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5 16:32:06| 人氣6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aving27:不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1年 10月05日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不做超營養老師 結果被學生當


Q:在大學兼課的日子如何?


A:我在大專院校教書7年,愈來愈覺自己像做服務業。在某校兼任助理教授時,常上夜間部的課,因為專任老師不想上,晚娘真的不好當。年初我臨時接了某班下學期的國文課,期中考前幫同學畫重點,一名男同學突然要求:「老師,我們要翻書考。」全班鼓譟,我說不行,男同學竟威脅:「老師,那妳評鑑的時候就知道了。」我很吃驚但仍繼續上課,回家才哭了。


續文請見: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716172/IssueID/20111005

 

這學期某校因選修機制,有兩位老師由於學生人數不足,以至於無法開課。為了消化將近三個班級的學生數,第二週每位老師的上課人數遂由55人上升至75人。


初聞這個消息,頗為擔心。一來憂慮教學品質,二則煩惱招來無心上課的學生。


幸而開學之初,我就鐵了心腸,第一週的課程說明,於言談中透露著嚴厲的威嚇,鉅細靡遺地將上課規則逐條陳述,從遲到、缺課、缺交作業、缺考等等細則,一一明確地交待清楚。


並且特別強調「發言」的要求,為此我還自掏腰包買了兩隻無線麥克風,上課時遊走於課堂中,隨時將其中一隻「督」(台語)到學生面前,要他們發言。


也許這招真的發揮作用,第二週我的學生數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


除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我另外安排了「說故事」的單元,每位學生必須從《聊齋誌異》中自行選擇一篇故事,然後按照抽籤的順序,每週六人上台說故事。


在這些規則條文清楚、課程內容嚴謹的威嚇下,三個班級人數分別為44、48以及17人。


17人,這個人數簡直太美妙了。(不過對於那些人數滿75的老師甚感抱歉,有些學生似乎是被我趕去的。)我幾乎可以採用對談的方式與這些學生們互動,而學生也的確較敢勇於發言。


身為兼任老師,難免對於教學評量感到憂心,畢竟評量不及格,恐將危及續聘。如上面所引用的該則新聞,這位接受訪問的老師果然在學期末時教學評量成績不及格,接到了不續聘的通知。


過去,我得到不少教學優良課程的獎勵,初時頗為歡喜,認為受到學生肯定。可是依然會看到一些在課堂上睡覺、聊天、恍神或讀他科書籍的情況。我就是死腦筋,雖然知道仍有部分學生認真聽課,可是總無法無視那些我行我素的學生。


於是,這學期自私地想透過嚴厲的條件,在加退選前想辦法篩除和我不對盤的學生,而願意留下來的,相信會是樂於接受我所安排的課程內容與教學理念的學生。


也許因為歷經了一次大手術,許多觀念更為篤定,在備課方面有了新的教學理念。過去總以文本為主的教學,往往受到文章主旨的限制,難以延伸;這學期改以主題的方式,選取適合該主題的文本,更易於闡述我所要談的觀念。


例如在儒家思想方面,以「人生之道」為題,從《論語》和《孟子》中摘取意旨相關的文本;在道家思想方面,以「了解自我」為題,從《老子》和《莊子》中列選適合的章節或故事,和學生們談談如何自我認識。


截至目前,上課的氣氛頗為專注,重要的是我在導讀時感到相當順暢。也許因為談的是自己特別有所感悟的內容,所以除了理性的分析,更能感性的融入吧!


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量雖然可能危及一位兼任老師是否能被續聘,可是與其一味討好學生而放棄自我堅持,我寧可嚴謹地傳遞我對於中國文學的熱愛。


幸而我目前所兼任的兩所學校,並未過度地偏從學生的意見,所以教書過程無需擔心現實的聘約問題。


只是我也曾聽聞許多兼任的同事,(尤其是在私校)深受教學評量所苦。有一位教學認真的學長,被很糟糕的一班學生評量為不及格,校方要他寫報告,他一氣之下索性不教了。


博士淪為流浪教師的問題已然有一段時日了,曾經我也為了覓得一份專職而苦惱。喜幸和先生商量後,他支持我繼續兼任,另一方面我也仔細考慮專任老師職務的艱辛,不想承受過多的壓力,因而決定安於兼任的工作。


也許在社會大眾的觀念中,一個人好不容易取得博士的學位,怎能安於一份兼任的工作?可是若不能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勉強自己去符合大眾的期望或觀感,就算取得一份專職,真的就能快樂嗎?


《莊子.駢拇》有云:「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其意為:不能了解自己而一味地追隨他人,不能思辯自己內在的需求而盲目地追求外在的誘惑,這樣的行為是羨慕他人的生活而不明白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生活,就算勉力地達到了他人的生活方式,自己真的能在這樣的生活中感到適意快活嗎?


一分專職的工作不但經濟穩定也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自我考量後,我覺得這份工作對我而言壓力太大。專任老師一方面必須做研究,還得兼顧教學,此外可能還有申請研究計畫的壓力以及行政工作的勞務,另一方面許多同儕之間的人際壓力也是使我怯步的困素。思量及此,我還是覺得「家庭生活」和「身體健康」對我而言更為重要。


我很難想像在專任繁雜的事務中,如何能從容地與家人分享生活。也許能力較高的人,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可是我非常明白自己的底限,光是兼任工作,就已令我忙不過來了。


了解自己的需求很重要,無論是在工作、婚姻或其他方面,能確定自己的立場、明白自己的理念,始能不被外在輿論所影響。


于丹說: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從這個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物質的東西愈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如今我已至不惑之年,也該自勉「不再惑於」那些由學生評量出來的「分數」,或者他人無論善意或惡意所提出的建議或批評了吧!

 

台長: 餅乾
人氣(6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絮語 |
此分類下一篇:Raving28:雅玲
此分類上一篇:Raving26: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