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26 15:45:32|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博伽梵歌導讀之9 如何突破思想的障礙 /嘉娜娃老師口述 9/13/20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思想vs 思維:

○思想是客觀的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當中,經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結果,又稱為想法、念頭、心念。

思維是活動的過程,是在客觀存在的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思想語言導致行為 or 思想導致語言 → 行為 ( → 習性 → 性格 → 命運 )

我們被思想包裹、束縛著,並與它認同,成為思想的奴隸。因為有某個想法,才導致某個特定的結果。(博伽梵歌第11節、2節)

如何去除思想的障礙?                       

練習觀察自己的思想:實際上當我們看到思想的同時,就已經切斷對它的認同(一體感)。應該記住水分子 & 米飯的試驗,負面的思想對擁有健康的能量和心態有不良的影響。每個人每天都在挑剔許多東西,小到食衣住行,大到身邊的人有心無心的一句話,都會去挑剔….可是卻從來沒挑剔過自己腦子裡的思想,總認為自己的想法都是千真萬確,所以嘴巴馬上就說出來,身體馬上就去動。我們的思想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總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是誰把各種各樣的念頭(概念)放在我們身上?父母、老師、朋友、電視媒體、書籍、…

他們又灌輸了我們哪些概念?應該要用功讀書、要勤儉、要勇敢、要堅強、要賢慧、要負責任、要成功、要成熟、要溫柔、要誠實、要獨立、要和善、要謙虛、要出人頭地…

這些被告知的『應該…』,變成我們日後做人的標準和理想。然而,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這世上必然都不完美,經典上說:每一個人在這世上都有四項缺陷:了解這四項缺陷可以幫助我們變得謙卑。

1.感官不完美 (世界這麼大,眼、耳、鼻、舌、身卻只能感知、接收到一部份的頻率震盪)

2.容易被迷惑(知識不完整)

3.容易犯錯(錯誤的思想、錯誤判斷)

4.都有自欺欺人的傾向(不能接受自己)

當我們的腦子裡裝了那麼多沉重的『應該…』,而我們在都不完美的先天條件下,通常如何處理那麼多的應該?(注1.問)

                                                                                          (內在的心理過程)

當我們做不到別人或自己的要求,通常會用掩飾、否定、壓抑、排拒等方式處理。然而,世間的一切都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我們不承認它,它就消失,所以就被放在潛意識裏。型成了每個人特定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模式,其實都是潛意識裡要表達什麼或掩飾什麼。心理學家榮格說:『這些都是陰影』,是被我們否定、壓抑和抗拒的內在特質,包含從小到大不被父母或周圍環境(人際關係)認可的情緒 & 前世種種,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都儲存在細胞記憶裏,不時浮上檯面、心中、腦海中,造成困擾。但我們並不想去看它,於是在裝滿了『應該…』的腦袋外面制定並發展出許多策略來對付自己和外界,逃避那些躁動不安、蠢蠢欲動的暴怒、莫名的憂傷,以及自我貶低的看法。

策略1.○負面的逃避:

睡覺、看電視、自暴自棄、上癮症(抽菸、酗酒)、追星族、暴飲暴食、泡夜店、到處參加party、過度運動、換伴侶、不斷換工作…,總之就是因為有難言之隱,所以把時間塞滿。

 

○正面的逃避1.把所有時間拿來幫助別人,不面對自己、不停的讀書學習、不停的上各種工作坊、不停的打禪七、不停的參加各種灌頂法會…等。

策略2.兩種類型的人不停的上工作坊:

○想要面對自己但方法無效,於是又上其他工作坊。

不想面對自己根本的東西

策略3.很多在宗教團體或靈性團體的人,進行表面上看來是宗教修持或靈性成長的東西,自以為可以獲得解脫,但事實上是逃避自己的一種手段。

.如果我們不想認真面對自己思想的陰暗面,即使拼命的上課、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守戒、持咒、念經、禱告、唱詩歌…也起不了完全的作用,神佛也救不了人。

要願意進行探索,把內心裏的陰暗面攤在知識之光下進行治療,或是把知識的光帶到內心,如此一來真正的了悟才會發生。

策略4.我們接受那麼多的應該和理想,便產生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不但約束自己也衡量別人,批評他人,評斷他人,而這些都是每天所思所想的基礎(如何自欺欺人、如何逃避、如何讓自己活得心安理得就是不去想想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策略5.投射性的思維:

○從小被教導要正直,我們也以為自己很正直,所以就會壓抑、不承認有時候不正直的念頭,所以,看不慣別人的行為,從心理學來說也是一種投射性的思維,其實是對自己的厭惡,因為自己做不到。

我們把自己的概念、想像、猜測…投射或強加在別人身上,例:有人看我們一眼,愛批自己的人便以為別人對我有意見;另一類的人則以為別人欣賞我…一切都是自己的想像強加在別人身上,不見得是事實(一但你確定了,就是瘋狂的道路/奧修)→ 必須承認我們的思想不是都正確!

自我練習(有強烈情緒的時候可以做這個練習)

1.批評一個讓我最有意見的人,誰讓我感到憤怒、挫折、迷惑?為什麼?最不喜歡他()的事情是什麼?

2.自問給對方下的評語(1)是真的嗎?對方每時每刻都是這樣的嗎?對方其他朋友或親人也是這麼看他()的嗎?

