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5 02:34:57| 人氣2,9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廁所眾生相—略談如廁心理學〉(廁所研究筆記之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警告:下文含有不雅或令人噁心之如廁內容,膽小者切勿觀看。若文章內容影響閣下之食慾,本人恕不負責。


前言


人生交叉點:「肚子餓時偏偏便意來襲,你的選擇會是﹖」

這道難題我面對得多了,對於我來說,不同人的答案均反映了他們對如廁的態度,甚至他們的如廁習慣。先如廁後進餐,或先進餐後如廁,我都試過。老實說,分別可大了。普遍來說,我較喜歡前者,因為飢餓的感覺還比較好受。反過來說,進餐時肚子不斷翻滾的滋味真是畢生難忘—雙手不斷把食物往嘴裡塞;肚子暗運「內功」努力將「革命」鎮壓下去;腦子不由得想起那些麻雀,肚腸一直到底,邊吃邊拉,剎那間自己彷彿也變成了麻雀。

當然,視乎腸、胃的角力,最終的選擇可能每次都不同。只是我一直認為,便意是很奇妙的一種感覺,有時你以為自己要拉了,偏在馬桶前憋住;有時你自以為很能憋,卻又事與願違。真相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憋不住。所以,當你感到「是時候了」,就應盡早解決。

就以我短短二十年的如廁經驗來說吧﹗小學那次的慘痛經歷印象太深,簡直改變了我對廁所的態度......那天早上,我明明精神奕奕,在上英文課的時候,忽然鬧肚子,而且程度還是黎克特制七點六級那種,是前所未有的災難。我竭力「運功」,與之對抗,想不到忽然腦內「轟」的一聲,就像誰打開了什麼開關一樣,然後我立即舉手,飛奔到廁所。噢﹗已經回天乏術,「生米煮成熟飯」了。


從如廁經歷到心理變化


那次不幸令我陷入人生第一次低谷,嚴重打擊我當時僅有的自信心。那次以後,我便對如廁一事鄭重看待。其實,一個人的如廁經歷往往影響他以後的如廁習慣。從中我們可以窺探這人的部份性格和心理狀態。

「一樣米養百樣人」。百樣的人吃下一樣的米,又會產出百樣的糞,這是想當然爾的事。同樣都是拉屎,紳士、淑女、無賴、潑婦、老伯、小童各有各法,有人喜歡蹲式;有人熱愛坐式;有人偏好「無影凳」......不知你是哪一種﹖別以為只有上述三種分野,雖說西式馬桶已是民心所向,但選「坐式馬桶」的人也有很多類呀﹗喜歡傳統抽水馬桶的、只用溫水洗淨式馬桶的、使用木製廁板的、使用膠廁板的、使用金屬廁板的等等。這些都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於某些人來說,金屬廁板坐起來冷冰冰(的確﹗),不及木製廁板;有人坐不慣太高的馬桶座,只坐矮的那種;有人執著要用溫水洗淨式馬桶,才可把屁股洗得乾乾淨淨。而且,這些人還不在少數喔﹗

日人妹尾河童就想到由廁所的角度窺看名人,才寫成《廁所大不同》如此富趣味性的書籍。接下來要談到的,正正是不同人的「廁所觀」(準確點說,是「如廁觀」)。


馬桶蓋的情意結


日本評論家田原總一郎對如廁非常執著。古怪的是,他心目中的「好廁所」非就馬桶座而言,而取決於其上之馬桶蓋。他習慣在大便前先坐在馬桶蓋上,直至有便意為止,而且還得是TOTO(東陶)出產的某一款馬桶蓋喔﹗這種怪癖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他曾得過潰瘍性大腸炎,還加上痔瘡與便秘,使他痛苦萬分。某次他無意間坐在馬桶蓋上,忽然「水到渠成」。自此以後,他就愛上了坐馬桶蓋。這種怪癖愈演愈烈,竟令他「非那個馬桶蓋辦不了事,若弧度或硬度有點差異,屁股就要抗議了。」(《廁所大不同》,頁124)

那末要出門的時候怎麼辦呢﹖田原先生早有辦法。他會事先調查當地有哪間旅店的哪個房間有TOTO出品的馬桶蓋,確保「出入平安」。更有趣的是,坐馬桶蓋的多年經驗令他練就了「金睛火眼」,只要短短一瞥,他就能分辨各種馬桶蓋的型號。


帶著蓮蓬頭(花洒)去旅行


指揮家岩城宏也是一個認真對待屁股的人。自從「伊奈製陶」(現在的INAX)發明了溫水洗淨式馬桶後,這種能洗屁股的抽水馬桶便大行其道起來。現在大部份的日本家庭都使用著這種馬桶,岩城先生的家也不例外。

