審判」- 嫌疑犯被逮捕即在眾人面前接受審判,一旦被判有罪則當眾接受絞刑;由此衍伸而出一個英文名詞叫「Scarborough warning」,意指「without any warning」,因為這個當街審判是不經事先安排的。

“Scarborough Fair”就是在譂述一名男子在無預警下被他的愛人拋棄,謠傳故事背景原先是在Whittington,歌名為”Whittington Fair”,後來因”Scarborough warning”的這層意義而改名為”Scarborough Fair”。

歌詞每句後面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一直是許多人解不開的謎題,它們分別為一種植物的名稱,對於現代人而言看不出意義為何,但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它們所象徵的意義就好比現今的玫瑰花一樣浪漫。parsley(荷蘭芹)是一種對於消化系統頗有助益的植物,據說中世紀的大夫除了拿它來治病以外,還服用來達到精神層面的治療;sage長期以來有力量的象徵;rosemary(迷迭香)代表忠貞、愛與紀念,古希臘人結婚時會將它作成花圈套在新娘頭上,這個習俗現在在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仍見得到;thyme(百里香)所代表的意義是勇氣,在中世紀的騎士會攜帶有由妻子繡上thyme圖像的盾牌上戰場。這首歌裡不斷重複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訴說了他心底的願望:但願真愛的溫暖能化解愛情的苦澀(parsley),願真愛的力量能使他們在分離之時保持堅定(sage),願忠貞能在他孤獨自處時伴隨左右(rosemary) ,願勇氣能使她再度回首重聚(thyme) 。

雖然不是Simon & Garfunkel的全新創作,這樣唯美的詩歌由他們乾淨和諧的合聲唱出,搭配英式民謠編曲,聆聽時宛如來到精靈細語的仙境,能跨越時代鴻溝,見證永垂不朽的愛情,這就是Simon & Garfunkel的音樂營造出的氛圍。

Paul Simon的詞曲與Art Garfunkel的vocal
Paul Simon的創作才華一直是Simon & Garfunkel的靈魂重心,他的詞曲有股安定人心的能量,觸動你心底最深處的感動但又不嫌沉重;詞有著詩人的細膩敏感,曲有著女人般的柔情似水,與Garfunkel兩人溫潤的合音,總能讓你沉浸在如夢似幻的樂聲與豐沛飽滿的情感中,無法自拔。

Paul Simon的出色常讓人遺忘了Art Garfunkel,後世幾乎無人為他歌功頌德,但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即使Garfunkel的貢獻僅止於vocal,不過若認真從他們第一張專輯聽到最後,不難發現他對自我聲音表現的要求。到《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時,他的聲音再也不只是配角了,音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For Emily, Wherever I May Find Her”中那句”And when you ran to me, your cheeks flushed with the night”,將面對心儀對象時心中怦然心動的激動情緒描繪的彷彿歷歷在目,我個人認為非常妙不可言的一點是,這句唱的還真像是早期的David Bowie!更別提”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的滿分詮釋了,這是我心目中最愛女主唱樂團The Pretenders的”I’ll Stand by You”都無法觸及的激勵人心。

兩人絕佳的默契也是成就這個偉大二重唱的關鍵,Paul Simon與Art Garfunkel的書生氣質簡直像從同個娘胎蹦出來的,說是戀人還不如說是雙胞胎,差異不過在於野心的不同罷了。我相信一定有更多合聲比Simon & Garfunkel要完美的重唱組合,但能否擁有像這兩人聲音結合所激盪出的火花就另當別論了。

To be continued…
1970年解散後,Simon & Garfunkel在1975年一起上美國NBC電視台的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這節目一直存活到現在) ,現場演唱了”The Boxer”和”Scarborough Fair” ,那年他們合作了一首單曲”My Little Town” ,在成人榜衝上冠軍,在流行榜最高達第9名,從此之後兩人的合作斷斷續續。

1990年兩人被選入搖滾名人殿堂,2003年他們獲邀在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演唱”The Sound of Silence”作為開場曲,同時也獲頒葛萊美終身成就獎。獎項的肯定促成了他們在2003年為時2個多月名為「Old Friends」的美加巡迴演唱,其中還邀請到他們自己的偶像The Everly Brothers作為演唱嘉賓。

2004年6月至7月間他們再度巡迴,並將範圍擴大至歐洲。一位外國友人的媽媽參加了其中一場,激動的淚如雨下,聽的是如癡如醉,Simon & Garfunkel在美國人心目中的經典程度由此可見。

Simon & Garfunkel是目前我筆下唯一尚無人身亡的團體,祈禱他們再次巡迴吧,阿門!

台長: mmkay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