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4 15:24:18| 人氣2,10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第二講:非空非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ear 同學

有人說「般若部經典」是全部佛法的靈魂
而且「金剛經」又是全套般若部經典的靈魂

很明顯,您我正在進入佛法的經典之中的經典
上星期課是最難的一堂,終於我們瞭解法與相的梵語意義
第二堂課讓大家一起繼續專心閱讀!!

我們將由「根本詞彙」(上星期必記得幾個梵字)邁向「句型分析」
當完成了金剛經的「句型分析」,我們才能優遊於「經文的結構分析」

請繼續加油讀經!!
完整講義請點選:http://picasaweb.google.com.tw/ilovelostcity/qdCZRB?authkey=t-K3jPt5RSM

Dear 同學

今天一定記住的字詞(弄懂並記住以下,您肯定是梵語高手中的高手)
1. 相與想samjna
2. 諸相具足laksana-sampada
3. 梵語laksana,相,特指三十二好中的相狀,孔茲英譯為possession of marks(特徵複數)
4. 梵語sampada,具足,complete,lacking noting。
5. 諸相具足=三十二相具足
6. 我,atman,self,具備自我意識
7. 眾生,sattva(薩埵),being,屬於眾生之一
8. 壽者,jiva ,soul,具備靈魂壽命
9. 人,pudgala(補特伽羅),person,具備身體容貌的人

今天一定要徹底學習單元
11 A,非A,是名A—第一種解題法..........76
這是《金剛經》著名的三段式邏輯辯證,在佛陀和須菩提往來對話中,有許多這樣的討論,目的是協助行菩薩道的人,能理解和體悟《金剛經》的空性概念。總括整部經,運用三段式辯證分析法探討的主題有三種,分別是:相、法和環境空間。其解題方法是「有 空 非空非有」或「有諦 空諦 中諦」。

1. 諸相具足(有),即非具足(空),是名諸相具足(非空非有)。
2. 諸相具足(有諦),即非具足(空諦),是名諸相具足(中諦)。

12 A,非A,是名A—第二種解題法..........79
《金剛經》以「A,非A,是名A」的模式,讓讀者以不同的角度反覆去體會「相、法、空間環境」的認識。但不可忽略能認識、體悟「相、法、空間環境」的主體是人類,從「凡常人」到「小乘聖者」,最後再到「大乘菩薩」,這個主體在《金剛經》裡悉心照顧無一欠缺,呈現三者對空性認知是不同的。

1. A(有):凡常人的體悟,或初發菩提心者的認知。
2. 非A(空):這是優秀的「緣覺乘行者」與「聲聞乘行者」的空性體悟。
3. 是名A(非空非有):大乘菩薩的體悟,在不否定「空」的概念之下,暫時承認「有」的存在。

13 非有非無..........84
《金剛經》告訴我們,即使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薩,經歷過層層修習,最後也可能會執著於「眾生相」與「法相」。這個空性考題的解法即是「非有非無」。「法相」的意思是「一切現象的相狀」,「非法相」的意思是「否定一切現象的相狀」。「法」總是以一種相狀或是相貌存在於眾生的心念,「非法」則試圖否定這些現象,使它們無法顯現在眾生的心流。不過,兩者都落入「法」與「非法」的對立角度,而非以超越分別概念的方式去「看」一切現象。特別是「非法」的形成,它原本是為了破除一切現象皆有實體的執著,於是堅決將其視為一種虛無,如此又陷入另一種執著。所以佛陀才會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這可比擬菩薩對法的態度「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意思就是不應執取於「法」,又不該執取於「非法」。

【非有非無】
「有」與「無」兩端皆不可執取!
「有」與「無」兩端是超越分別的、無分別的
「有」與「無」兩端皆平等

經裡寫著「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說菩薩如果還有我度化眾生的念頭,即證明他的四相未除—執著於自我相狀(我相)、他人的相狀(人相)、眾生的相狀(眾生相)、有限的一期壽命的相狀(壽者相),那就不能稱為菩薩。