3.當我抱持這樣的想法想這個人的時候,我的內在、身體和心的狀態如何?

4.如果把先前對他()的看法移除,內心再想起這個人的感覺如何?

5.把第1點的答案改成否定句,再感受內在的感覺 & 真實性。

6.把句子的主語和賓語調換位置後再讀句子,感受真實性。

以上是訓練思考的方式,判斷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有可能會發現真實性大打折扣。

以上的方法,學習制宜自己的思想,挑戰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

這個練習,可以學會判斷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要不斷練習。

如果這個練習,身體有喜悅、放鬆、自在、和平的反應 → 是正確的.表示你的想法(情緒)引起你的身體正面的反應。

如果身體有緊張、壓力、緊繃的反應 →表示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任何一個人事物造成我們的困擾,一定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告訴我們要有所改變。不要用對別人判斷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學會用經典的眼睛看事情,給事情&人空間,不要急著下結論。

※瑜珈經:2.21◎利益觀察者是觀察對象存在的唯一原因。

靈性導師的話:「都是你的錯!任何讓你不高興的事,都是你自己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性格、說話的方式太直接、思考問題的方式…等,在當下會覺得自己百分之百有理,可是當我們慢慢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時候,或是通過學習讓靈性不斷提升的時候,自然而然很多思維方式會慢慢轉變,進而發現原來以前的思維方式不是完全正確;是導致關係緊張等,不同事件的原因。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我們心裏的痛苦,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造成我們的痛苦,是我們的大腦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其實並非事實。例:被診斷出罹患癌症,讓我們真正痛苦的是自己對罹患癌症的一連串解釋;我還能活多久?我的事業、家庭怎麼辦?我心愛的人怎麼辦?我的小孩怎麼辦?我怎麼這麼苦?…後悔、恐懼的情緒讓我們心裏痛苦的,並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圍繞事件所編出來的故事。感覺是思想的反應,負面的情緒後面一定有一個負面的思想,要檢查思想的正確性&合理性是否反映真實的狀況。

我們要練習從天下只有三件事來看待問題:

1.      老天爺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

2.      自己的事

3.      別人的事:盡了自己的本份,確認自己沒有錯之後就要放下憤怒、擔心等等的情緒。(注2.問)

○只要一念轉換,就能超脫思想的束縛。

那我們如何突破思想的障礙?

第一步: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思想,不再被自己的思想所干擾。

○我們現在的思想總愛把事情擴大化、愛擔憂,讓自己無法過好當下這一刻。

我們總受『別人怎麼看我』、『我是個…失敗者』的思想干擾,要明瞭 真正的我,不是外在的一切和變動,也不會隨之改變

第二步:花時間培養定靜和察覺的功夫:

思緒萬馬奔騰或情緒升起時,拉回自己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深呼吸、觀察身體和呼吸的感覺。

第三步:察覺。

○察覺後要有足夠的心量去包容和接納,包括包容自己、接納自己。

通過觀察,傾聽內在的思考和對話,可以感覺到思想下更真實的自我的存在,即便現在做不到以真我的狀態感受,至少觀察思想,就可以看清楚是怎樣的思想使自己受苦,慢慢的就可以和真我連結上。

※停止腦子裡揮之不去的想法的具體作法:

○藉由觀察與檢視來轉移注意力:看到思想的同時,就已經切斷和它的認同。(觀察者和觀察對象不是一體的)認真檢視思想的真實性,會發現有90%以上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當我們不再盲目聽從腦子裏的聲音,它便會止息。思想不是在回憶過去,就是在想像未來,把注意力拉回當下,感受當下感官所能感受到事物:呼吸的溫度、水溫、觸感、味道等等,就可以阻止胡思亂想。

○分析我們的思想給人和事情下的判斷的真實性(第六點)

對自己說以下這段話:(每次事情一來,不管是情緒、思想還是身體的問題,馬上就用這段話提醒自己,一直對自己說,說到自己深信不疑。)

我有思想

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

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

然而  那可以被知曉的

並不是真正的知者

思想來來去去(情緒起起伏伏、身體健康好壞)

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

我有思想

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意識

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者

 

1.問:但是別人的認知也不一定正確?

答:別人的認知不一定正確,但是因為他有自欺欺人的傾向,他認為他下的結論都是正確的,所以你必須按照他的標準,如果你的說話、行為都符合他的標準,他就覺得你是好人、你是對的;相反的他就認為你錯了。但實際上他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變得複雜。在這樣的情形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愉快、痛苦的。

 

2.問:有些人習慣激怒別人或是對別人有諸多要求,那我們要不要去符合他的要求、去圓滿他?

答:要用經典的眼睛、靈性的知識去看待他們的要求合不合理,而且要看我們情緒的反應是不是出於假我(角色認同)?若是出於假我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人一但平靜、客觀,智慧便生起,處理事情的時候不會被情緒帶著走。另一方面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超出自己能承擔的範圍就不要勉強,盡了本份就好,不要去執著於結果。

 

3:植物人有沒有意識?靈魂在嗎?

答:意識是靈魂的表徵,有意識(靈魂)才會有呼吸。植物人因為軀體的神經被阻斷,外在(軀體)反應不出他的意識,就像電腦螢幕壞掉,雖然看不到畫面,但是你不能說主機沒有在運作。(靈魂被關在一個無法自主行動的軀體裡)

Tina 慧玲 9/26 2010

台長: maling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