只是岩城先生又特別喜歡於便後用蓮蓬頭(花洒)來沖洗屁股。他認為這做法具有按摩功效,刺激血液循環,屁股特別舒服—尤其是他這種患有痔瘡的人。為使每次如廁後都有蓮蓬頭使用,他特意買了幾個方便攜帶式的,好讓他隨時使用。每次出門旅行,岩城先生總不會忘了他心愛的蓮蓬頭。

稍說一下題外話:日本最初的廁所是「川屋」,顧名思義是在河中解決,便後自然用水洗。旱廁出現後,在隋唐時期,日本人已跟隨中國人使用廁籌(小木簡)來拭穢,後來使用草紙,改變了用水洗的習慣。溫水洗淨式馬桶可說是「回歸傳統」。洗屁股也是回教徒—特別是阿拉伯人的習俗,他們認為大小便後必大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有記載,這種習慣一直沿用至今天。


條件反射與「拉野屎」


有聽見過條件反射吧﹖有的人看見餐牌,自然會有強烈的食慾;有趣的是,有的人到了特定的地方,便自然會有便意。老實說,筆者也有類似的經驗,每逢到了空調特別冷的地方,特別有上廁所的衝動。以前唸中學的時候,每次進入開著空調的圖書館,便很想上大號。日本小說家吉行淳之介的「條件反射」卻比較古怪:少時學校與家的中間有一塊空地,長著一株大松樹。年青時候的吉行先生常常走到那裡便會有便意,就蹲在樹根茂密處完事。後來習慣了,變得每看見這株松樹就想大解,幾乎不能自拔。

當然,這種怪毛病就連吉行先生自己也忍受不了—畢竟「拉野屎」有很大的風險。談起來,筆者也曾有拉野屎的經驗,真箇難忘﹗話說六、七歲時的某一天,獨自回家時忽然「心血來潮」,後面彷彿有「十萬隻大象在奔騰」﹗於是我急忙用跑的,但實在憋不住了,竟斗膽在停車場的梯間草草解決。不久以後,我發現停車場的牆壁貼上了新告示—「禁止人畜在此便溺」。某次我媽看見了還跟我說笑:「這告示有何用啊﹖怎會有人想到在此便溺呢﹖」她可想像不到這告示的來由吧﹗


打發上廁時間—各施各法


一般來說,出恭所費需時。雖說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時候(上文說過的吉行先生曾與人比賽鬥快,以四十五秒勝出,事實上筆者也曾試過一分鐘內完成整個過程),但總的來說,普通人上大號的時間還蠻長的。沒有人願意便秘,它是人類的大敵。偏偏「如廁不如意事,十常八九」,1995年6月27日《羊城晚報》載有一副詼諧廁聯,便道出了這種心聲:「注重實效,最恨屁多屎少;講究衛生,歡欣源遠流長。」

既然上廁時間久,那麼人們在馬桶上發功的時候,總得找點事來幹幹喔﹖

雖沒有做過實際的調查,相信上廁時看書的大有人在。大文豪蘇東坡就說過「讀書有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作家陶傑在〈籠中創意〉一文中說美國有一項對藝術家和行政人員的調查,列出了最容易發揮創意的十大環境,第三位就是「上廁所的時候」(見《她是他的一場宿命》)。

不止讀書,有人甚至將書房也搬進廁所內工作。感到驚奇﹖還未算呢﹗《史記》就記載漢武帝曾踞廁會見大將軍衛青;法皇路易十六更視坐廁如皇座,在如廁時接待外國使者﹗由此我們可窺探到帝王們的自大心態喔。


小結


記得友人寫過一篇〈廁所眾生相〉,談到女廁中的人生百態。這篇〈廁所眾生相—略談如廁心理學〉也有揭露人生百態之目的,但專指眾人的「如廁觀」。於我而言,上廁所不啻是生理需要,也是心理需要,從上廁所的行為來分析種種心態,不但有趣,而且富有價值。

真是「廁所大不同」啊﹗不......簡直是「廁所不得了」呢﹗



延伸閱讀:

妹尾河童(著),林皎碧、蔡明玲(譯):《廁所大不同》,(台北:遠流,2002年)

台長: 曹墉=倫爺
人氣(2,98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廁所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考試之放屁狂想曲〉
此分類上一篇:〈研究廁所—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廁所研究筆記之六)

rnrwi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2013-05-21 17:34: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