1. atman(我):第一個是「我」,該字梵語atman,一般英譯為self,四大譯師的譯法都一樣都是「我」,這點完全相同無任何差異。
2. sattva(眾生):接著是sattva,中文音譯是「薩埵」,也就是「菩提薩埵」的薩埵,《金剛經》裡譯成「眾生」或是「有情」。孔茲的譯法是being,就意義來說,英文譯法是非常的貼切。
3. jiva(壽者):第三個梵語詞是jiva,在漢譯典籍被譯成「壽者」,或「命者」,英譯為soul,意義上大致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是一期的壽命。
4. pudgala(人):最後一個梵字pudgala就有點困擾,很難以單一漢詞清楚地說明解釋。鳩摩羅什翻譯成「人」,後來,真諦改譯為「受者」,意思是「五陰等法中,妄計我之後身,當受罪福果報」。到了唐代,玄奘覺得沒有一個適當的中文字,所以又將pudgala音譯為「補特伽羅」。

本週閱讀章節(分)
6 正信希有分..........244(2)
分析1「如來悉知悉見」這句話,鳩摩羅什省略了什麼? 249
分析2 眾生聽聞《金剛經》章句,真的就可以生起信心? 250
分析3「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指的是哪個時期? 252
分析4 本單元經文如何談「法」這個字? 254
10 莊嚴淨土分..........280(2)
分析1 諸大菩薩如何生清淨心? 286
分析2 莊嚴佛土與須彌山王 288
分析3「莊嚴佛土」也是個假名? 289
13 如法受持分..........304(1)(2)
分析1 四個假名 310
分析2 破除眾生的三種執著 314
分析3 總結第1-13單元的四個重點 315
17 究竟無我分(1)..........360(2)
分析1 須菩提為何又問了一次老問題? 364
分析2 星雲大師如何比較、分析第2分和第17分的說法對象? 366
17 究竟無我分(3)..........374(2)
分析1 佛陀如何進一步解釋「無上正等正覺」? 376
17 究竟無我分(4)..........378(2)
分析1 佛陀如何由「大身」談到「真菩薩」? 382
分析2 認識無我法 385
20 離色離相分..........400(2)
分析1 具足色身、諸相具足,二者有何差異? 404
21 非說所說分..........406(2)
分析1「未來世」指的是何時? 410
分析2 須菩提為何被稱為「慧命」? 411
分析3 如來說法,所說的法、說法的對象都是假名? 412
25 化無所化分..........426(2)
分析1 度眾生的正確態度 429
分析2 「我」與「凡夫」的討論 430
31 知見不生分..........468(2)
分析1 從無「四相」到無「四見」,二者差異何在? 472
分析2 發心菩薩對「一切法」該有的態度 474

台長: 羊皮書裡的天使
人氣(2,10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人類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金剛經第三講:僧肇、印順長老、孔茲
此分類上一篇:金剛經第一講:一心二鑰

張宏實
Dear 同學

繼續加油!!《金剛經》這本經非常適合擅長思考的同學,因為裡面擁有大量的邏輯推演!!它與強調信念的《法華經》是全然不同的閱讀方式,與著重咒語的《大悲咒》更是不同。

第一週我們談「精要梵語詞彙」,第二週接著談金剛經的「兩種句型」(三段式與非空非有),這將週開始「分析全經」。這次,僧肇、印順、孔茲三位大師會為大家解開《金剛經》的文章結構。終於,您會瞭解《金剛經》並非單純重複經文,而是由初發心的凡夫(善男子善女人)一路到阿羅漢,再到初發心菩薩、不退轉菩薩、準佛陀.....,不同狀態的空性學習,一路持續進行「一心二鑰的學習」。請利用今天與明天複習前兩週的「梵語詞彙與標準句型」(非常重要!!請務必學習),因為這週還是要大量用到這兩部份!!另外,如果有人告訴您金剛經只是不斷重複,那幾乎可以確定他沒弄懂金剛經。
2008-06-09 14:50: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