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30 15:03:43|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品延安,愧延安》 雅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活在香港的城市人,踏在延安的土地上,頓生感慨萬分,見到一個個簡陋的革命者故居,一時感到慚愧不堪。

  旅遊車進入延安,經楊家嶺,過鳳凰山,入王家坪窯洞舊居,最後走棗園,離寶塔山。現代化的建設,蓋掩不了舊日眾人故居的荒涼。與其說是居,不如稱洞,就是人們就隨便在山邊選一個地方,挖個洞,加兩塊破木板,就鑽入去住了。平日生活作息都待在洞內。
  洞很小,我們四十來人只能入一半。看那時革命的英雄與當地人民,除了書桌、飯桌與床,洞入沒有多一盞燈,更遑論組合櫃這些不必要的東西。而我記得之前見到一幅相,映著毛澤東在洞內凝神寫稿。主席都尚且在這般艱苦的環境中幹活,又何況是廣大的群眾及紅軍戰士?
  但延安的情況也不是最惡劣了,把歷史的目光推前一點,想延安必想起之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得毛澤東有詩句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寫於甘川邊界的岷山,但當時幾萬人在雪山上往來穿梭,過一山還有一山,「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在甘肅境內又越山無數,他們這麼能吃苦,但為何自己平日從家走到就近商場也嫌遠嫌熱,為何像「少爺兵」一樣呢?

  革命先賢在山區中待了好十幾年,這種艱苦的環境鍛造出他們鐵的意志,憑這種鐵的意志,令他們凝聚為鋼的軍隊,讓他們在殘酷鎮壓下生存下來、在抗日戰場上生存下來、在解放戰爭中生存下來。

  再想起,九一八後,祖國在歐美日帝國主義的侵略下,淪為半殖民地化的國家,但在國家存亡之際,大城市仍舊霓虹璀璨,寶馬雕車香滿路,南京、上海還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南京淪陷後,蔣介石落荒逃至重慶,但他生活之奢侈從未改變。瑰麗的殿堂、水晶造的吊燈、古老的油畫、精巧的擺設,蔣介石就在當中寫字辦公。
  他,只是在都會中的大道,乘著名車穿梭奔馳。不用越山無數……

  堅韌的意志,不是在安逸中可以鍛煉來的。人常言新四軍是鐵軍,他們的強悍,是在暴風及血泊中練成的。

  當我仔細體會這片土地時,就會為自己在太陽下多曬一會也叫苦連天而羞愧。

台長: 雅豪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上一篇:《忽略歷史的時代》 雅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